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744—823 【介紹】: 唐僧。韶州始興人。大歷間止國一禪師門下,后歸大寂法集。時禪客仰慕,蜂擁請問,室不能容,床榻為之陷折,時號“折床會”。后居長沙東寺,與相國崔群為師友。長慶間圓寂,敕謚傳明大師。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韶州始興人。大歷八年。謁國一于徑山后見大寂于是道德進。而名譽起矣。時叢林謂之折床會以其勤于坐禪。而床為之折也。未幾出世。說法長沙之東寺。蓋俗所謂夾山者。四方玄侶輻輳。大寂之風益振。相國崔公群以??得罪憲宗南遷。為觀察使。見會問曰。師于此事。自何而得。答曰見性得。會時方病眼。公因譏之曰。既去見性。其奈眼何。答曰性非眼見。病者非眼。公稽首謝之。仰山來參。會曰已相見了。更不用上來。仰曰。恁么相見莫不當否。會便閉卻方丈門。仰歸舉似溈山。溈云寂子是什么心行。仰云若不恁么。爭識得佗。長慶癸卯終于寺。壽八十。建塔寺之城南。及李公翱之廉問也。凡墳塔之近城者。命悉毀以全形勝。然獨留會所葬塔。且曰庶幾以別賢愚。謚傳明塔號永際。鎦膳部軻著文勤銘。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如會。韶州始興人也。大歷八年止國一禪師門下。后歸大寂法集。時禪客仰慕?jīng)Q求心要。僧堂之內(nèi)床榻為之陷折。時號折床會。猶言鑿佛床也。后徇請居長沙東寺焉。自大寂去世其法門鼎盛時無可敵。諺謂東寺為禪窟。斷可知矣。時相國崔公群慕會之風來謁于門。答對瀏亮辭咸造理。自爾為師友之契。初群與皇甫镈。議上憲宗尊號。因被镈搆出為湖南觀察。閑豫歸心于會也。至穆宗長慶癸卯歲終于寺。春秋八十。時井泉預枯異香馝馥。遷塔于城南。廉使李翱盡毀近城墳塔。唯留會所瘞浮圖。以筆題曰。獨留此塔以別賢愚矣。劉膳部軻著碑焉。敕謚傳明大師。塔曰永際。亦呼所居為夾山和尚是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66—837 【介紹】: 唐宜州華原人,字殼士,自號白云孺子。德棻后裔。憲宗時,以能為辭章,尤善箋奏制令,進中書舍人。以與皇甫镈、李逢吉結黨逐裴度,出為華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入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穆宗時進門下侍郎,出為宣歙觀察使,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敬宗時遷宣武節(jié)度使,召為尚書右仆射,拜彭陽郡公。所至皆有善政。卒于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謚文。有《漆奩集》,又選有《元和御覽詩》。
【生卒】:766—837 字殼士,別號白云孺子,排行四。其先敦煌(今屬甘肅)人。家于太原(今屬山西)。德宗貞元七年(791)登進士第,為桂州、太原從事。憲宗元和年間入朝為右拾遺,累官至河陽節(jié)度使。元和十四年(819)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因親吏臟污事發(fā),貶宣歙觀察使,再貶衡州刺史。文宗大和末為尚書左仆射,封彭陽郡公。卒于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所,謚文。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五。令狐楚才思俊麗,與劉禹錫、李逢吉、廣宣唱和甚多。曾向朝廷奏進張祜詩卷,又向李商隱傳授駢文。其詩“宏毅闊遠”(《吳禮部詩話》),尤長于絕句?!?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度圃娎m(xù)拾》補2首,題2則。唐詩匯評
令狐楚(766-837),字愨士,祖籍敦煌(今屬甘肅),實居并州(今山西太原)。貞元七年(791)登進士第。授校書郎。桂管觀察使王拱辟為從事。佐太原節(jié)度使府,歷掌書記、節(jié)度判官。元和初,入為右拾遺、禮部員外郎。丁父憂。免喪,為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充翰林學士。十三年出為華州刺史,轉河陽懷節(jié)度使。十四年拜相,十五年貶為宣歙觀察使,再貶衡州刺史,量移郢州。長慶四年,自河南尹遷宣武軍節(jié)度使。大和二年,入為戶部尚書,歷東都留守及天平、河本二鎮(zhèn)。入為吏部尚書,遷尚書左仆射、領鹽鐵轉運事。開成初,出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卒。楚工詩,長于樂府。有《漆奩集》一百三十卷,又與劉禹錫唱和詩《彭陽唱和集》三卷,與李逢吉唱和詩《斷金集》一卷,均佚。元和中編《御覽詩》一卷進呈,今存?!?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一卷。全唐文·卷五百三十九
楚字殼士。燉煌人。自言十八學士德棻之裔。貞元七年進士。元和十四年累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穆宗朝罷為宣歙觀察使。敬宗文宗朝歷宣武天平河東節(jié)度使。大和七年入為吏部尚書。轉太常卿。進左仆射。封彭陽郡公。開成元年拜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卒年七十二。贈司空。謚曰文。子绹貴。累贈至太尉。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72—832 【介紹】: 唐貝州武城人,字敦詩。未冠舉進士。梁肅薦其有才,擢甲第,舉賢良方正,累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皇甫镈謀求相位,群數(shù)言其奸佞不可用,及镈為相,罷群為湖南觀察使。穆宗立,歷武寧、荊南節(jié)度使。官終吏部尚書。
【生卒】:772—832 字敦詩,排行大,郡望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德宗貞元八年(792)登進士第,十年中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授校書郎。累遷右補闕,憲宗元和二年(807)以本官充翰林學士,累加中書舍人。九年出院,拜禮部侍郎,十年知貢舉,轉戶部侍郎。十二年拜相,十四年罷為湖南觀察使。累鎮(zhèn)徐州、華州、宣歙、荊南等,文宗大和四年(830)召拜檢校左仆射、太常卿,五年改吏部尚書。六年八月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與柳宗元交厚,與劉禹錫、白居易唱酬甚密?!?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聯(lián)句2首。全唐文·卷六百十二
偫字敦詩。貝州武城人。舉進士。又登制策甲科。元和初為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湖南觀察使。穆宗立。官兵部尚書。出為荊南節(jié)度使。改檢校右仆射兼太常卿。大和五年檢校左仆射兼吏部尚書。六年卒。年六十一。贈司空。
人物簡介
【生卒】:?—818 【介紹】: 唐人。憲宗時以布衣授左拾遺。結交權貴,四方賂遺滿門。漏禁中語,貶郴丞十余年。后遷比部員外郎。與皇甫镈相附麗,中傷正直之士。官至諫議大夫。充淄青宣慰使,暴病卒于道。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820 【介紹】: 唐道士。本名楊仁力。少習醫(yī)藥,言多誕妄。憲宗元和中,因李道古、皇甫镈之薦征入禁中。言天臺多靈藥,愿為長吏以求。十三年,授臺州刺史,賜金紫。泌驅民采藥,歲余一無所得,舉家入山谷。有司捕送京師,仍待詔翰林。憲宗服泌藥,日益煩燥,遂為宦官所殺。穆宗即位,以泌付京兆府杖死。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約789—約837 【介紹】: 唐涇州臨涇人,一說安定朝那人,字和卿。皇甫镈弟。累官河南少尹。見镈權寵太甚,每極言之,镈不悅。乃求分司為太子右庶子。镈敗,朝廷賢之,授國子祭酒。后以太子少保卒。鏞能文工詩,有集。
【生卒】:760—836 字和卿,排行六,郡望安定(今甘肅涇川),河陰(今河南滎陽北)人。由進士出身,補夏陽主簿,試左武衛(wèi)兵曹,充宣歙觀察推官,歷比部員外郎、都官郎中。憲宗元和十三年(818)為河南少尹。弟镈以巧媚取相位,皇甫鏞極言相規(guī),镈不從,鏞乃求為太子右庶子分司東都。十五年镈被貶,朝廷素知鏞賢,征拜國子祭酒。遷太子少保分司東都,封安定縣男。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及白居易《皇甫公墓志銘并序》。《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壽州壽春人,字德卿。皇甫镈子。宣宗大中十年,自吏部員外郎充翰林學士,加司勛員外郎。次年,加司封郎中,動循官制,不以爵祿私近臣。后遷工部侍郎,出為同州刺史。官至福建觀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