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龔楫

共 3 首
吾材未及明時用,來傍師門靜養(yǎng)蒙。
多病因知妨力學,潛思猶是覬成功。
松心并老凝寒后,玉色相看烈火中。
天意欲令更患難,詩辭何必議窮通。
窈窕友梅亭,八雋幸同硯。
英氣耀青春,古道照黃卷。
卓為后進秀,棣棣不可選。
老夫興不淺,炯通心一片。
所愧樗櫟朽,無計補襪線。
鉛槧是馀事,大意要先見。
溫公踏實地,子夏問素絢。
道義與榮名,中心易交戰(zhàn)。
處子守深閨,平生敢自衒。
石火電光中,爐金礪百鍊。
蜿蜿泥中龜,呴呴堂上燕。
趣向有萬歧,人心似人面。
秋風悵別離,聊以一言餞。
揚鑣擊楫各言歸,道有綸音不敢違。
去衛(wèi)袍存由也缊,適齊馬媲赤之肥。
釣屠韜略傳今是,棘霸軍容嘆昨非。
爛額焦頭多后至,虧他辛苦出重圍(作者注:「既改民主國,唐公檄同知黎景嵩為臺灣知府、俞鴻為臺北知府、代理安平知縣忠滿兼護臺南道府印、溫培華為埔里社通判、史濟道為臺灣知縣等,惟臺東直隸州胡傳、南雅同知宋維釗仍舊,諸君多失地后始去,其心亦良苦矣?!梗?。(施懿琳編校)
⑴ 作者注:「臺北于四月下浣奉割讓明文并遵議內(nèi)渡之命,同時卸篆者為署藩司顧肇熙、署巡道陳文騄、署臺灣知府孫傳袞及各廳縣會辦軍務福建水師提督楊岐珍、臺灣鎮(zhèn)總兵萬國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