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古公亶父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15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哀慕歌 商末 · 季歷
四言詩
古今樂錄曰:周泰伯者,太王之長子也。太王有子三人,泰伯虞仲季歷,季歷之子昌即文王也。太王寢疾,欲傳季歷以及昌,于是泰伯與虞仲去。被發(fā)文身,托為王采藥。后聞太王卒,還奔喪哭。于門示逃遁之人不得入王庭。季歷謂泰伯長子也,當(dāng)立。垂涕而留之,終不肯止,遂委而去適于吳。是后,季歷作哀慕之歌。章曰:
先王既徂,長霣異都。
哀喪腹心,未寫中懷。
追念伯仲,我季如何。
梧桐萋萋,生于道周。
宮館徘徊,臺閣既除。
何為遠(yuǎn)去,使此空虛。
支骨離別,垂思南隅。
瞻望荊越,涕淚交流。
伯兮仲兮,逝肯來游。
自非二人,誰訴此憂。
按:整理自《古今圖書集成》兄弟部
綿 春秋 · 詩經(jīng)
四言詩
《綿》,文王之興,本由大王也。
綿綿。
民之初生,自。
古公亶父,復(fù),未有家室。(一章)

古公亶父,來朝。
西水滸,至于下。
爰及姜女,胥宇。(二章)

周原,荼如。
爰始爰謀,爰我龜。
,筑室于茲。(三章)

,右。
理,畝。
自西徂東,周爰執(zhí)事。(四章)

召司空,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繩則直,以載,作廟翼翼。(五章)

,薨薨
筑之,。
百堵皆興,弗勝。(六章)

皋門,皋門。
應(yīng),應(yīng)。
,戎丑攸行。(七章)

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
矣,行道矣。
矣,維其矣。(八章)

質(zhì)厥,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予曰有,予曰有,予曰有御。(九章)
按:綿九章,章六句。
評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琴苑要錄曰:岐山操者。周太王之所作也。太王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珠玉太馬皮幣。狄侵不止。問其所欲。得土地也。太王曰:土地所以養(yǎng)萬民也。吾不爭所用養(yǎng)而豁吾所養(yǎng)。遂策杖而去之。逾梁山而邑乎岐山。喟然嘆息。援琴而鼓之。
狄戎侵兮土地遷移。邦邑適于岐山。
烝民不憂兮誰者知。嗟嗟柰何兮予命遭斯(○琴操上?!对娂o(jì)前集》四?!疱职??!稑犯娂肺迨咻d韓愈岐山操而不著此歌。題注又引琴操曰:岐山操。周公為太王作也。是知唐宋之間此操尚有弦無辭。共序語與琴苑要錄亦不同。琴苑此歌必為后世依托無疑。又案。今本琴操曰:岐山操者。周太王之所作也。太王居豳。狄人攻之。仁恩惻隱。不忍流血。選練珍寶犬馬皮幣束帛與之。狄侵不上。問其所欲。得土地也。太王曰:土地者。所以養(yǎng)萬民也。吾將委國而去矣。二三子亦何患無君。遂杖策而出。逾乎梁而邑乎岐山。自傷德劣。不能化夷狄。為之侵。喟然嘆息。援琴而鼓之云云。其后即為歌辭。查此序文與樂府所引琴操不同。而全襲大周正樂之文。大周正樂乃唐時樂錄。不能以之代琴操。至于歌辭乃沿用琴苑要錄。據(jù)此今本琴操乃后世輯綴而成。已非書之原貌。不得據(jù)之謂岐山操為后漢前之作。)。
善哉行 東漢末至曹魏 · 曹操
古公亶甫,積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斷發(fā)文身。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
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賢。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
后任豎刁,蟲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
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
隨制飲酒,揚(yáng)波使臣。
⑴ 樂府作官。七解樂府云。右一曲魏晉樂所奏?!稹端螘窐分?。《樂府詩集》三十六。廣《文選》十三?!对娂o(jì)》十一。
引用典故:紫芝 磻溪 遺子后黃金 碩人
君子體清尚,歸處有兼資。
雖然經(jīng)濟(jì)日,無忘幽棲時。
卜居舊何所,休浣嘗來茲。
岑寂罕人至,幽(一作高)深獲我思。
松澗聆遺風(fēng),蘭林覽馀滋。
往事誠已矣,道存猶可追。
遺子后黃金,作歌先紫芝。
明德有自來,奕世皆秉彝。
豈與磻溪老,崛起周太師。
我心希碩人,逮此問元龜。
怊悵既懷遠(yuǎn),沈吟亦省私。
已云寵祿過,況在華發(fā)衰。
軒蓋有迷復(fù),丘壑無磷緇。
感物重所懷,何但止足斯。
詔出未央宮,登壇近總?cè)?/span>。
上公周太保,副相漢司空。
弓抱(一作挽)關(guān)西月,旗翻渭北風(fēng)。
弟兄皆許國,天地荷成功。
評注(點(diǎn)擊查看或隱藏評注)
粵若稽古巨唐
千靈累圣。
二葉重光。
思文烈以宗祀。
象天地之圓方。
考遺訓(xùn)。
建明堂。
俯南端之赫赫。
?北極之鏘鏘。
盤螭黝糾。
捧神珠而高翥。
游鹍翕習(xí)。
仰層檻以回翔。
星辰出納于疏牖。
虹蜺縈帶于軒廊。
遠(yuǎn)而望之。
若扶桑吐日生高岡。
近而察之。
叢云轉(zhuǎn)蓋陵昊蒼。
屹崢嶸以岑立。
漫披離而翼張。
其奧秘也。
懿濞退槩。
靈仙髣髴。
肅枚枚以實實。
窅眇清爽。
日月來往。
赫昈昈以煌煌。
階陛嶙峋而分據(jù)。
欒櫨磊落以相望。
實造化之難測。
非翰墨之所詳。
吾君正冠冕。
垂衣裳。
佩玉璽。
腰干將。
猛簴列。
崇牙張。
百揆時序。
萬國來王。
敦行尚年。
既在南而近夏。
貴仁親族。
乃居?xùn)|而曰陽。
中主尊于太室。
西導(dǎo)德于總章。
務(wù)兢兢之孝理。
匪晏晏之樂康。
然后知向明之位正。
隨時之教盛。
因方備色。
乘五運(yùn)以順行。
選士養(yǎng)賢。
崇四學(xué)而敷令。
豈直若斯而已哉。
其宮十二以象辰。
行水四周而為海。
堂筵楣徑。
可以見乾坤之籌策。
暑往寒來。
可以知六九之變改。
室也州之?dāng)?shù)。
窗也卦之在。
高得黃鐘之實。
柱懸列星之彩。
畢千古之能事。
終一人之不宰。
至有虞之總期。
夏后之太室。
殷重屋以五。
周太廟以七。
伊數(shù)君之馀制。
各殊途而并逸。
雖信美于當(dāng)年。
是無取于今日。
別有清河絆鳥。
長沙求贄。
討論公玉之圖。
錯綜伯喈之議。
儻繡桷之有漸。
庶青云之可致。
論曰。王氏之先。蓋出于有周。自后稷公劉。迨乎太王王季。以至文武成康。累圣重光。以成王業(yè)。故能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下及靈王。厥德雖衰。而天命未改。有太子晉者。登仙于伊洛之閒。其后代子孫。遂稱為王氏??计渚d系。不亦遠(yuǎn)乎。既而姬氏運(yùn)窮。戰(zhàn)國蜂起。有錯為魏將。剪為秦將。咸以武功。翊扶霸業(yè)。宏謀遠(yuǎn)略。二國賴焉。自秦至漢。有吉有駿。為漢代名賢。自漢至?xí)x。有覽有祥。為晉室公輔。時徐州刺史呂虔。檄祥為別駕。虔有佩刀。工者相之。以為三公之器。虔謂祥曰。茍非其人。刀或為害。卿有公輔之量。故以相與。祥固辭不獲。而后受之。祥在魏為司空太尉。封睢陵侯。晉武帝踐阼。拜太保。爵為公。年八十馀。賜幾杖不朝。為國元老。祥臨薨。以佩刀授其弟覽曰。汝后必興。足稱此刀。覽拜光祿大夫。封即邱子。門施行馬。覽生撫軍長史裁。裁生丞相始興文獻(xiàn)公導(dǎo)??镙o中興。遷都建業(yè)。元帝倚以宰衡之任。而王氏盛于江左矣。其正緒也。則悅洽珣珉。以宏雅清亮重于時。其旁枝也。則渾戎衍經(jīng)。以曠達(dá)易坦高于物。若乃器宇崇邈。風(fēng)鑒昭朗。則宋侍中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特進(jìn)豫寧文侯其人也。忠肅恭懿。宣慈惠和。則宋侍中金紫光祿大夫開府豫寧忠敏侯其人也。開物成務(wù)。緯地經(jīng)天。則齊中書監(jiān)尚書令太尉南昌文獻(xiàn)公其人也。廉正澄絜。恬虛潤。則梁侍中金紫光祿大夫中書令南昌安侯其人也。美干英姿。通機(jī)敏藝。則梁侍中金紫光祿大夫五兵尚書南昌章侯其人也。博學(xué)高才。鴻筆麗藻。則周內(nèi)史太子太保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空司徒石泉康公其人也。有典有則。如圭如璋。則隋安都郡太守石泉侯其人也。道韻清穆。德徽光劭。則太子舍人荊王府司馬皇朝贈魏州刺史其人也。其馀枝分葉散。岳峙川流。孝范忠規(guī)。仁聲義烈。女嬪帝子。男尚王姬。公侯保輔之尊。令仆卿尹之貴。紐龜鳴玉。紫蓋朱軒。赫奕蟬聯(lián)。繽紛庵藹。市朝亟改而無替。舟壑驟遷而不易。衣冠禮樂。百代傳之而比肩。人物風(fēng)流。四海望之而延頸。豈不美哉。雖復(fù)魯三桓之子孫。鄭七穆之宗族。晉之欒范。齊之國高。張氏之七葉貂蟬。楊家之四世臺袞。石奮石慶。恭慎重規(guī)。胡質(zhì)胡威。清廉謺軌。父子儒學(xué)?;笜s與桓郁相承。兄弟文章。陸機(jī)與陸云齊舉。未足以延茲家范。麗我門輝。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盛德必有百世之祀者也。善乎郭景純之言?;此^。王氏滅。此非其效與。石泉公承積德之基。挺舉和之氣。髫齔之歲。便能竭力以事親。其性純篤。率由而至。精神朗悟。特異常童。好學(xué)讀書。略無懈倦。常研味經(jīng)史。雖寢食有所不遑。才及成童。已為博達(dá)。朋侶推薦。刺發(fā)而就列焉。歷仕州郡。咸以材能底績。既以賢良文學(xué)舉。又以夙行公方進(jìn)。遂乃升臺府。拜卿仆。三典名岳。一佐神州。始學(xué)之。今得而行之。以明察御奸豪。以慈和撫孤弱。以謹(jǐn)靖成公務(wù)。以清白杜私求。珠玉非所寶。脂膏不能潤。故能所廣者紀(jì)。不令而行。千里應(yīng)其言。百姓歸其德。所謂愷悌君子。人之父母者也。及其翔鳳池。執(zhí)螭劍。出納王命。弼諧帝猷。理在將順。怡然而奉旨。事當(dāng)進(jìn)色。侃然而犯鱗。常欲興禮制樂。刑寬政。獎儒術(shù)。抑吏道。正風(fēng)俗。厚人倫。乃蘧瑗之忠誠。史魚之端操。孟公綽之不欲。季文子之無私。羊興祖之衣惟葛袍。公孫宏之食惟粟飯。陳寵之奏稿咸削??坠庵疁貥洳谎?。我之行事立名。殆出于數(shù)公之右矣。由是特為上所親倚。常以忠賢許之。其好古博雅。述作無倦。游心于千載之表。騁思于九流之域。雖堆案盈幾。積訟充庭。汗懷鉛。晷刻無舍。所蒞之職。由中及外?;蚩计涫??;蛳嘭释?。博采前志。旁求故實。輒加撰錄。無或闕遺。至以祖德家聲。前言往行。追述編紀(jì)。動成部帙。有忠孝之道焉。有禮義之規(guī)焉。有經(jīng)邦之則焉。有正家之訓(xùn)焉。固可以貽厥孫謀。播乎長世者也。易曰。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又曰。君子進(jìn)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jìn)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又曰。君子學(xué)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詩曰。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道盛德至。善人所不能忘也。又曰。樂只君子。邦家之基。又曰。嘉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若石泉公者??芍^備君子之德矣。其為圣朝輔佐。受天之祿也。宜哉。贊曰。
仙緒山賓,靈液流津。
積德累仁,生賢清神。
孝以事親,忠以為臣。
履道正身,秉國之鈞。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周公為太王作。本詞云:狄戎侵兮,土地遷移。邦邑適于岐山,烝民不憂兮誰者知。嗟嗟奈何兮,予命遭斯。
我家于豳,自我先公。
伊我承緒(集作序),敢有不同。
今狄之人,將土我疆。
民為我戰(zhàn),誰使死傷。
彼岐有岨,我往獨(dú)處。
人莫(一作莫爾)余追,無思我悲。
答樂天戲贈(829年) 中唐 · 劉禹錫
七言律詩
引用典故:陶彭澤
才子聲名白侍郎,風(fēng)流雖老尚難當(dāng)。
詩情逸似陶彭澤,齋日多如周太常。
矻矻將心求凈法,時時偷眼看春光。
知君技癢思?xì)g宴,欲倩天魔破道場。
共 151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