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白

相關(guān)人物:共 199 位。
共 739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觀象賦 北魏 · 張淵
《易》曰:天垂象,見吉兇,圣人則之。又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谷粍t三極雖殊,妙本同一;顯昧雖遐,契齊影響。尋其應(yīng)感之符,測乎冥通之數(shù),天人之際,可見明矣。夫機象冥緬,至理幽玄,豈伊管智所能究暢。然歌詠之來,偶同風(fēng)人,目閱群宿,能不歌吟?是時也,歲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閶闔晨鼓而蕭瑟,流火夕嘆以摧頹,游氣眇其高搴,辰宿煥焉華布。睹時逝懷川上之感,步秋林同宋生之戚,嘆巨艱之未終,抱殷憂而不寐,遂彷徨于窮谷之里,杖策陟神巖之側(cè)。乃仰觀太虛,縱目遠覽,吟嘯之頃,懔然增懷。不覽至理,拔自近情。常韻發(fā)于宵夜,不仕詠歌之末,遂援管而為賦。其辭曰:
秀峰遐眺,望靈象于九霄(陟,升。遐,遠。九霄,九天也。)
睹紫宮之環(huán)周,嘉帝坐之獨標
瞻華蓋之蔭藹,何虛中之迢迢。
觀閣道之穹隆,想靈駕之電飄。
爾乃縱目遠覽,傍極四維,北鑒機衡,南睹太微,三臺皦皦以雙列,皇座囧囧以垂暉,虎賁執(zhí)銳于前階,常陳屯聚于后闈
遂回情旋首,次目文昌
仰見造父,爰及王良。
傅說登天而乘尾,奚仲托于津陽
織女朗列于河湄,牽牛煥然而舒光。
五車亭柱于畢陰,兩河俠井而相望。
灼灼群位,落落幽紀,設(shè)官分職,罔不悉置。
儲貳副天,庭延三吏
論道納言,各有攸司
將相次序以衛(wèi)守,九卿珠連而內(nèi)侍。
天街分中外之境,四七列九土之異。
左則天紀、槍、棓、攝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獄。
庫樓炯炯以灼明,騎官騰驤而奮足。
天市建肆于房、心,帝座磊落而電燭。
于前則老人、天社,清廟所居
明堂配帝,靈臺考符(21)。
丈人極陽而慌忽,子孫嘒嘒于參嵎(22)。
天狗接狼以吠守,野雞伺晨于參墟(23)
右則少微、軒轅,皇后之位,嬪御相次,尊卑有秩(24)
御宮典儀,女史執(zhí)筆(25)
內(nèi)平秉禮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26)。
于后則有車府、傳舍,匏瓜、天津(27),扶匡照曜,麗珠佩珍(28)
人星麗玄以閑逸,哭、泣連屬而趨墳(29)。
河鼓震雷以??磕,騰蛇蟠縈而輪菌。
河鼓十二星在南斗北,此星昏中南方而震雷。
《易》曰「鼓之以雷霆」此之謂也。
此星主聲音,故曰??磕,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形狀似??蛇,故曰輪菌。
于是周章高眄,還旋辰極(辰極,北極。)。
既覿鉤陳中禁,復(fù)睹天帝休息(30)。
漸臺可升,離宮可即(31)。
酒旗建醇醪之旌,女床列窈窕之色(32)。
輦道屈曲以微煥,附路立于云閣之側(cè)(33)
其列星之表,五車之間,乃有咸池、鴻沼、玉井、天淵、建樹、百果、竹林在焉(34)。
江河炳著于上穹,素氣霏霏其帶天(35)。
神龜曜甲于清冷,龍魚摛光以英連(36)
又有南門、鼓吹,器府之官,奏彼絲竹,為帝娛歡(37)。
熊、羆綿絡(luò)于天際,虎、豹儻煜而暉爛(虎、豹、熊、羆四星在狼星傍。)。
弧精引弓以持滿,狼星搖動于霄端(38)
其外則有燕、秦、齊、趙列國之名(39)。
雷電霹靂,雨落云征(40)。
陳車策駕于氐南。
天駟騁步于太清(陳車三星在氐南,房星一名天駟。)。
園、苑周回以曲列,倉、廩區(qū)別而殊形(41)。
內(nèi)則尚書、大理、太一、天一之宮(42),柱下著術(shù),傳示無窮(柱下史一星在北極東。)。
六甲候大帝之所須,內(nèi)廚進御膳于皇躬(43)
天船橫漢以普濟,積水候災(zāi)于其中(44)。
陰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輔翼皇極而闡玄風(fēng)(45)。
恢恢太虛,寥寥帝庭(46)
五座并設(shè),爰集神靈(47)。
乃命熒惑,伺彼驕盈(48)。
執(zhí)法刺舉于南端,五侯議疑于水衡(49)。
金、火時出以成緯,七宿匡衛(wèi)而為經(jīng)(50)。
煒燁昱其并曜,粲若三春之榮(言星辰布曜,若春日之榮華也。)
睹夫天官之羅布,故作則于華京(51)
及其災(zāi)異之興,出無常所(52)。
歸邪繽紛,飛、流電舉(53)。
妖星起則殃及晉平,蛇乘龍則禍連周楚(54)。
或取證于逢公,或推變于沖午(55)
乃有欽明光被,填逆水府(56),洪波滔天,功隆大禹(57)。
此則冥數(shù)之大運,非治綱之失緒(58)。
蓋象外之妙,不可以粗理尋,重玄之內(nèi),難以熒燎(言玄理微妙,不可知見也。)
至于精靈所感,迅逾駭向。
刑軻慕丹,則白虹貫日而不徹(59)。
衛(wèi)生畫策,則太白食昴而摛朗(昔衛(wèi)先生為秦畫策于長平,昭王疑而不信,太白有食昴之變。)。
魯陽指麾,而曜靈為之回駕(60)。
嚴陵來游,而客氣著于乾象(61)
斯皆至感動于神祇,誠應(yīng)效于既往。
爾乃四氣鱗次,斗建辰移。
雖無聲言,三光是知(62)。
星中定于昏明,影度以之不差。
測水旱于未然,占方來之安危(63)。
陰精乘箕,則大飆暮鼓,西南入畢,則淫雨滂沲(64)。
譬猶晉鐘之應(yīng)銅山,風(fēng)云之從班螭(65)。
若夫冥車潛駕,時乘六虬。
大儀回運,萬象俱流(66)。
北斗俄其西傾,群星忽以匿幽(幽,暗也。)
望舒縱轡以騁度,靈輪浹旦而過周(67)
爾乃凝神遠矚,曬目八荒。
察之無象,視之眇茫。
狀若渾元之未判別,又似浮海而睹滄浪。
幽遐迥回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68)。
于是乎夜對山水,棲心高鏡。
遠尋終古,攸然獨詠。
美景星之繼晝,大唐堯之德盛(69)。
嘉黃星之靡鋒,明虞舜之不競(70)。
疇呂尚之宵夢,善登輔而翼圣(71)。
欽管仲之察微,見虛、危而知命(72)
嘆熒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73)
壯漢祖之入秦,奇五緯之聚映(74)。
爾乃歷象既周,相佯巖際(75)
尋圖籍之所記,著星變乎書契。
覽前代之將淪,咸譴告于昏世(76)。
桀斬諫以星孛,紂酖荒而致彗(77)
恒不見以周衰,枉蛇行而秦滅(78)。
諒人事之有由,豈妖災(zāi)之虛設(shè)(79)
誠庸主之難悛,故明君之所察(80)
堯無為猶觀象,而況德非乎先哲(81)。
⑴ 紫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宮中,天帝位尊,故言獨標也。
⑵ 華蓋七星,杠九星,合十六星,在大帝上。迢迢,高遠之貌。
⑶ 閣道六星在王良東北,天帝之所乘攝,靈駕之所由從。電飄,疾也。
⑷ 四維,四方之維。機衡,謂北斗星。太微宮十星,在翼軫北。
⑸ 三臺凡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極太微?;首恍窃谔⑿侵小0壈?、囧囧,皆星光明之貌也。
⑹ 三臺謂之太階,虎賁一星在下臺南,故言前階。常陳七星,如畢狀,在皇座北,皆宿衛(wèi)天帝前后,備非常。闡門,宮中之門也。
⑺ 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別一宮之名,皆相位次也。
⑻ 造父五星,在傳舍河中。造父,周穆王御。死,精上為星。王良五星,在奎北。王良者,晉大夫,善御,九方湮之子。良一名郵無正,為趙簡子御。死,精托于星,為天帝之馭官。
⑼ 傅說一星在尾后。傅說,殷時隱于巖中,殷王武丁夢得賢人,圜畫其象,求而得之,即立為相。死,精上為星。乘尾,在龍駟之間。奚仲四星,在天津北,近河傍。太古時造車輿者,死而精上為星。水北曰陽,在河北,故曰津陽也。
⑽ 織女三星在紀星東端,牽牛六星在河鼓南。世人復(fù)以河鼓為牽牛。
⑾ 五車三柱,都十四星,在畢東北。在宿北,故謂之陰。兩河,南河、北河。六星俠東井,東西遙相對,故曰相望也。
⑿ 灼灼、落落,皆星光明希疏之貌。群位,謂天設(shè)三公九卿之官,皇后嬪御之位。分,謂分其所司,而各有所典。罔,無。悉,盡。言無不盡備,官職亦有之也。
⒀ 儲貳,謂太子一星,在帝座北。三吏,三公星,在太微宮中也。
⒁ 論道,謂三公坐而論道。納言,謂尚書獻可替否
⒂ 大微宮十星,皆有上將上相次將次相之位。九卿三星在太微庭中,行列似珠之相連而內(nèi)侍。
⒃ 天街二星,昴畢間,近月星,陰陽之所分,中國之境界。天街以西屬外國,旌頭氈褐,引弓之民皆屬焉。天街以東屬中國,搢紳之士冠帶之倫皆屬焉。四七二十八宿,角、亢,鄭國兗州;氏、房、心,陳國豫州;尾、箕,燕國幽州;斗、牛,吳國揚州;女、虛、危,齊國青州;營室、東壁,衛(wèi)國并州;奎、婁,魯國徐州;胃、昴、畢,趙國冀州;觜、參,魏國益州;井、鬼,秦國雍州;柳、星、張,周國洛陽、三河;翼、軫,楚國荊州。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經(jīng)歷,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國。方土所出之物,各有殊異不同者。
⒄ 天紀九星在貫索東,天槍三星在北斗杓東,天棓五星在女床東北。攝提六星俠大角,大角一星在攝提間。二咸:東咸四星在房東北,西咸四星在房西北,此星主防奢淫謅佞之事。七公七星在招搖東,接近貫索。貫索為天獄。刑獄失中,則七公評議,理其冤枉。
⒅ 庫樓十星在大角南。騎官二十七星在氐南。騎官典乘,故曰騰驤也。
⒆ 天市二十四星在房、心北,帝座一星在天市中心。
⒇ 老人一星在弧南,常以春秋分候之。天社六星亦在弧南。清廟十四星在張南。
(21) 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靈臺三星在明堂西。
(22) 丈人二星在軍市西南。星在南方,故稱極陽。慌忽,謂星細小,遠邈難見?!独献印吩唬骸负鲑饣刨猓渲杏邢?;慌兮忽兮,其中有物。」子二星,在丈人東。嘒,小貌。孫二星,在子?xùn)|。《詩》云:「嘒彼小星,三五在東?!勾酥^乎?
(23) 天狗七星在狼北,野雞一星在參東南。天市中街,主警怖,故曰吠守。雞能候時,故曰伺晨。
(24) 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白衣處士之位。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有皇后嬪御之位,尊卑相次,皆秩序之也。
(25) 御宮四星在鉤陳左傍,此星主典司禮儀、威容步趨之事。女史一星在柱下史北。女史記識晝夜昏明,節(jié)漏省時,在鉤陳右傍。
(26) 內(nèi)平四星在中宮南,有邪媚之事,以禮正之。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有過失則懲其愆也。
(27) 車府七星在天津東,傳舍五星在華蓋上,匏瓜五星在麗珠北,天津九星在匏瓜北。
(28) 扶匡七星在天津東,麗珠五星在須女北。麗桂、衣珠、佩珍,后夫人之盛飾。其星主皇后之服也。
(29) 人星五星在車府南,麗,附;玄,天。言人星近于閑逸?!兑住吩唬骸溉赵滦浅禁愑谔??!埂妒辖?jīng)》曰:「人星優(yōu)游,人乃安寧?!?,哭二星在虛南,泣三星在哭東。墳?zāi)顾男窃谖D????、泣星行列趨向墳?zāi)?,故曰連屬。
(30) 鉤陳六星在紫宮中,天皇大帝之所居。諸宮別館及天床星,皆是休息寢臥而游也。
(31) 漸臺、離宮皆天宮臺之名。漸臺四星在織女東足下。離宮六星與營室相連。言天帝或升漸臺而睹,或就離宮而游。即,就也?!抖Y記》曰「即宮于宗周」也。
(32) 酒旗三星在軒轅左角,天設(shè)置酒官為飲燕之事,故建牙旗為標。女床三星在紀星東北端,奉侍天王之女。侍衛(wèi)天王,必有《關(guān)雎》窈窕之美,無妒忌之心,乃可侍衛(wèi)天王左右,故言列窈窕之色也。
(33) 輦道五星在織女西足,屈曲而細小,故言微煥也。附路一星在閣道傍,言天帝出入由閣道附路。豫防敗傷,故言天帝立于云閣之側(cè)。
(34) 列宿之外謂之表。咸池三星在天潢東,鴻沼二十三星在須女北,玉井四星在參左足下,天淵十星在龜星東南,建樹、百果星在胃南,竹林二十五星在園西南。
(35) 江,天江星。天江四星在尾北,言天江星乃炳然著見于天上。素氣者,天河白氣。素,白。霏霏然,帶著于天也。
(36) 神龜,龜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龜知來事,故稱神。在河中,故言清冷。魚龍,謂魚一星,在尾后河中。尾為龍宿,故言龍魚。此星在河中,以魚星之映,水有光曜也。
(37) 南門、鼓吹二星在庫樓南,翼西南。器府三十二星在軫南。器府典掌絲竹之事,以娛樂天帝也。
(38) 狼一星在參東南,弧九星在狼東南?!缎莻鳌吩疲骸柑煜卤?,則弧弓張?zhí)??!?/div>
(39) 外,謂列宿之外,復(fù)有諸國之名。齊一星在九坎東,趙二星在齊北,鄭一星在趙北,越一星在鄭北,周二星在越東,秦二星在周東,代二星在秦南,晉一星在代南,韓一星在晉西,魏一星在韓北,楚一星在韓西,燕一星在楚南。諸列國之名,凡有十二星也。
(40) 征,行也。雷電六星在營室南,霹靂五星在上公西南,云雨四星在霹靂南。
(41) 天園十四星在苑南,天苑十六星在昴、畢南,天倉六星在婁南,天廩四星在昴南,言形象殊別不同也。
(42) 尚書五星在紫微宮門內(nèi)東南維。大理二星在紫徽宮中。太一、天一各一星,相近,在紫宮門南。
(43) 六甲在華蓋下,內(nèi)廚二星在紫宮西南角外。
(44) 天船九星在大陵北,積水一星在天船中。
(45) 陰德二星在尚書西,四輔四星俠北極。播,布。洪,大。玄,天也。陰德之官,必有陽報。夫陰施陽報,自然之常數(shù),貧窮困死,生民之極艱。以至困乏□死,遭陰德之終。故窮者不希周恤而惠與自至,施者無求于報而酬答自來。斯乃冥中之理,大象豈虛構(gòu)其曜哉?四輔星既翼佐北極之樞,又能闡揚天帝之風(fēng)教,故言闡玄風(fēng)也。
(46) 恢恢、寥寥,皆廣大清虛之貌。《老子》曰:「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沟弁?,謂太微宮也。
(47) 五座,謂太微宮中五帝座也。黃帝靈威仰位東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紀位北方,黃帝含樞紐位中央。五帝各異,并集諸神之宮,與之謀國事?!缎⒔?jīng)·援神契》曰:「并設(shè)神靈集謀?!勾酥^也。
(48) 熒惑常以十月、十一月入太微,受制伺無道之國,故曰伺彼驕盈也。
(49) 太微南門,謂之執(zhí)法。刺舉者,刺奸惡,舉有功。五侯五星在東北。東井為水衡,辨疑獄,五侯議而評之也。
(50) 金、火,熒惑、太白也。七宿,謂一方七宿。天文謂五星為緯,二十八宿為經(jīng),故舉金火七宿為言,則五星二十八宿可知也。言五星出人,伏見有時,不常出也。
(51) 言天官羅布于上,王者法效于下?!墩撜Z》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也?!?/div>
(52) 言災(zāi)異出無常宿,隨其善惡而處之。假使鄭國有事,則變見角、亢也。
(53)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謂之歸邪。夾以微氣,故稱繽紛。飛,飛星也。流,流星也。飛星與流星各異,飛星焱去而跡絕,流星跡存而不滅。電舉者,似焱電長。
(54) 《春秋》魯襄公十年春正月戊子,妖星出于婺女,見于申維。婺女屬齊,申為晉分。梓慎見妖星出,知晉侯以戊子日死。蛇乘龍,謂襄公二十八年,歲星次天津,于玄枵十五度,在虛下。歲星主木,位在東,體合房、心,故名龍。虛在坎,坎子位,次玄枵,龜蛇之類。歲星失次,行虛之外,出其下,故曰蛇乘龍。龍位壽星,宋、鄭之分。梓慎見蛇乘龍,知饑在宋、鄭。然裨灶以為周王及楚子皆死。二人推變不同,所見各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也。
(55) 逢公,齊邑,姜之先。言逢公死時,亦有此星見,梓慎推星,以此方之,知晉平公將死。沖午,謂虛宿對午。午為張、翼,張、翼周楚之分,裨灶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變于沖午。
(56) 昔堯遭洪水,填星逆行入水府?!稌吩唬骸笟J明文思,光被萬邦?!?/div>
(57) 言洪水既出,堯命鯀治之而功不成,乃復(fù)命禹治而平之,禹有濟世之難,治水之功?!稌吩唬骸负樗咸??!褂衷唬骸赣礤a玄圭,告厥成功。」
(58) 言堯遭洪水,致填星逆行之異,非不德所致,此乃運數(shù)應(yīng)爾也。
(59) 昔荊軻慕燕太子丹之義,入秦為刺客,雖至精感上,而事竟不捷。
(60) 魯陽,古之賢人,以手麾日,能再回也。
(61) 昔光武為白衣時,與嚴陵相厚善,及登帝位,陵來入見,太史奏曰:「客星犯帝座?!构馕湓t曰:「乃嚴子陵,非客。」
(62) 言四時代謝不常,每月斗移建一辰,天無聲言語止以星辰見變譴,以示人也。
(63) 孟春正月,昏參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孟夏之月,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旦畢中。仲秋之月,昏牽牛中,旦觜晼中。季秋之月,昏虛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昏東壁中,旦軫中。季冬之月,昏婁中,旦氐中。冬至之日,建八尺之標,影長一丈三尺五寸也。夏至之日,影長一尺六寸也。影長為水,影短為旱。
(64) 陰精,月也。東北失道入箕則多風(fēng)。移而西南,失道入畢,則多雨。雨三日為淫雨?!对姟吩唬骸冈蔓愑诋?,俾滂沲矣?!埂稌吩唬骸感怯泻蔑L(fēng),星有好雨?!勾酥^也。
(65) 言云從龍,風(fēng)從虎,同氣相求,同類相應(yīng),蜀山崩而晉鐘鳴也。
(66) 六虬,六龍?!兑住吩唬骸笗r乘六龍以御天?!勾私允翘旎剡\轉(zhuǎn)。
(67) 望舒,月也。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一日一夜運轉(zhuǎn)過周一度。浹,匝也。至旦曉而過匝,故曰浹旦而過周也。
(68) 凝神,精不動也。言極遠傍視,茫然若造化之始,元氣未分,似浮海遠望而不見其邊?!墩撜Z》曰:「乘桴浮于海。」《老子》曰:「聽之不聞其聲,名曰希;視之不見其形,名曰夷?!?/div>
(69) 《瑞應(yīng)圖》曰:「景星大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光明?!巩攬蛑畷r,有此星見,故美堯之德能致之也。
(70) 昔舜將受禪于堯,先有星見,圓而無鋒芒。言舜當用土德王天下。星見而無芒角者,示揖讓而受,不以兵事爭競也。
(71) 昔太公未遇文王時,釣魚于磻溪,夜夢得北斗輔星,神告尚以伐紂之意。事見《尚書·中侯篇》也。
(72) 昔管仲與鮑叔牙商賈于南陽,見三星聚虛、危之分,知齊將有霸主,遂共戮力,來投齊地也。
(73) 當春秋時,熒惑守心,景公不從史韋之言,熒惑退舍,而延二十年。
(74) 昔漢祖入秦,五星聚于東井,秦之分。
(75) 相佯,倘佯也?!渡袝吩唬骸笟v象日月星辰?!?/div>
(76) 言先代之君將淪亡,天必告災(zāi)異之徵也
(77) 夫景星見則太平應(yīng),彗、孛作而禍亂興,天之常也。昔夏桀無道,斬關(guān)龍逢而極惡,孛星見,湯伐之,放于鳴條之野。殷紂設(shè)炮烙之刑,彗星出,武王懸之白旗也
(78) 昔魯莊公十年夏四月,恒星不見,自是以后,周室衰微。枉矢出,蛇行而無尾,自昔項羽入關(guān),有此變。見《漢書》
(79) 言天以冥應(yīng),玄象為變,要由人事,豈妖災(zāi)而已。
(80) 言庸君暗主,玄象譴告,不能改行自新以答天變。賢君明主則不然,見天災(zāi)異,懼而修德也。
(81) 夫唐堯至治,猶歷象璇璣,窺七政,況德不及古,而不觀之乎。《魏書·張淵傳》,又見《十六國春秋》六十九。無注。案:「張淵」《北史》作張深,《文選·月賦注》引作「張泉」,皆避唐諱?!冻鯇W(xué)記》一略載此賦,作宋張鏡?!端逯尽酚小端涡掳蔡貜堢R集》十卷,豈此賦又見《張鏡集》邪?疑《初學(xué)記》「宋」字誤。
秦樓出佳麗,正值朝日光。
陌頭能駐馬,花處復(fù)添香
⑴ ○《樂府詩集》二十八。《詩紀》百七。
寄隴右嚴判官 唐初 · 劉方平
五言排律
引用典故:彭澤酒 薄伐 許由
副相西征重(一作日),蒼生屬望晨。
還同周薄伐,不取漢和親。
虜陣摧枯易,王師決勝頻。
高旗臨鼓角,太白靜風(fēng)塵。
赤狄爭歸化,青羌已請臣。
遙傳閫外美,盛選幕中賓。
玉劍光初發(fā),冰壺色自真。
忠貞期報主,章服豈榮身。
邊草含風(fēng)綠,征鴻過月新。
胡笳長出塞,隴水半歸秦。
絕漠多來往,連年厭苦辛。
路經(jīng)西漢雪,家擲后園春。
誰念煙云里,深居汝潁濱。
一叢黃菊地,九日白衣人。
松葉疏開嶺,桃花密映津。
縑書若有寄,為訪許由鄰。
睿德總無邊,神皋擇勝緣。
二儀齊法駕,三會禮香筵。
漢闕中黃近,秦山太白連。
臺疑觀(一作書)鳥日,池似刻鯨年。
滿月臨真境,秋風(fēng)入御弦。
小臣叨下列,持管謬窺天。
君不見天津橋下東流水,東望龍門北朝市。
楊柳青青宛地垂,桃紅李白花參差。
花參差,柳堪結(jié),此時憶君心斷絕。
送君青門外,遠詣滄海汜。
鳧舄游帝鄉(xiāng),羽衣飛故里。
術(shù)妙焚金鼎,丹成屑瓊?cè)铩?div class="9d1zn3f" id='poem_sentence_2_33891_comment'>
追餞會群僚,屬文降天旨。
秦吳稱異域,少別猶千祀。
黃鶴寓遼陽,應(yīng)明城郭是。
按:(見孔延之《會稽掇英總集》卷二)(〖1〗鄭樵《通志》卷七十《藝文略》第八「詩總集類」有「《賀監(jiān)歸鄉(xiāng)詩集》一卷。」〖2〗王楙《野客叢書》卷十七云:「仆尋考《會稽集》,得明皇所為送賀老歸越之序與詩,及朝士自李適之以下三十七人餞別之作,是時正天寶三載正月五日也?!拱矗和鯒姟稌?,當即《會稽掇英總集》。該集卷二收明皇以下三十七人送賀詩,與楙所云正合。除明皇、李白、李林甫、姚鵠等四首已收入《全唐詩》外,馀均失收,以下分別輯出。其中王鐸、嚴都、李慎微三首,系晚唐人擬作,分別收入本書卷三十三、卷三十一、卷三十五。)
壯哉太華兮為金方之鎮(zhèn)。
削成四面。
壁立千仞。
勢阨河關(guān)兮橫地以杰出。
氣雄宇宙兮極天而增峻。
疏鑿則禹。
封崇則舜。
歷選列辟。
咸五載而一巡。
于昭有唐。
曷不登以肆覲。
我圣君之開元一十八載。
威靈限乎無外。
至德與日月齊明。
寶位與乾坤比大。
鴻澤洋溢。
湛恩滂沛。
萬國同于文軌。
百蠻襲于冠帶。
河海清夷。
風(fēng)云昭泰。
鬼神奔走而奉職。
玉帛梯航而入會。
蕩蕩乎巍巍乎。
誠圣人之神用也。
美不可得而稱載。
至若祖武宗文之業(yè)。
觀風(fēng)問俗之勤。
舉由禮兮動為仁。
禔百福兮延偫神。
無文之典咸秩。
中和之政惟醇。
邦國之鴻徽克播。
帝王之盛事畢陳。
若乃詩書禮義之府。
禮樂典章之則。
設(shè)金馬石渠之署。
修成均崇文之職。
坐公卿以論道。
養(yǎng)更老而崇德。
詢善而當寧委裘。
禮賢而日旰忘食。
振木鐸而施令。
正銅儀而御極。
歌舞盡盛德之容。
聲明彰具物之飾。
此圣人之文教也。
先王剡木為矢。
弦木為弧。
所以修戎器。
戒不虞。
于是簡車徒。
誓將帥。
百官象物而動。
軍政不戒而備。
重之以三令五申。
示之以戎昭果毅。
正卒伍。
部位
鵝鸛魚麗兮雁行鱗次。
鳴笳謺鼓兮隱天動地。
自朝及野兮千乘萬騎。
谷轉(zhuǎn)山移兮天旋云被。
赫赫震震。
耀武中原兮。
將除害以興利。
因農(nóng)隙而講武事。
羌夷睹之以奪魄。
蠻狄閒之以挫氣。
雖商湯有景亳之命。
方此以知慚。
周成有岐陽之蒐。
比茲而多愧。
然后班師旅。
行慶賜。
穆穆煌煌焉。
舍爵策勛而飲至。
此圣人之武功也。
太原啟圣。
誕受駿命。
傳萬代兮本枝盛。
上黨興王。
休有烈光。
應(yīng)大橫兮天業(yè)昌。
漢高不忘于豐沛。
光武本起于南陽。
故踰孟門。
越太行。
鏟危磴。
夷高岡。
馬無泛駕兮鑾佩鏘鏘。
車靡摧輪兮和鈴鉠鉠。
紛曶霍以電邁。
震隱轔以軍裝。
坌入乎舊宮之皇皇。
思祖宗之艱難。
詠潛龍于沂康。
出德教兮修國章。
問老病兮勸農(nóng)桑。
豈徒率子弟以佐酒。
歌大風(fēng)而還鄉(xiāng)。
此圣人之巡狩也。
古者為高必因邱陵。
為下必因川澤。
去舂陵之天邸。
望臺駘之星陌。
黃軒訪道。
乃逍遙于廣成。
丹陵出游。
還悵望于姑射。
踐唐人之舊壤。
遵漢家之馀跡。
祠后土于汾陰。
盛禮容于瑤席。
既而泰折啟。
方壇辟。
有潔在盛。
有牲在滌。
奏咸池兮羅金石。
瘞繒兮埋玉璧。
幽髣髴兮地祇格。
電輝輝兮神光赫。
時展豫兮偫瑞臻。
紛景福兮隨吾君。
黃龍降兮應(yīng)景運。
寶鼎見兮寫龍文。
整樓船兮濟橫汾。
縱歡樂兮歌白云。
此圣人之報地也。
禮行于郊。
百神受職焉。
禮行于社。
百貨可極焉。
既即陰以報地。
遂就陽而禮天。
因吉土。
歷廣廛。
跨周服。
掩秦田。
萬乘星陳。
出直城之郊外。
八方云會。
就京兆之天邊。
騎雜沓。
車駢闐。
赫赫奕奕而燭川。
以屆乎圜丘之前。
于是牲用特。
酒尚元。
樂以云門是重。
禮以蒼玉為先。
推高祖以作配。
五精率而來旋。
達上下。
合腥膻。
設(shè)柴燎。
致高煙。
上帝降監(jiān)兮享明德。
子子孫孫兮萬億年。
此圣人之禮天也。
王者受命。
必升中以因名山。
告成功而紀厥美。
四時以春方首事。
五岳以岱宗為始。
無懷以降。
七十有馀。
管仲所詳。
十二而已。
我皇承先王正統(tǒng)。
繼列圣遐軌。
幽明協(xié)同。
靈物蕃祉。
故天不愛其寶。
地不愛其珍。
卿云爛漫而動色。
醴泉涌溢而流津。
莫赤匪狐。
九尾而自擾。
莫黑匪烏。
三趾而來馴。
況復(fù)西鶼比翼。
東鰈呈鱗。
秬黍生于鄗沚。
苞茅出于江濱。
一莖九穗之禾。
備粢盛而競發(fā)。
雙骼共抵之獸。
供犧牲而自臻。
可不謂然乎。
我皇雖以地平天清。
時和歲貞。
欲行封禪之事。
猶執(zhí)謙撝之情。
則有冠冕列辟。
搢紳諸生。
互陳嘉頌。
爭獻懇誠。
候?qū)佘囍畨m者。
率土皆是。
請闕庭之下者。
靡日不盈。
于是備法駕。
順卜征。
襲時服。
肅天行。
河洛之人。
尚觀于后乘。
鄒魯之地。
已識其前旌。
水湛千年之色。
山呼萬歲之聲。
常龍之峰。
帝鄉(xiāng)之白云遙接。
金雞之岫。
長安之曉日再明。
所以登封降禪。
所以騰鴻飛英。
既刻石以頌美。
亦泥金而告成。
信四三皇而六五帝。
曾何周漢之足名。
然后審度量。
正權(quán)衡。
咨岳牧。
問黎氓。
人荷復(fù)除之惠。
家蒙牛酒之榮。
此圣人之東封也。
宗廟所以本仁。
祭祀所以尊祖。
馨香寧止于黍稷。
備物必該于水土。
故醴盞在堂。
粢醍在戶。
歌采茨肆夏之節(jié)。
奏文始五行之舞。
有來斯雍。
助我明主。
祝嘏祠說。
豈云虛取。
宜其時和人豐。
而神降之祐也。
故所以靈芝秀。
祥飆興。
月毳下。
膏露凝。
奉先帝而追孝。
遂加敬于園陵。
此圣人之致孝也。
倬彼靈岳。
杰出秦畿。
豁為巨防
壯我皇威。
雖國家盛德之無限。
固先王設(shè)險而可依。
雄天府以岌岌。
符圣壽而巍巍。
萬物生華。
稟少陰之精粹。
五星分緯。
太白之光輝。
俯壓黃壤。
上干翠微。
況靈異之所蓄。
乃神仙之所歸。
實五鎮(zhèn)之為首。
諒偫山之所稀。
且夫西岳之為鎮(zhèn)也大焉。
西方之為義也多矣。
其色也白。
白為五色之質(zhì)。
其音也商。
商為五音之紀。
其味也辛。
辛為五味之和。
其行也金。
金為五行之始。
帝則少皞居神。
位則蓐收在祀。
歲時有揫斂之功。
瑰寶多金石之美。
然所以能協(xié)我大君之明命。
永作固而配天高峙也。
徒觀其交錯糾紛之勢。
盤礡峻秀之形。
巖?巘嶬。
停停熒熒。
紛刻峭其若削。
洞峆岈以杳冥。
樹色凝黛。
天光結(jié)青。
暗谷??嵺而藏胚渾之氣。
幽巖晱旸而化神仙之靈。
中融寒暑。
下聞雷霆。
南澗載陽而北澗停雪。
西峰見日而東峰見星。
偉哉靈造。
上峨穹昊。
憑之者永安。
陟之者難老。
謺嶂重巒互稠沓。
千巖萬壑相縈抱。
其虛谷也。
數(shù)行發(fā)地緣茂松。
其峻壁也。
百仞懸崖不生草。
夫昆閬峙于方外。
蓬瀛杰于海島。
皆元圣之所游。
非化人之可保。
豈若茲岳。
俯臨京鎬。
上有明星玉女峰。
下有長安洛陽道。
作鎮(zhèn)并崇于雍豫。
靈祠化傳于灑掃。
雖則祀典遠更于百王。
都未若祚我唐之壽考矣。
然則神其聰明。
正直而一。
既德則斯輔。
知信不可失。
往歲垂天文。
運宸筆。
勒苕琬。
崇望秩。
云待余安民治國。
然后徐思其事。
懿夫俗阜時康。
今也正惟其日。
故可揚鴻徽而騰茂實。
奚不指河潼而嚴警蹕也。
又欲大康兆人兮岳翼。
化淳四海兮岳布。
有沖和無疵癘兮岳獎。
定禮樂諧神人兮岳聽。
今萬邦胥悅。
四海肅清。
禮交樂舉。
人和政平。
豈猶茲岳之所致。
實維我后之明明。
又曰斯岳降神。
生此多士。
則庶績咸若。
百工允釐。
河?xùn)|地近。
領(lǐng)袖既得乎裴公。
上神人。
帷幄復(fù)歸于張氏。
況業(yè)固磐石。
城維宗子。
以為肺腑之親。
更任股肱之理。
惟邦是翰。
諒在乎此。
生甫及申。
豈惟于彼。
況乎圣德幽運。
通天至精。
山靈附化而開石。
溪路非人而自成。
舊日隘途。
將帝道而俱泰。
從來絕險。
與太階而共平。
非我后至圣之所感。
豈能使造化之力再呈。
至乃紫闕東臨。
黃河北注。
嘉氣通于郊野。
休光被于草樹。
桃林之野。
佇天馬而來游。
蓮花之峰。
翼華蓋而高度。
昔禹禪吳會。
穆幸昆邱。
既江山勞止。
徒轍跡空留。
豈如是岳。
不遠皇州。
何云歲時展狩。
信亦朝夕可游。
今左馮郡縣。
萬方黎獻。
僉曰吾王不游。
吾何以休。
吾王不豫。
吾何以助。
咸傾想于班瑞之辰。
屬望幸于肆朝之處。
國家頻成大禮。
天下大和。
豐穰歲積。
符瑞日多。
圣人雖欲行謙光遜讓之禮。
其如天意人欲何。
其如鬼神符命何。
誠可備西封之盛儀。
采東巡之舊制。
順三秋之仲月。
升二華而展祭。
巨靈赑屃。
愿高掌以扶輪。
仙廟虛佇。
欲睟容而警衛(wèi)。
尋可封十狀之美。
盡遙陟七梯之勢。
命茲毛女。
執(zhí)左纛而先驅(qū)。
策彼茅龍。
隨六馬而高逝。
坐金機于云表。
題玉冊于巖際。
象榻與瑤壇共華。
石鼓將天聲俱厲。
如是則鴻猷振于萬古。
盛烈光于千帝。
然后臨大河而沈璧。
更秩于百靈。
眷東洛以回鑾。
永延于億歲。
已而歸格藝祖。
道洽華胥。
更崇太室之事。
復(fù)率東岱之初。
遂就恒山而展禮。
望衡嶠而移車。
圣主功成。
永穆羲皇之化。
小臣多幸。
敢獻登封之書。
騮馬新跨(一作誇)白玉鞍,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巴陵送李十二(740年) 盛唐 · 王昌齡
七言絕句
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fēng)聞。
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送李侍御赴安西(753年) 盛唐 · 高適
五言律詩
引用典故:鐵驄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評注(點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共 739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