東漢
西晉
初唐
唐
中唐
晚唐
唐末至五代
北宋
宋
南宋
- 鄭剛中
- 少焉再作,風(fēng)松沸鼎,山城百家,想萬絲之斜濕。 秋雨賦
- 李石
- 分方而治,足供調(diào)鼎之須。 四君子湯賦
- 李長民
- 彼兩漢之雜霸,雖仍于周家之舊墟,三國之鼎峙,雖臨乎一方之都會(huì),較而論之于今日,正猶拳石涓水,欲與五岳四瀆為比儗,所謂談何容易! 廣汴都賦
- 其中則鼎新大成之庭,寅奉宣圣之祀,象肖尼山,制侔闕里。 廣汴都賦
- 李燾
- 奉命于危難之際兮,一言而鼎足之勢成。 南定樓賦
- 陸游
- 時(shí)則有二趾之幾,兩耳之鼎。 焚香賦
- 程公許
- 非不知鼎峙于一隅,何以逞志乎中國? 北定堂賦
- 方大琮
- 衛(wèi)功足銘,且以鑄鼎; 帝王歌頌刻金石賦
- 幸元龍
- 紅綻雨肥,烏絞煙蹙,味調(diào)金鼎,功劑上堂,尹之任也。 梅花賦
- 白玉蟾
- 天爐地鼎,三關(guān)造化之樞機(jī); 金液大還丹賦
- 樓中仙子于此時(shí)也,玉爐金鼎,妙香繞衣,興即舉酒,醉即賦詩,詩成大笑,鬼神歔欷。 懷仙樓賦
明
- 申叔舟
- 魚游于鼎。 八駿圖賦
- 李宜茂
- 未遑鐘鼎之養(yǎng),遽纏風(fēng)樹之號。 雨霽游山賦
- 李穆
- 日月重光。于以定鼎于漢之陽。 三都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