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福建惠安人,字景哲,自號白湖小隱。以詩名。有《鳴秋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景哲,懷安人。自號白湖小隱有鳴秋集明詩紀事·甲簽·卷十七
明詩紀事·乙簽·卷六迪宜陽人。洪武中官吏部侍郎。田按:洪武時,有兩趙迪:一河南宜陽人,初姓張,洪武十九年,由歲貢任吏部左侍郎,見《弇山堂別集卿貳表》;一福建懷安人,俞汝成《明百家詩》所稱鳴秋山人也。牧齋誤作一人,竹詫辨之極詳。余據(jù)弇州《卿貳表》佐證益明。兩存其人,一見此卷,一見二十一卷。
迪字景哲,懷安人,自號白湖小隱。有《鳴秋集》。 (《國雅》:趙山人景哲興洽情真,固是逸才。如「殘雨掛空江,蒙蒙若千里」,「暝色夕鳥前,寒聲暮猿里」,又「飛花香度樓前幕,高柳涼生仗外峰」,此例佳甚。 徐渤《鰲峰集》:鳴秋先生系出宋室,林尚默為序未嘗談及,讀其《寫懷》詩有云:「衣冠有恨先王后,家世應從南渡來?!箘t先生誠天水之裔,第未考何王之后耳。再讀鄭公望挽鳴秋詩,有「白湖小隱入云間」之句。則先生又隱居白湖,其子姓今未知誰是也。 田按:明初有二趙迪,馀既錄宜陽趙迪詩入甲簽。景哲閩人,詩格修整,五言尤有遠韻,善畫山水,學米南宮,見《閩書記》。)
人物簡介
維基?字安仲,一字叔恭,閩縣人。洪武丁丑第一人及第,授翰林院修撰。(俞憲《登科考》:洪武三十年丁丑,廷對之士五十一人。擢陳?第一。既而北方舉人下第言取士不公。上閱所取多南士,疑之,詔考官劉三吾及?等皆下獄。命翰林儒臣重閱落卷,得六十一人,皆山東、山西、北平、河南、陜西、四川士也。?閩人,精數(shù)學,就試之日,謂所親曰:「今歲狀頭當刑。奈何。」 已而果然。事得之閩父老云。)
陳?(1362年5月9日—1397年),字安仲,號叔恭(也有稱字叔恭),福建閩縣(今福州閩侯)人,明朝狀元、官員,閩派詩人。陳?是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會試狀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職。在此次會試上榜的五十一人中,沒有一名中國北方考生,前三名分別來自福建閩縣(陳?)、江西吉安(尹昌?。┖驼憬瓡▌⒅@)。落第的北方考生對此不滿,上疏稱主考官劉三吾、白信蹈等人是南方人,因而偏袒其同鄉(xiāng)。當時胡藍黨案余波未了,明太祖就懷疑劉三吾等是胡藍黨徒,罪之,并要求重新閱卷考試。重閱之后,明太祖舉山東人韓克忠為狀元,而這一次上榜的全是北方人。因為一次科舉出現(xiàn)兩個榜文,被稱為“南北榜”或“春夏榜”。春榜狀元陳?與探花劉士諤被安置邊衛(wèi),后來遇赦召回授官,但最后還是被明太祖誅殺。傳聞致陳?于死地的是他的一句話:“今歲文星見閩,為什么自己卻被難獄中?”,因明朝禁止私習天文,明太祖借此處死陳?。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文仲,吳子孝孫。萬歷五年進士。歷寧波知府,官至浙江參議。有《累瓦三編》、《今是堂集》、《葆光軒稿》等。
維基字文仲,長洲人。萬歷丁丑進士,除知真陽縣調(diào)永康入為刑部郎中出知寧波府升浙江副使有葆光軒槁今是堂集
吳安國(1547年—?),字文仲,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民籍。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九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二十六名,登三甲第八十九名進士。歷官寧波府知府,二十五年七月升浙江副使、兵備金衢,降廣東參議,三十八年正月考察降一級調(diào)用。
人物簡介
【生卒】:?—1590 【介紹】: 明宗室。太祖第六子楚王朱楨五世孫。嘉靖十七年封武岡王。雅善文墨,尤好詩歌。有《少鶴山人集》。明詩紀事·甲簽·卷二(上)
王楚端王榮?第三子,昭王來孫,太祖昆孫。嘉靖十七年封,萬歷十八年薨。有《少鶴山人正續(xù)集》十六卷。(俞憲《盛明百家詩》:少鶴山人雅善文墨,尤好詩歌。)
人物簡介
陳睿謨(1583年—?),字常采,號鹿蘋,南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民籍。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應天鄉(xiāng)試第三十名舉人,三十八年(161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第二百五十名,三甲第四十名進士。吏部觀政,授廣西臨桂縣知縣,丁憂去職。起補福建建安縣知縣,遷河南息縣知縣。天啟五年(1625年)四月選山東道試御史,后實授山東道御史。六年(1626年)正月改巡按四川御史,崇禎元年(1628年)改巡按直隸御史。二年(1629年)改福建右參政。四年(1631年)任江西按察使,升湖廣右布政使,升河南左布政使、兵備禹州,剿滅土寇楊四等,捐俸修理禹州儒學,造房四十馀間,名曰潁濱書院。十年(1637年)復設偏沅鎮(zhèn),由陳睿謨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偏沅。著有《傳是堂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