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晉侯燮

相關(guān)人物:共 20 位。
共 6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左傳》曰:晉侯使士蔿為二公子筑蒲與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訴之。公使讓之。士蔿封曰:臣聞之。無喪而戚。憂必仇焉。無戎而城。仇必保焉??艹鹬?。又何慎焉?!对姟吩疲簯训挛?。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將尋師焉。焉用慎。退而賦曰:
狐裘尨茸。
一國三公。
吾誰適從
⑴ ○《左傳·僖公五年傳》。《白帖》十二?!对娂o(jì)前集》二。
《左傳》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
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
⑴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傳?!队[》五十七?!对娂o(jì)前集》三。
《左傳》曰:晉侯以齊宴。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穆子曰云云。中之。齊舉矢曰云云。亦中之。伯瑕謂穆子曰:子失辭矣。
有酒如淮。有肉如坻。
寡君中此。為諸侯師。
有酒如澠。有肉如陵。
寡君中此。與君代興(同上)。
⑴ ○《左傳》昭公十二年傳?!对娂o(jì)前集》七。
《蟋蟀》,刺晉僖公也。儉不中禮,故作是詩以閔之,欲其及時以禮自虞樂也。此晉也,而謂之唐,本其風(fēng)俗,憂深思遠(yuǎn),儉而用禮,乃有堯之遺風(fēng)焉。
在堂,其莫
今我不樂,日月其。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
好樂無荒,良士。(一章)

在堂,歲其逝。
今我不樂,日月。
無已大康,職思其外。
好樂無荒,良士。(二章)

在堂,役車。
今我不樂,日月。
無已大康,職思其憂。
好樂無荒,良士。(三章)

按:蟋蟀三章,章八句。
評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子推抱樹死贊(616年) 唐初 · 王績
四言詩
晉侯棄舊,功臣永吟。
情隨地遠(yuǎn),怨逐山深。
追兵斷谷,烈火焚林。
抱木而死,誰明此心。
惟皇立極。建都河洛。
會府疏庭。珍木咸若。
偉梧桐之嘉遇。竟因人以勝托。
傾鳳翼于朝陽。偶鹓行于秘閣。
貴有常尊。靜為躁君。
花繁翼子。干直謀孫。
履素至潔。體柔常存。
揭日月以曜穎。含雨露以流根。
豈與夫龍門半死。嶧陽孤植。
齊萬籟而混吹。合千巖以共色。
勁質(zhì)冰摧。而杍人莫識。
高標(biāo)風(fēng)折。為樵人所得。
求知音于爨燃。論分理于繩墨。
且問之以死生。又焉議夫通塞。
故至人以全身遠(yuǎn)害。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失其理。山林不足以攝生。
順其道。朝市何妨乎育德。
梧桐生矣。自遠(yuǎn)而至。
輕去無何之鄉(xiāng)。不居有過之地。
謂繁華兮國人服媚。吾獨(dú)后春而翠。
謂搖落兮物情共棄。吾亦先秋以悴。
不改節(jié)以邀利。不立名而自異。
必居常以待終。將百慮而一致。
大年椿干。捎云豫章。
箘簬貞勁。桂椒信芳。
百果甲坼于金谷。千林花發(fā)于河陽。
實(shí)繁者皆折。材用者先亡。
我異于是。于何不臧。
布清陰于仙署。棲白云于帝鄉(xiāng)。
旁連梓。俯接琳瑯。
蔚金蟬之氣色。耀錦帳之輝光。
我封我樹。無臭無香。
后天年于社櫟。用當(dāng)代于甘棠。
得喪齊致。語默兩忘。
吾不知夫支離之德。何獨(dú)攘而自出。
蘧瑗之智。何獨(dú)卷而自藏。
復(fù)有剪刻為圭。琢磨成器。
龍章鳳軫。金符玉瑞。
平君子之心。戒王者之戲。
晉侯得之。諸侯麇至。
子野得之。元鶴來暨。
雖信美于疇日。未若茲辰之佩仁履義。
我求懿德。于是乎在。
疏相比。遠(yuǎn)相待。
以其匯征。成而不宰。
譬諸草木。生植有時。
除惡務(wù)本。樹善務(wù)滋。
引之斯至。摧之斯離。
角弓兮有什。杕杜兮陳詩。
敢告在位。如何不思。
念茲在茲。順事恕施。
茍求夏陰與秋實(shí)。無拔楊以樹茨。
夢賦 唐 · 杜頠
夫人者何。乾坤之至精。
夫夢者何。精爽之所成。
及乎偫動息。閑宇清。
澹爾安寢。儼乎無營。
亦或不意而得。亦或因感而生。
明休咎之先兆。通喜怒之深情。
其為吉也。懸三刀以作郡。
凌八門而上征?;蛏梢员碇?。
或贈蘭以為名。盬腦審其戰(zhàn)勝。
鑿心啟其才英。其為兇也。
晉侯彌留。作疾于二豎。
孔公將歿。觀奠于兩楹。
雖否臧之殊感。諒希微之難明。
是以太古無夢以絕欲。圣人肇夢以治想。
隨事而生。觸類而長。
或含悲以增惕?;虍?dāng)歡而契賞。
曾有慕而忽來。屬所思而必往。
雖遼萬里。遽諧疇昔之游。
縱寘九泉。亦覯平生之像。
鬼出神入。惟惚惟恍。
則有暌閒庭闈。煙霜?dú)q暮。
常馳戀于定省。忽飛魂于寐寤。
撩軒幌而無隔。邈山河之徑度。
常倏忽而往來。竟不由于道路。
獨(dú)有遭遇明時。羈游上國。
才譽(yù)不振。命途仍塞。
仰軒后之通感。慕殷宗而見刻。
當(dāng)捧日而披誠。庶明君之夢得。
荊王晉侯。虐我小邦。
南則荊侵。北則晉攻。
救首救尾。跼不能起。
當(dāng)炎獲濯。國氏之子。
孤明內(nèi)斷。頌興謗止。
入陳事周。權(quán)禮并理。
諸侯新睦。霸主悅喜。
遺愛不忘。我行溱水。
惟饗帝以事天。
必推策而迎日。
寅方肇建。
俟啟蟄以展儀。
卯位將初。
爰用牲而協(xié)吉。
送烈烈之凝氣。
遵遲遲之陽律。
猶分可愛之輝。
式佇寅賓之質(zhì)。
稽之虞典。
期匪疾而匪徐。
行以夏時。
契惟精而惟一。
職在馮相。
事傳小正。
符上春以備儀。
必修其始。
先仲春而有事。
故謂之迎。
時也淑景初延。
幽陽潛啟。
當(dāng)四時之首位。
用三代之達(dá)禮。
探賾索隱。
得郊祀之元辰。
極往知來。
正邦家之大體。
事冠前古。
儀標(biāo)后王。
皮弁乍臨。
土圭之影猶積。
泰壇既罷。
玉漏之聲漸長。
變熙熙之純曜。
流杲杲之晴光。
璧影始融。
麗景才(一作欲)凝于城闕。
輪形尚疾。
斜暉未駐于康莊。
是知迎長日之儀。
實(shí)王心之所共。
兆南郊之位。
乃陽事之所用。
故可以知上下之際。
見天人之交。
動浮光于俎豆。
散微照于包茅。
周流金石。
暉照陶匏。
異乎天紀(jì)不修。
秦伯尚矜其泰畤。
日官失職。
晉侯徒繼乎夏郊。
于以迎之。
則無違者。
委照將久。
豈三舍之足憑。
延光可期。
胡再中之云假。
自然應(yīng)以繁祉。
錫之純嘏。
禮儀允洽于神人。
正朔克周于戎夏。
今我后再新古禮。
與天地相參。
應(yīng)戩谷之宜。
受之千億。
奉郊祀之報。
至于再三。
然則迎長日。
恭祀事。
并虞夏而何慚。
惟漢德之雍熙。俾遐荒兮肅祗。
布澤所治。致遠(yuǎn)人之樂只。
任土必貢。奉良馬以來思。
殊乎皎皎。陋乃骙骙。
翼八鑾以御矣。齊四牡以維之。
由是朝發(fā)于窮邊。夕獻(xiàn)于君所。
倏追風(fēng)以掣電。邈千里兮一舉。
仰騄驥之居周。鄙骕骦之在楚。
故將進(jìn)薦于象魏。庶得超遙于苑圉。
帝曰斯馬。爾其還與。
旅獒之訓(xùn)。今則皎如。
歸獸之義。寧當(dāng)忽諸。
矧乃乖乎法駕。而不合于乘輿。
且帝之御也。厥儀惟舊。
帝之動也。其道惟守。
驅(qū)千乘以啟前。羅萬騎以居后。
分青旌兮在左。揚(yáng)素旆兮在右。
儼五路以居中。矯六龍以齊首。
和鑾是響。將節(jié)乃疾徐。
次舍有期。豈宜乎奔走。
蓋順之而可信。違之而則不。
雖千里兮足珍。于一人兮何有。
矧乃場苗既食。馬政攸班。
間以赤兔。兼之白??。
葉圖之駒伏皂。稱德之驥在閑。
足以驅(qū)馳于九域之內(nèi)。足以巡狩于六合之間。
宜乎旋爾故鄉(xiāng)。歸于舊壤。
超乎半漢。適彼莽蒼。
庶逐北風(fēng)之思。卻從東道之上。
俾得交頸裔土。翹足荒陬。
克全真性。有歸偫休。
同越地之放象。似桃林之罷牛。
豈比驊騮。卒見羈于造父。
寧同屈產(chǎn)。終服御于晉侯
是知漢文之德彌尊。歸馬之猷克中。
示后之立國者。盡規(guī)矩之以郤遠(yuǎn)方之貢。
共 6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