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明州奉化人,字子文。世以財力雄于鄉(xiāng)。仁宗慶歷間,為縣、郡學教授?;实v五年登進士,調(diào)廬江縣主簿。授大理評事致仕。后又主郡學,前后凡三十余年,門人甚眾。學者稱西湖先生。有遺集。全宋詩
樓郁,字子文,由奉化徙居鄞縣(今浙江寧波)。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調(diào)舒州廬江主簿。贈正議大夫(《深寧文鈔摭馀錄》卷一《城南樓先生傳》)。有集三十卷(《寶慶四明志》卷八),已佚。事見《攻愧集》卷八五《高祖先生事略》。全宋文·卷一○七六
樓郁,字子文,其先婺人,后居奉化,徙居鄞(今浙江寧波)。以財雄于鄉(xiāng)里,以古學為鄉(xiāng)里所重。慶歷中州縣立學,掌教縣庠者數(shù)年,郡學尋又延請至十馀年。登皇祐五年進士第,調(diào)舒州廬江主簿,祿不及親,不欲出官。以繼母無以養(yǎng),弟妹未成立,遂致仕,授大理評事歸。又主郡庠十馀年。為州縣士子師,前后凡三十馀年,成就一時人物甚眾。為四明五先生之一,學者稱西湖先生。有遺集三十卷。見樓鑰《高祖先生事略》(《攻愧集》卷八五),王應麟《城南樓先生傳》(《深寧文鈔》卷一),《四明志》等。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洪州分寧人,字知命。黃庭堅弟。少有奇節(jié),常有出塵超俗之舉。與劉師道、李公麟等友善。作小詩、樂府,清麗可愛。全宋詩
黃叔達(?~一一○○),字知命,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庭堅弟。哲宗紹圣二年(一○九五)庭堅貶黔州,同年秋,叔達攜家及山谷子自蕪湖登舟,歷盡坎坷,于三年五月抵黔南。元符三年歸江南,卒于荊州途中。事見黃??《山谷年譜》(《山谷集》附)?!↑S叔達詩,今存十九首,附見山谷詩集中。今以武英殿聚珍版《山谷內(nèi)集詩注》為底本,校以四部叢刊影印《豫章黃先生文集》(簡稱文集),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二六三四
人物簡介
【生卒】:?—1123 【介紹】: 宋明州奉化人,徙居鄞縣,字試可。樓郁孫。神宗元豐八年進士。調(diào)汾州司理參軍。遷大宗正丞,度支員外郎。以養(yǎng)親求知泗州,復為左司郎中、鴻臚卿?;兆谡湍?,知隨州、明州,屢治湖為田,以增歲糧,但湖水盡泄,自是苦旱,鄉(xiāng)人怨之。方臘起事時,以善理城戍,進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全宋詩
樓異(?~一一二三),字試可,人稱墨莊先生(清同治《鄞縣志》卷二六引《義田莊記》),奉化(今屬浙江)人。神宗元豐八年(一○八五)進士(《寶慶四明志》卷一○)。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知登封縣(《攻愧集》卷七六《跋先大父嵩岳圖》)。后除直秘閣,知秀州?;兆谡推吣辏ㄒ灰灰黄撸S州,入辭,改知明州(同上書卷七三《跋陳進道所藏杜祁公詩》)。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知平江府(明洪武《蘇州府志》卷一九)。五年,卒,贈太師、齊國公(《跋先大父嵩岳圖》)。《宋史》卷三五四有傳。今錄詩二十四首。全宋文·卷二七七三
人物簡介
【生卒】:1090—1162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壽玉,一字國器。樓異子。以父蔭為婺州幕職官。除于潛令,以課最聞。歷邵州通判、提舉福建市舶、荊湖轉(zhuǎn)運判官,遷知揚州兼淮東安撫使,累官至朝議大夫,所至多著聲績。致仕后,于鄉(xiāng)置義莊以濟族中之貧者。有《耕織圖詩》。
樓璹(一○九○~一一六二),字壽玉,一字國器,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異子。以父任入婺州幕。高宗紹興初知于潛縣,五年(一一三五),通判邵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六)。除行在審計司。為十五年,福建市舶使,荊湖北路、南路轉(zhuǎn)運使。二十五年,知揚州,兼淮南路轉(zhuǎn)運使(《攻愧集》卷七六《跋揚州伯父耕織圖》、《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二十六年,主管臺州崇道觀,致仕。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翼》卷二○有傳。今錄詩四十五首。全宋文·卷三九八四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106—1194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直翁,號真隱居士。史詔孫。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建王趙慎立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參知政事。曾對張浚恢復之舉持異議,力主守江。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申辨岳飛之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為御史王十朋所劾,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復為右丞相。尋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謚文惠,改謚忠定。有《尚書講義》、《鄮峰真隱漫錄》等。全宋詩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號真隱居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為馀姚尉。歷溫州教授,召為太學正,遷國子博士。三十年,權(quán)建王府教授。建王為太子,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為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尋除參知政事。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紹興府。八年,判福州。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召為侍讀學士。五年,拜右丞相。十年,致仕。封魏國公。光宗紹熙五年卒,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謚文惠。有《鄮峰真隱漫錄》五十卷?!?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九、《宋史》卷三九六有傳?!∈泛圃?,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鄮峰真隱漫錄》為底本,參校清繆荃孫跋抄本(簡稱抄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等。新輯集外集另編一卷。全宋文·卷四三九七
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號真隱居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紹興十五年第進士,調(diào)馀姚尉。歷溫州教授、太學正、國子博士、秘書省校書郎兼二王府教授。紹興三十一年遷宗正少卿。三十二年建王立為皇太子,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太子繼位,以中書舍人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為岳飛雪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再相,因與孝宗意見不合求去,拜少傅,充醴泉觀使。紹熙五年卒,年八十九。追封越王,謚文惠,改謚忠定。著有《尚書講義》(存)、《周官講義》、《論語口義》、《鄮峰真隱漫錄》(存)。見樓鑰《攻愧集》卷九三《純誠厚德元老之碑》及《宋史》卷三九六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106—1173 【介紹】: 宋濟南章丘人,南渡后居明州鄞縣,字伯禮。王次翁子。高宗紹興二年進士。充明州教授,累擢侍御史,直言敢諫,抨彈所及,無絲毫顧忌。歷知閬州、夔州、溫州,以治績聞。平生博覽載籍,至老未嘗釋卷。有《歷山集》、《云安集》、《資治編年》、《宏詞集要》、《夔路圖經(jīng)》等。全宋詩
王伯庠(一一○六~一一七三),字伯禮,祖籍章丘(今山東章丘西北),遷居鄞縣(今屬浙江),次翁子。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歷明州教授,通判平江府,侍御史,知閬州、夔州、溫州。孝宗乾道九年卒,年六十八。有《歷山集》、《云安集》,均佚。事見《攻愧集》卷九○《侍御史王公行狀》。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王伯庠(一一○六——一一七三),字伯禮,本貫濟南章丘(今山東章丘),南渡后移居鄞縣(今浙江寧波),次翁子。紹興二年登進士第,為吉州左司理參軍。試教官,改明州州學教授,充左宣教郎、直秘閣。紹興十四年,授兩浙東路安撫司參議官。通判平江軍府,徙鎮(zhèn)江。乾道初,除戶部左曹郎官,擢殿中侍御史,遷侍御史。歷知閬、夔、溫諸州。乾道九年,終于州治,年六十八。著有《歷山集》、《云安集》、《奏議告謀》、《資治編年》、《宏詞集要》、《夔路圖經(jīng)》等。見樓鑰《侍御史左朝請大夫直秘閣致仕王公行狀》(《攻愧集》卷九○)。
人物簡介
【生卒】:1109—1177 【介紹】: 宋杭州臨安人,徙臺州臨海,字處和。錢忱子。以恩補官。高宗紹興間知臨安府,權(quán)戶部侍郎兼樞密都承旨,經(jīng)畫用楮為幣,分為六務,出納有法。孝宗時符離之役戰(zhàn)敗,附湯思退倡和議。為淮東宣諭使,入奏詆張浚主戰(zhàn)。累進參知政事兼權(quán)知樞密院事,謀相位甚急。后以婿鄧王立為太子,引嫌提舉洞霄宮。起知寧國、紹興府,因籍人財產(chǎn)至六十萬緡,復與祠。卒謚忠肅。有《諸史提要》。全宋詩
錢端禮(一一○九~一一七七),字處和,號松窗,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惟演曾孫。以蔭授官,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監(jiān)登聞鼓院。高宗紹興七年(一一三七)通判明州。十五年,提舉淮東茶鹽,改兩浙轉(zhuǎn)運判官。十七年,為淮東轉(zhuǎn)運副使。三十年,除知臨安府,始行會子。孝宗即位,張浚于符離失利,遂劾張浚,參定和議,隆興二年(一一六四)賜同進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除參知政事兼權(quán)知樞密院事,因其女適皇太子引嫌奉祠。四年,起知寧國府,移紹興府。以貪墨被黜。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有《松窗集》,已佚。事見《攻愧集》卷九二《觀文殿學士錢公行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五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四五七六
人物簡介
【生卒】:1114—1188 【介紹】: 宋越州馀姚人,字不朋,號雪齋野叟。孫疇弟。幼隨兄入郡庠,受業(yè)于胡宗伋。兄卒,從友厲德輔肄業(yè)于紫溪。既冠,授書自給,益發(fā)憤求學,至老不倦。全宋詩
孫介(一一一四~一一八八),字不朋,號雪齋野叟,馀姚(今屬浙江)人。應時父。幼從胡宗伋學。既冠,授書自給,不事科舉。孝宗淳熙十五年卒,年七十五。有《雪齋野語》數(shù)十卷,已佚。事見《燭湖集》附編卷下宋沈煥《承奉郎孫君行狀》、宋樓鑰《孫君墓銘》。今錄詩二十首。
人物簡介
【生卒】:1116—1172 【介紹】: 宋撫州崇仁人,字德遠,號無莫居士。博學通經(jīng)史。高宗紹興十六年與弟吳澥各獻所著書于朝,以誤抵廟諱罷歸。隱居環(huán)溪,人稱環(huán)溪先生。及卒,門人私謚文通先生。有《通言》、《易璇璣》、《環(huán)溪集》、《環(huán)溪詩話》等。全宋詩
吳沆(一一一六~一一七二),字德遠,號無莫居士,撫州崇仁(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十六年(一一四六)曾獻書于朝,因誤書帝諱被黜。遂不仕,筑室環(huán)溪,著書以終。孝宗乾道八年卒,年五十七。私謚環(huán)溪居士文通先生。著有《環(huán)溪集》、《環(huán)溪詩話》等。事見《環(huán)溪詩話》。今錄詩十四首。全宋文·卷四三九六
吳沆(一一一六——一一七二),字德遠,號無莫居士,撫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博通經(jīng)史,嘗著《易璇璣》(存)、《三墳訓義》各三卷,紹興十六年獻于朝,以文字犯廟諱,不用。后隱環(huán)溪,世稱環(huán)溪先生。乾道八年卒,年五十七。另著有《論語發(fā)微》、《老子解》、《環(huán)溪集》等。見《環(huán)溪詩話》,《宋會要輯稿》崇儒五之三五,樓鑰《環(huán)溪文集序》,《宋元學案補遺》卷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