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人物:
鄭載圭
共 10 首
艾山鄭厚允
(
載圭
)
見訪。喜而拈韻
(庚子)
晚清 ·
趙性家
七言律詩
方丈由來重得名,名山雖重主人輕。
十年相別忽看老,一飯差先敢號卿。
粗眼尚慚經(jīng)義暗,素襟不愿世情明。
鶴猿恥與吾為友,及見君來儻悔驚。
鄭厚允
攜權(quán)君五
(載奎)
,成文卿
(周鎬)
來訪。與吾季弟及兒孫輩。浹旬講討。拈韻共賦
(癸卯)
晚清 ·
趙性家
七言律詩
天教益友訪窮居,林下日長山雨疏。
閉口休談蠻觸鬨,平心秖看洛閩書。
幽興不隨春去去,雅懷猶有老馀馀。
無爽歲寒吾輩志,眼前萬事任乘除。
苦旱馀得甘雨。喜寄
鄭厚允
(
載圭
)
(庚午)
清末民國初 ·
郭鐘錫
五言律詩
蒼天惠我赤,遂使臥龍興。
喜色田間出,新聲枕下騰。
何人非草木,今日化顏曾。
至理圓融處,許君驗瑞徵。
次
鄭厚允
雨中看書見贈
(庚午)
清末民國初 ·
郭鐘錫
七言絕句
旱馀天事雨功神,物事從今見日新。
多謝故人能玩理,得工夫處又推人。
厚允
得我上元玩月詩。倉卒未及和。因以其曾與李君圣養(yǎng)所唱酬者見贈。要余續(xù)題
(庚午)
清末民國初 ·
郭鐘錫
七言絕句
今夜主翁眠不眠,月來月來升彼天。
抖起清神開戶視,山河大地信無邊。
上元夜與
鄭厚允
看月。翌朝偶得拙句。因寄
厚允
。聊以相勉
(庚午)
清末民國初 ·
郭鐘錫
正月十五夜,月圓
艾山
來。
艾山
明似月,照我挑清睞。
七竅玲瓏色,無地容塵埃。
請君深看月,為君更徘徊。
豈意此良夜,對此百感回。
千載寒潭景,嘆息胡為哉。
海內(nèi)無紫陽,天文黯不開。
江西有羿妻,竊藥陰相猜。
眉山有吳質(zhì),弄斧惡于魋。
矧玆百六秋,腥膻臭八陔。
銀河嗟未挽,陽界黑似煤。
一片乾凈地,何如鴨左隈。
鴨左無陶父,漫漫長夜頹。
西說暈正路,中氣蝕靈臺。
舉子腸吞漆,詞家舌簸雷。
心理歸搬柴,仁義學(xué)戕杯。
沴運紛冱合,遂致晦暝災(zāi)。
鬼賊爭跳蹌,陰風(fēng)長草萊。
咫尺多冥界,對此重堪哀。
有晦必有朔,天道詎不恢。
澹然方寸里,明明造化胎。
如令才撥出,朗然天眼回。
愿君須用力,寒潭可溯洄。
艾山
來幾時,我且為停杯。
后頭流記行三十篇
①
其七
聞醒丈言南黎,
艾山
有徑赴山庵之約而過期不到。諸公俱向山頂。而余獨滯病。有懷二公
(丁丑)
清末民國初 ·
郭鐘錫
① 洲上及晚醒諸公。因作上山之游。故余不免再作此行。
黃梅南下積扶輿,突兀能
(音耐)
足天開像
(黃梅山有三峰)
。
大訓(xùn)赤刀淵洞翁
(醒丈居淵洞)
,和風(fēng)景星銀山丈
(黎丈有銀山齋)
。
紺巖少年
(
厚允
時寓紺嵓)
玉如溫,端重襟期亦灑朗。
我昔同鄉(xiāng)均執(zhí)鞭,自從離索紆懷想。
況復(fù)天清木葉落,頭流佳處集巾簪。
已有淵翁許蠅附,指日凌高陟云岑。
似聞昌黎追理屐,共喚康成約仙庵。
為抱瑤琴勞候蘿,竟教秋水悵賦蒹。
一一鸞鶴飛上去,獨宿寒龕月盈衾。
病背傴僂滋益恭,鼎饘堪屬郭橐駝。
徹夜孤衷秪耿耿,回首黃梅一長歌。
挽
鄭厚允
(庚戌)
清末民國初 ·
郭鐘錫
滔滔一氣濫,畢竟亡
⑴
人國。
國亡
⑵
猶可興,有理殄不得。
此理寄在人,人存可扶植。
人亡則奈為,后死涕沾臆。
呼呼勿溪子,試看今日域。
⑴ ????日帝?檢閱??????????成均館大學(xué)校尊經(jīng)閣所藏?稿本???????????。
⑵ ????日帝?檢閱??????????成均館大學(xué)校尊經(jīng)閣所藏?稿本???????????。
挽
鄭艾山
(
載圭
)
(辛亥)
清末至民國 ·
曹兢燮
五言律詩
有美純剛質(zhì),兼加淬礪精。
居閒憂更大,履險道能亨。
鳣席傳衣重,腥寰脫屣輕。
遂令南土士,中夜惜康成。
代挽戴將軍安瀾
現(xiàn)當(dāng)代 ·
成惕軒
對聯(lián)
此役自馬援南征而后,足令銅柱增光,天聲揚大漢威靈,古有名將,今有名將;
問誰挫蝦夷西犯之鋒,直向鐵關(guān)鏖戰(zhàn),熱血為神州揮灑,成亦英雄,敗亦英雄。
注:《楚望樓聯(lián)語箋注(婁希安)》:【作者原注】戴死于鎮(zhèn)南關(guān)抗倭之役,其戰(zhàn)處曰鐵關(guān)。
時間:1942年5月26日。
戴安瀾(1904——1942),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xiāng)(今洪巷鄉(xiāng))練溪社區(qū)風(fēng)和自然村人。國軍名將,黃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黃埔軍校三期畢業(yè)。曾血戰(zhàn)古北口,后立下臺兒莊戰(zhàn)役部分戰(zhàn)功(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zhàn)郭里集)、擊敗瑞陽公路日軍第九師團主力(屬武漢會戰(zhàn))、擊退
艾山
陣地日軍進攻(屬徐州會戰(zhàn))、攻克昆侖關(guān)/擊斃中村正雄少將(屬昆侖關(guān)戰(zhàn)役)等戰(zhàn)功,因昆侖關(guān)一役獲得蔣中正"當(dāng)代之標(biāo)準(zhǔn)青年將領(lǐng)"之贊譽。是二戰(zhàn)中第一位獲得勛章的中國軍人。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zhàn)。取得同古會戰(zhàn)(殲敵五千余,而日軍兵力4倍于戴部)、收復(fù)棠吉等戰(zhàn)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qū)指揮突圍戰(zhàn)斗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1939年6月17日,授陸軍少將。1942年10月16日,追贈陸軍中將。
馬援南征:(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fēng)茂陵(今陜西楊凌西北)人。西漢末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曾南征交趾。
銅柱:銅制之柱。 出自《史記·孝武紀(jì)》元狩四年:“其后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贝颂幨卤尽逗鬂h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援將樓船大小二千馀艘,戰(zhàn)士二萬馀人,進擊九真賊征側(cè)馀黨都羊等,自無功至居風(fēng),斬獲五千馀人,嶠南悉平。唐·李賢注引《廣州記》曰:「援到交址,立銅柱,為漢之極界也。」
天聲揚大漢威靈:漢班固《封燕然山銘》:“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碧炻暠扔魇⒋蟮穆曂?。威靈,謂顯赫的聲威。《漢書·敘傳下》柔遠能邇,燀耀威靈。史迪威評價戴安瀾: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
蝦夷:為北海道的古稱。而蝦夷人則是是古代日本的族群之一。此處代指日本。
鐵關(guān):見【作者原注】,戴死于鎮(zhèn)南關(guān)抗倭之役,其戰(zhàn)處曰鐵關(guān)。戴安瀾實際逝于緬甸北部的茅邦的克欽山寨,非鎮(zhèn)南關(guān),此處與史實不符。
箋:
1. 個人以為此聯(lián)熔古鑄今,以烈寫哀,超邁絕倫,可為全篇之冠。
2. 蔣介石挽戴安瀾聯(lián):
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里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
馬革裹尸酹壯志,惜大勛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
共 10 首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