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傳相

共 7 首
河清詩 明 · 梁潛
四言詩
維永樂二年十有二月十七日河水清自蒲津溯韓城凡三百里其始也紺碧蒼玄五色融液混混未定越翼日榮光上羃冥濛相蕩和氣郁然俯而視之則奔湍斂息化為清泚淪漪粼粼楫而游者傳相告語遠(yuǎn)近駢集既明年正月有司詣闕下言狀群臣皆頓首賀皆以謂河清者太平之應(yīng)也臣退而考之傳記自古禎祥之臻必由乎人君功德宏普默符潛召而其徵應(yīng)之大又莫有過于河者是故般之頌美時周之命必曰允猶翕河時邁之詩言懷柔百神必曰及河喬岳蓋河之行乎地中為四瀆之尊配乎五岳河既率職則神無不歆而天地萬物靡有不寧矣故河清為太平之兆非偶然者洪惟我太祖高皇帝定天下紀(jì)元洪武之二年龍門磧下河水清由是三十馀年天下晏然清明蓋其應(yīng)也今皇上入承大統(tǒng)河之清亦永樂紀(jì)元之明年于乎此豈人力所能為哉是皆皇帝陛下功化之大克承克配充滿天地奠及神人故上帝監(jiān)觀發(fā)此禎祥肇基太平以同符高帝而并美匹休古未嘗有也夫有周詩人之于河岳播之頌歌告之神明其盛大如此今河清之祥昭著倬倬其可不形之歌詠垂示萬世以傳之無窮也哉臣謹(jǐn)拜手稽首而獻(xiàn)詩曰
河流渾渾,肇自古昔。
橫亙?nèi)f里,潢污霆激。
觸乎昆崙,踔乎龍門。
震掉奔騰,入乎無垠。
惟皇圣明,百神效靈。
湯湯蒲津,河流載清。
始視其流,混漾弗定。
若礦在镕,五彩輝映。
厥既清矣,靜影浮空。
榮光上燭,煜乎溶溶。
若挹而注,若涵而蓄。
元?dú)饽?,太和潛漉?div class="pjqxfho" id='poem_sentence_11_723393_comment'>
纖滓弗滯,淵乎若澄。
千峰倒浸,湛乎若凝。
蒲津之堧,幾數(shù)萬里。
烏翔而回,魚駭而逝。
屬時載旸,楫而詠之。
祥飆慶云,蕩潏無涯。
觀者如堵,聞于京師。
京師髦倪,鼓舞孩嬉。
列章帝庭,帝弗矜異。
曰匪在茲,益惟寅畏。
于惟河流,為地之紀(jì)。
四瀆之宗,五行之始。
在昔皇祖,戡定萬邦。
惟茲河流,駿發(fā)其祥。
我皇繼統(tǒng),舊章是則。
河之清矣,如軌合轍。
河之既清,萬民以寧。
萬方畢來,物以阜成。
顧茲河流,念我皇德。
東漸西被,始自家國。
皇之弘化,功邁三五。
如彼河流,行地東注。
河流浩浩,孰非皇仁。
淪肌浹髓,品物皆春。
河流洋洋,皇帝壽考。
于萬億年,為民父母。
濂伊群哲皆龍逝,湖建諸賢亦鳳飛。
莫嘆流傳資口耳,后來作者偉同歸(朱門末學(xué)。流為口耳之弊。草廬諸公。多以為憂。然歷考宋末,元,明之際。以朱學(xué)傳相授受。卓然有得者多。不可以流弊為本實病也。)。
峨眉山從西極來,龍蟠虎伏何崔嵬。
東下斗山落平掌,山腰樓觀黃金開。
山君舊是酆都神,千年常住棲霞臺。
臺下芝田臺上樹,日色曚曈含赤霧。
仙臺羽衣亦婀娜,寶蓋朱幡競馳騖。
爐煙結(jié)蓋似神臨,法鼓鳴雷豈神怒。
古柏四時風(fēng)雨聲,長松萬丈鸛鶴鳴。
留侯住處夕陽斂,壺叟吟邊青草生。
鹿林豹窟尋仙跡,洞鳥巖花殢客情。
客情仙跡兩悠悠,目極澄江無盡頭。
石徑迂回下平地,道士還山靈雨收。
回看來處桃花暗,惟聽流泉萬壑幽。
按:整理自《古今圖書集成》漢中府部
次鰲城相公韻卻寄(戊午) 明 · 李廷龜
七言絕句
① 時與鰲城同被臺評。鰲城先被。竄在北青。
休說關(guān)山路幾程,脩門咫尺隔春明。
無端一夜南來雁,水調(diào)歌聲滿洛城(時洛下人。盛傳相公過嶺時歌曲。)。
興法寺碑歌(丙子) 明末清初 · 李敏求
高麗真空禪師碑。舊在原州興法寺。益齋李齊賢所贊。玄圭赤舄揖讓廊廟者也。文即麗祖撰。筆集唐太宗書。其陰刻諸門徒及預(yù)是役者。文體專襲唐末駢偶。無帝王家氣象。疑其時學(xué)士如崔承老輩視草所為。而稱道禪師宗旨行業(yè)與示寂靈異。悉多模演傳燈等書。祖師故跡無一近實。夫麗祖以開統(tǒng)之辟。不思用民彝物則啟牖方來者。而首先發(fā)揮禪旨。又以虛偽示人。揭之壽石。將以率一代后世。雖其遺訓(xùn)所載本不外是。而五百年卑陋之俗。固有以開之矣。乃益齋則其國之臣。褒揚(yáng)過盛。謂希世之寶。無足深怪。雖然。碑成在咸通中。距今七百有馀歲。已是山門故器。而貞觀帝雅喜游藝。體氣融渾。戈法宛然。與淳化帖等所傳相似無異。假寘諸中國金石之列。歐陽氏,趙明誠輩其舍諸。蓋益齋之論出。而邦人之丐請與州縣之模拓殆不勝紛沓。徐四佳詩。興法臺前墨打碑者是已。有一官吏病其工役往來。移置州廨。近歲武人為營將是州。設(shè)冶于旁。鍛鐵其上。石碎為片段。字又刓缺不全。嶧山民火燒秦刻。俱為斯文遺恨。乙亥秋。余按東節(jié)。購求是石。或得諸柱礎(chǔ)墻址及搗帛之砧。凡大小八段。中央數(shù)片約一尺許。終不可得。乃令工人隨段拓印。集成碑樣。其文亦略可讀。余懼其歲久而愈益散佚。就客館隅創(chuàng)小屋閣之。且記其數(shù)。庶幾后之覽者知斯石之成毀存亡。而有以葆傳之久遠(yuǎn)也。時崇禎九年丙子四月日。
君不見興法臺前一片石,山骨屃赑玄龜脊。
螭蟠岌嶪踰十尺,年?蒼茫滿七百。
真空禪師者何人,坐視起滅如朝夕。
脩行覺路僧臘高,說法蓮生講壇席。
來為示跡去無為,拂袖西天履一只。
流風(fēng)日遠(yuǎn)琬琰存,東土祗園道場辟。
遒文始發(fā)龍孫紀(jì),絕藝兼摭虬髯跡。
締思神驅(qū)造化逼,臨池興會滄溟窄。
已從廊廟睹圭舄,鳳羽鸞蕤蔚漂泊。
操雞縛鴨濟(jì)民功,滅德擒充啟天策。
又推馀事垂不朽,日角英威照奕奕。
雷電光芒晝恍惚,秋霄罔兩森慘戚。
浩劫無涯陵谷變,居然俯仰成今昔。
誰歟咨嗟慕奇古,挽致不惜萬牛役。
墨本騰波走四裔,數(shù)紙足以飽饑客。
是何將軍椎且頑,火焚鐵鍛恣狼藉。
嶧碑棗刻亦茫昧,烈焰肯饒昆岡厄。
我今重是帝王筆,收拾為創(chuàng)高棟閣。
所得既比周鼓多,缺訛況少遭劍斫。
秦王戈法雖號拙,晉世儀刑尚有托。
嘆彼麗祖統(tǒng)三韓,欲憑象教扶國脈。
獨(dú)留斯文具鑒戒,亂轍危涂接載籍。
嗚呼昭陵書出鵠嶺老,默算存亡淚橫落。
答友人 清 · 洪升
七言絕句
君問西泠陸講山,飄然一缽竟忘還。
乘云或化孤飛鶴,來往天臺雁宕間(陸講山,謂麗京也。麗京或傳仙去,或傳為僧,或傳相遇于天臺石梁,故有此詩。)
題毛公祠(乾隆甲辰) 清 · 弘歷
五言律詩
野店籠喬樹,毛公故里云。
其傍行館筑,恰稱(去聲)駐車欣。
設(shè)匪光斯價(孔穎達(dá)毛詩正義序毛氏光價于河間),于何尊所聞。
新安別立傳,得失半相分。
按:毛傳詩序自漢相傳至唐宋諸儒俱無異詞惟朱子作詩經(jīng)集傳以為毛萇始引詩序入經(jīng)齊魯韓三家之傳絕而毛說孤行讀者傳相尊信無敢擬議有所不通則為之委曲遷就云云于是別立解說如鄭風(fēng)則自緇衣以下惟六篇與舊說相仿馀十五篇悉以淫奔斥之蓋泥于鄭聲淫之一語以致拘而過當(dāng)遂與漢唐諸儒歷傳舊說顯相牴牾亦不得云有得無失也向賦月令七十二候詩虹始見篇詩注折衷及此因題毛公祠并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