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
- 張衡
- 想升龍于鼎湖,豈時俗之足慕? 西京賦
- 禰衡
- 忖陋體之腥臊,亦何勞于鼎俎。 鸚鵡賦
西晉
東晉
- 王廙
- 雊雉登夫鼎耳兮,武丁責躬而教純。 白兔賦
- 江逌
- 惟大樸之既判兮,圣應務以表靈,演八卦以極用兮,運五材以贊生,鉆丹暉于金石兮,引黃泉乎沓冥,巽下火而鼎立兮,木上水而井成。 井賦
曹魏
南朝宋
東魏
- 李諧
- 奄升御于鼎湖,忽流哀于四海。 述身賦
- 躁通川而鼎沸,矢交射于舟中。 述身賦
南梁
隋末唐初
初唐
唐
盛唐
中唐
唐末
北宋
- 田錫
- 信烏獲扛鼎之匹,項羽拔山之倫。 鄂公奪槊賦
- 王禹偁
- 將期食乎鼎食鳴鐘,寧虞往吝。 賢人不家食賦
- 梅之實兮,可以薦金鼎之味。 紅梅花賦
- 范仲淹
- 去惡務本,笑夏王鑄鼎之朝。 鑄劍戟為農器賦
- 黃庭堅
- 不得已而去于三,則六者亦可以酌兔褐之甌,瀹魚眼之鼎者也。 煎茶賦
- 華鎮(zhèn)
- 列三島以鼎峙,抗牛女而中判。 感春賦
- 張耒
- 染予指于鼎兮,豈不同此臭味? 南征賦
- 崔公度
- 固嘗一朝之中,一舍之間,烹四十馀萬之眾,筑頭顱之山,舉長平為鼎鑊。 感山賦
- 毛滂
- 何棟撓而鼎折,方云陰而氣蒙。 恢復河湟賦
- 蘇過
- 希揄揚于鼎彝,恥湮沒于埃塵。 志隱賦
宋
- 徐晉卿
- 魯賄荀偃也,以壽夢之鼎; 春秋經傳類對賦
- 宗澤
- 用為宗廟社稷之器,則足以參鼎鼐交神明,薦至德之馨香。 古楠賦
- 李綱
- 或疏封而菹醢,或徒步而鼎鉉。 日者賦
- 如三國之鼎峙,各擅據(jù)于一陲。 荔支后賦
- 王铚
- 方隆冬之屆候,屬祁寒之鼎至。 梅花賦
南宋
- 李長民
- 搜古制于鼎彝,縱多能于翰墨。 廣汴都賦
- 周麟之
- 有泉出焉,于蒼龍之首,隱若靈湫,豁若眢井,吹波若魚目,沸潏若湯鼎。 檻泉賦
- 韓元吉
- 三峰峙而鼎足,蓋有類夫蓬萊與瀛洲。 萬象亭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