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錫光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故河南少尹竇府君墓碑銘(721年11月) 唐 · 張九齡
四言詩
序曰。正其身。君子所以慎德。敏于行。吉人所以寡辭。或道之?;蛱幹?。是亦正命。命之將行。利有攸往。則行不家至而人勸。言不面命而事濟。不為跡而實以阜蕃。不沽名而聲以遹駿。夫如是者。存乎其人。故河南少尹竇公。蓋有之矣。公諱某。扶風平陵人。自后魏大將軍侍中永富公至烈考瀛州刺史贈刑部尚書莘國公六葉矣。皆增華卿族。見重公朝。四國于藩。四方于宣。龍旂承祀。六轡耳耳。公所謂盛德必祀。承子之始大。積善馀慶。是哀伯之有后。故生則靈知。長而純固。既白而受采。亦黃以通中。天假不器之性。人服自然之理。而況于文雅緣飾。志業(yè)孔修。引伸足以長人。動用足以利物。既學(xué)從政。其歸易。形有方殊。道以一貫。人致一意而巳。我乃萬目盡張。故其始也。以明經(jīng)上第。授彭州參軍事。詢謀郡將。器異甚厚。所遇森然。其言固矣。如山之為。始于覆簣。如江之導(dǎo)。終以方舟。于是累遷至于辥王友贊善大夫。燕王筑館以待士。漢儲立苑以招賓。當其推擇。莫匪賢俊。議者惟允。而公在焉。然由韞櫝隋和。十城空其價。蜷跼驥騄。千里未之騁。及其用也。再入尚書郎。遂為洛陽令。三臺雅望。一時精選。舊章資以彌綸。利器呈于盤錯。出宰百里。實推三河。其賦政則必反于其身。亦既誠信被之于物。是為惠懷。故雖二州馀弊。憸巧而難理。五郡尤劇。權(quán)傾而多奸。莫不可使由之。令自求之。善處中于下鞲。能合契于游刃。至于釐舉風俗之謬。裁正人倫之經(jīng)。務(wù)勸衣食之原。調(diào)均徭賦之事。本為巳任。無間人言。故視事踰四年。通而不倦。遺德在百姓。久而益彰。非夫明允宣和。優(yōu)柔博約。自我之不忒。為人之攸暨。亦曷由臻茲。厥有洛陽所謂賢令者。則周紆王渙孔翊祝良。公實續(xù)之。誰其似之。屬天子建中都。營新邑。資爾亞尹。伊其董司。朝選其人。公首斯舉。以故稍遷河中少尹。且有后命。廢府而復(fù)遷河南焉。以公之歸。從人之望。官則改次。政無易方。以佐理王都。以表則天下。而年不克祚。位不光寵。遇暴疾而卒。悲夫。是歲有唐開元之九年。春秋五十有六。公以孝友為體。一變而迪忠信。以明恕為用。再變而致循良。故所行無擇。所事無巧。有恒其德。終且溫溫。不伐其功。昭然赫赫。所以遺愛固結(jié)。必在何武之去。稱誦斯深。惟恐子產(chǎn)之死。巳而神道欺而不福。物情喪其所賴。人之不幸。今也云亡。及喪之西歸。則人吏致哀。道路相屬。得人心如此。其旨可知。冬十一月。葬于北原。后之人或者將游于斯。嘆于斯。彼其與歸。我乃不朽矣。其子八人。長曰某。次曰某。家有太邱之德。里以高陽之名。夙構(gòu)閔兇。能哀傷以殆滅。匪革其道。懼功伐之不傳。俾予為文。以敘孝子之志。銘曰。
綿綿瓜瓞。
少康遺烈。
靈則長兮。
莫莫葛藟。
王孫承祀。
世其昌兮。
而我實續(xù)。
如金如玉。
錫光兮。
咨亞尹之德。
柔嘉維則。
揚令聞兮。
惟別駕之功。
邦國不空。
氓胥詠兮。
不競不絿。
不剛不柔。
以成政兮。
德之攸好。
神之所勞。
實降祥兮。
有美有度。
曷不允祚。
今則亡兮。
我著名節(jié)。
俾無泯滅。
惠無疆兮。
贈盧汀諫議 中唐 · 王建
七言律詩
青蛾不得在床前,空室焚香獨自眠。
功證詩篇離景象,藥(一作樂)成官位屬神仙。
閑過寺觀長沖夜,立送封章直上天。
近見蘭臺諸吏說,御詩(一作題)新集未教傳。
右,高宗武文皇帝御書賜先臣飛唐喬澤裴將軍舞劍賦。按文粹,賦在第四卷中。臣珂家藏天筆盈笈,大概皆兵事節(jié)度,臣固嘗具之甲子奏篇。惟是書以游戲翰墨,渙錫光寵,故弗及載,有御書璽及己未小璽,以殿于篇。臣既系寶章,復(fù)伸蠡測,輒陳蕪贊,式著宸心。贊曰:
維中興,焯人文。
燀皇靈,即清燕。
垂翰墨,光日星。
揖怒蛙,市駿骨。
期混并,寫古作。
示休寵,作豪英。
臣有劍,淬三河。
包兩京,舞絕世。
抉浮云,開太清。
帝有訓(xùn),誓臣節(jié)。
式欽承,誰掣肘。
起奮袖,憤裂纓。
郁干將,在寶匣,長悲鳴。
后百年,血郅支,鍔尚腥。
刻斯贊,表帝心,傳龍庭。
山住忘入年,眾慮攝一定。
氣味漸木石,久久同心性。
面瘠疑饑成,肌澤匪浣凈。
覆發(fā)短及耳,胡槎黑紛勁。
邇來訪人寰,跡若無塵境。
半跏就長沖,目瞪神亦凝。
過旅詰何脩,百語罔有應(yīng)。
中露詫莫偃,尚見雪霜更。
動偶不知動,靜至不覺靜。
譬觀鏡中影,出入何害鏡。
施食信酒肉,大啜蔑羨剩。
投貨略不顧,千金等破甑。
謂仙人莫究,云佛誰敢證。
塊然天地間,造化莫命令。
古諫無專職,士庶獲胥通。
今者置有位,非位默而恭。
卿相曷其然,出納代天工。
宮詹此札子,責善太宰公。
辭嚴氣則直,讀之聲沨沨。
韓論及歐書,異代而合蹤。
既可扶國是,抑竭朋友忠。
百年無此言,友道從而隆。
朝廷罰臺給,株連班直空。
宰公乞攝曠,奏上何匆匆。
略弗涉救援,于是涉迎逢。
急彼故緩此,意外有牢籠。
人情鄙茲疏,詆訕紛詾詾。
臺為風紀御,給本絲綸總。
朝廷托耳目,立法由祖宗。
官小系則大,責重望乃崇。
愆忒以之律,邪佞以之攻。
從則如水流,不從如水壅。
士氣要在養(yǎng),養(yǎng)則其氣充。
折沮失謇諤,使之抱喑聾。
天王本圣明,宰公實股肱。
信之如蓍龜,可以定吉兇。
慷慨能行義,豈曰無優(yōu)容。
難解者彭王,喜怒注宸衷。
程罪終見釋,鉞幸終弗庸。
公議皎如日,曉及三尺童。
豈宰顧不諒,而弗及童蒙。
朝廷行是罰,名以懲不供。
因攝以寓援,何不鑒觸龍。
乞漿或得酒,求魚庶離鴻。
言患不至此,何患聽弗聰。
所惜在諫垣,兩挫一歲中。
歲來其娓娓,履霜愴凌凍。
不可視朝廷,長有拒諫風。
鳳鳥吝不鳴,若鳴致時雍。
匪為群諫地,自樹弼亮功。
其日舉傳奉,逮諫適相同。
奏名四十員,珂馬耀長沖。
胥靡共趨走,俛默不敢颙。
觀者謂不祥,道議起如蜂。
其責將誰歸,未可謝匪躬。
當憫時不平,亦可悲人窮。
不鳴豈瓦雞,不應(yīng)豈木鐘。
豈待七年發(fā),救焚必征彸。
但恐緩不及,激切有緘封。
令人思三原,當此熱心胸。
陳乞惟恐后,剴切期必從。
皎皎歌白駒,一往無留蹤。
江湖渺吾憂,其言不可終。
附:次韻詩屠滽
予于弘治丙辰間承乏天曹夏四月十有三日科道官奉旨俱下錦衣衛(wèi)獄予聞之召四司詢科道得罪之由皆曰不知且言諸衙門所進民情封事既得旨例捧到科交收今既下獄無人收領(lǐng)各官既不得領(lǐng)出于外又不可留宿于內(nèi)聞先朝亦嘗有科道官下獄時請命中書等官攝其事予未暇答銓司具其事呈堂時日已至申乃急為轉(zhuǎn)達遂得俞旨是夕臺部封事方得人收納次日予鄉(xiāng)姻宮詹楊公致書于予大意言科道官下獄閤下即當抗疏請貸如何差官代其事予以不知科道官得罪之由難便請貸及臺部封事無人領(lǐng)收事不可緩之故答之次日蚤予鄉(xiāng)友掌科呂公下顧問予曰楊公昨有書與閤下否予曰有因誦彼此書中大意呂公曰楊公亦以此書送六科科中人皆疑之予笑而不答后與楊公往還如舊者經(jīng)十馀稔未嘗言及此事至今年秋予朝退還邸第忽有客以先生石田名守阯別號碧川今升南京吏部尚書致仕名獻今任順天府尹詩集與犬子徑者予偶抽一冊目之遂見五言古風一首題曰讀楊宮詹與屠太宰論事劄驚曰異哉讀畢不覺大笑因次韻一章名曰解嘲云
宦游久京國,學(xué)通尤未通。見惡必遠避,見善常加恭。石田乃隱者,賦詩亦多工。如何論朝政,所論殊不公。此劄實差謬,何謂聲沨沨。到處任播揚,有類衡與縱。碧川居論思,如何不納忠。致書戒老夫,友道皆云隆。追思昔年事,大明麗長空。堯舜喜復(fù)出,萬幾任匆匆。納諫真如流,明良喜相逢。荊榛委籬落,芝術(shù)收藥籠。萬姓樂熙皞,四方無鞠詾。今上初出閤,庶事元老總。九卿集東閣,講官索儒宗。先求語言正,更論德學(xué)崇。人各薦一二,不稱交相攻。老夫薦兩楊(一即碧川一乃今元老石齋先生),碧川川流壅。為語帶鄉(xiāng)音,不及問學(xué)充。因之又復(fù)薦,元老耳若聾。欣然用石齋,萬口稱股肱。碧川已備知,豈肯心懷兇。同鄉(xiāng)又相親,度量廓有容。維時科道官,有事忤宸衷。一朝下縲紲,難便責保庸(天官入統(tǒng)五日保庸安有功也)。顛末尚未知,焉敢干重瞳。臺部上民事,俞旨俱已蒙。日暮無人收,厥職誰與供。越例送臺部,又恐觸袞龍。天曹借中書,攝事猶賓鴻。此舉實舊規(guī),碧川豈不聰。書來既善道,如何報科中。彼若擊巨石,我猶履薄凍。今復(fù)寄吳下,大傷君子風。碧川豈為此,姻舊情雍雍。意必有憸邪,假此成已功。抑恐入銓者,邪正有不同?;蛳硬怀?,或怨非要沖。當時呂都諫,氣節(jié)儕何颙。亦嘗論此輩,懷毒猶荓蜂。其禍必在后,亦或先其躬。福善與禍淫,循環(huán)兩無窮。莫道此言虛,應(yīng)若豐山鐘。云衢漫委蛇,何必好征彸。馬周三十貴,屢受漢室封。崇卑各分定,何必縈心胸。石田若聞此,其言未必從。我欲到虎丘,攜酒追吟蹤。愿言保遐壽,待我談始終。
右此和篇蓋都憲屠老先生之所示喻者沖和沛博之文裕達含宏之度弗慍不知弗遷所怒藹然使人知長者之德如此也周林野迂腐老昩時宜初目楊宮詹之劄子將謂其篤于友誼相資成善能警薄返漓于今之世又謬恃三百篇之旨有懲有勸形于里巷而無責于是莽無顧忌循其辭而貫穿以韻然其間鑿枘齟齬而有得彼失此之譏愚何容度嗟夫侮嫂氏之毀撾婦翁之誣古猶不免都憲固自諒之矣但周于潞公之所分謗梁公之所為容焉者不能無愧耳敬跋簡后庸識其跡之始末云
① 本六首。而及己卯撤去其板。故因逸其二。
千古高皋叢石勝,登臨寥落九秋懷。
斗魁鏟彩墮滄海,月宮借斧削丹崖。
巨溟欲泛危巒去,頑骨長沖激浪排。
蓬島笙簫空淡佇,夕陽搔首寄天涯。
外上:志氣長沖碧漢。今朝陷入深淵。
思家戀舊愁千萬。凋盡素發(fā)衰顏。
壽鄒山盧封君 明 · 佘翔
五言排律
蓬萊浮佳氣,繚繞麗華堂。
采秀煙霞外,承恩日月傍。
五花開杖屨,七葉盛冠裳。
忠孝貽謀遠,詩書衍澤長。
盈庭皆國器,清署更仙郎。
卓異傳畿甸,貤褒寵帝鄉(xiāng)。
寧親遙戲?,報主近含香。
海屋添籌歷,皇家正棟梁。
占星新獻瑞,躔極永呈祥。
桃李春初滿,笙歌夜未央。
婆娑龍是杖,潦倒玉為漿。
麋鹿山中侶,鹓鸞天際行。
詞裁三祝頌,詩進九如章。
圣代嘉元老,還看薦錫光。
西平府院君挽詞 其二 (丁卯) 明末清初 · 李植
五言律詩
第一詩書帥,揚鑣際搶攘。
伸威自細柳,留化幾甘棠。
縱負多多辦,非關(guān)赫赫光。
從今峴首碣,落涕為當陽(首句。追以手筆改之曰。一代詩書帥。先朝寵錫光。光字疊韻。故今從初本。)。
苦雨 清 · 任相元
七言律詩
入月愁霖臥水涯,不堪幽獨憶京華。
驚湍瀄瀄長沖峽,晚菊離離欲著花。
時伴山僧談絕境,每從江客羨浮家。
翻經(jīng)煮茗閑消日,古水官墟已暮鴉。
共 12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