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句因包含“一丘,之貉”,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一丘之貉
第 6 句因包含“公超,霧”,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公超霧
第 9 句因包含“關雎”,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關雎
第 15 句因包含“郢書,燕說”,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郢書燕說
第 19 句因包含“故紙”,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故紙
第 20 句因包含“云和”,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云和
第 20 句因包含“云和”,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云和
第 26 句因包含“蠶叢”,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蠶叢
第 38 句因包含“大筆,如椽”,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大筆如椽
第 40 句因包含“相如,賦”,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相如賦
第 42 句因包含“康成”,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康成
第 48 句因包含“魯魚,亥豕”,據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魯魚亥豕
考據之學莫盛于宋以后近今為尤余厭之戲仿太白魯儒一 清 · 袁枚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一
東逢一儒考據,西逢一儒考據
不圖此學始東京,一丘之貉于今聚。
堯典二字萬言,近君迷入公超。
八寸策訛八十宗,遵明朅朅分疏
或爭關雎何人作,或指明堂建某處。
考一日月反唇,辨一郡名輒色怒。
干卿底事紛紜,不死饑寒章句
專數郢書燕說對,喜從牛角蝸宮赴。
我亦偶然愿學焉,頃刻揮毫生趣。
挦扯故紙成篇,彈弄云和膠柱
方知文字天機,若要出新先吐故。
魯人無聊把沈拾,齊士談仙將影捕。
作爾雅非磊落人,疏周官走蠶叢路
當時孔圣闕疑,孟說井田臆度。
底事于今考據人,高睨大談目睹。
古人已死不再生,但有來朝無往暮。
彼此相毆昏夜中,畢竟輸贏覺悟
次山文碎皇甫譏,夏建學瑣乃叔惡。
男兒堂堂六尺軀,大筆如椽天所付。
鯨吞鰲擲杜甫詩,高文典冊相如。
豈肯身披膩顏袷,甘逐康成后步。
陳跡何妨大略觀,雄詞必須自己鑄。
待至大業(yè)千秋,自有腐儒替我注。
或者收藏典籍多,亥豕魯魚未免誤。
招此輩來與一餐,鎖向書倉書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