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門須有語,不語病遷蘆。 應(yīng)須滿口道,莫教帶有無。 決志歸鄉(xiāng)去,乘船渡五湖。 舉篙星月隱,停棹日輪孤。 解纜離邪岸,張帆出正途。 到來家蕩盡,免作屋中愚。 圓覺靈明超太虛,目前萬物不差殊。 十方法界都包盡,惟有真如也太迂。 樂兒本是一形軀,乍作官人乍作奴。 名目服章雖改變,始終奴主了無殊。 按:見《宗鏡錄》卷七四
四氣吹成物不虛,可憐青葉下垂珠。 雖然種得無心寶,一任傍人恣意須。 冷月霜天道者孤,一堂禪侶守寒爐。 衲衣穿處冰侵骨,夜坐更深炭也無。 在夢那知夢是虛,覺來方覺夢中無。 迷時恰似夢中士,悟后還同睡起夫。 入門通后土,正眼密呈珠。 當(dāng)機(jī)如電拂,方免病遷蘆。 ⑴ 《祖堂集》卷十,原署明照和尚,「照」應(yīng)作「招」。 修多妙用勿功夫,返本還源是大愚。 古佛不從修證得,直饒玄妙也崎嶇。 崆峒老人專一一,黃梅真叟卻無無。 獨(dú)坐松根石頭上,四溟無限月輪孤。 將寶類寶意不殊,琉璃線貫琉璃珠。 內(nèi)外雙通無異徑,郁我家園桂一株。 六十年來此地居,靈臺光耀勝冰壺。 一朝破屋遂傾倒,且喜家中事事無。 龍牙答話只蘇嚧,借問諸方會也無。 昨夜虛空開口笑,祝融吞卻洞庭湖。 ⑴ 宋曉瑩《羅湖野錄》卷二 《羅湖野錄》:龍牙才禪師受潭帥曾公孝序之請,開堂于天寧。一日曾延見諸禪,問曰:“龍牙答話只蘇嚧,如何道林?”月庵乃應(yīng)聲而顧諸禪曰:“借問諸方會也無?”曾笑曰:“可聯(lián)成一頌,以為禪悅之樂。”時座無續(xù)者。及傳至云蓋,有慈觀長老云云。 出沒云閑滿太虛,元來真相一塵無。 重重請問西來意,唯指庭前柏一株。 ⑴ 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一四 《五燈會元》:李相公特上山,問如何是佛祖西來意,師指庭前柏樹。公如是三問,師如是三答。公欣然,乃有頌云。 夜久風(fēng)浪息,驪龍弄頷珠。 水怪不敢動,明月滿江湖。 滿缽盛來一物無,豈同香積變珍蘇。 日月并輪長不照,木人舞袖向紅爐。 佛之一字孰云無,木馬泥牛滿道途。 倚遍欄干春色晚,海風(fēng)吹斷碧珊瑚。 病在己而過在師,脫師離己悶胡蘆。 從前學(xué)解皆忘卻,撞頭磕腦愈心粗。 黃金布地非為富,白玉橫街惹寇徒。 心地平堅(jiān)塵不入,修羅萬億手難摸。 直截?zé)o根樹子鋪,超凡越圣大心粗。 忘軀為法方如此,擔(dān)板真如大丈夫。 塵塵井覷驢,莫怪目區(qū)區(qū)。 妄迷爭瓦礫,不識夜明珠。 妙指閑柴意馬師,失之千里費(fèi)工夫。 佛法不是這道理,拙用金毛作野狐。 拈古談今我尚無,木奴草女辨工夫。 草木恰知非外物,含靈那信自毗盧。 趙州狗子佛性無,十分春色播江湖。 幾多摘葉尋枝客,空使洛陽花滿途。 方脫鐘山階級難,卻來遮里養(yǎng)殘軀。 那知蹤跡難遮掩,又見驅(qū)馳走使符。 粥了令教洗缽盂,鐵船無底要人扶。 片帆高掛乘風(fēng)便,截海須還大丈夫。 西江一吸了無馀,突出堂堂大丈夫。 盡道世間胡須赤,須知更有赤須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