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句因包含“鸚鵡,賦”,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鸚鵡賦
第 45 句因包含“唐虞”,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唐虞
第 76 句因包含“揮金”,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揮金
第 90 句因包含“錐刀”,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錐刀
第 107 句因包含“陶仙”,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陶仙
第 110 句因包含“藏器”,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藏器
第 112 句因包含“雄雞,斷尾”,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斷尾雞
第 141 句因包含“陳情”,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陳情
孔雀 南宋 · 林希逸
 出處:全宋文卷七七二六、《鬳齋續(xù)集》卷七、《歷代賦匯》卷一二八
夫離合聚散、悲歡怨懟之情,非必含靈而具識者有之,物亦與有焉。
而懷悵恨相感者,又非必有族類儔侶者也。
物亦我,我亦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
余往嘗讀《鸚鵡賦》,戚然有得于余心。
及今而見斯雀也,形神意趣,高懷遠慕,悵然有異于常日,故采其情而為之賦以解之。
其辭曰:
珍禽之何來,粲五色之華郁。
擢雙骹于空庭,乃點首彳亍(上音敕,下音禿。)
蓬松特起,尾紛葩而欲禿。
循階除以數(shù)步,咮屢俛而不啄。
闖長徑之肩肩,目四顧而疑愕。
樊籠之乍解,不振迅而蕭索。
長引吭以不鳴,類欲訴于寥漠。
于是仆本恨人,壯懷易感。
對斯禽而眙訝,情遽集于所覽。
中心之有違,乃憑拊而問訊。
口噤以莫言,請臆對神應(yīng)。
玄嘿傾聽,爰舒寫篇詠。
爾其產(chǎn)遐陬,毓下土,間洪濤,越重阻。
三代唐虞,此何處所。
更秦歷漢,侈意宕心。
珠崖拓郡,儋象桂林。
重譯累堠,遠極天南。
王府琛貢,遂徵及于魚禽。
惟斯名之一出,故委禍而至今。
嗟彼巧匠,胡為肆情。
雌雄入畫,合姚魏以為屏。
曾顏色之足眩,乃晃耀丹青。
玄胡髡鬝,亦以名經(jīng)。
侏儷??(音攤)??天上,)乃效予聲。
又有伶人樂工,誇訓蟲蟻。
華筵烏骨巨略,)薄技披靡。
揚青鞦,植翠尾。
騰觚以為歡,在予心而良恥。
于是公子王孫,貪奇好異。
佳名而競喜,揮金帛以羅致。
進獻有時,斯求之無已。
惟蠻惟徭,以貨以市。
爾乃巉巖而為弋,冠云日以張罝。
連柯結(jié)蔓,以為儲胥。
茍一目之所暨,貽碧落其焉如。
離儔失侶,絕母棄雛。
哀鳴誰念,竟快意錐刀之馀。
于是委命歸窮,飄流萬里。
閉以雕籠,飼以粟米。
寧一飽之足謀,悵吾生已矣。
眷炎路以長懷,感寒燠之殊氣。
儔匹奈何,痛天屬睽異。
五客相從,亦南北殊類。
遇物感時,相顧垂淚。
陋質(zhì)之郁臊,豈鳧雁同味。
名雖載于陶仙,曰方家之所棄。
品別于鹽涼,又見錄乎藏器。
禍福之由生,恨不效雄雞斷尾。
且其嶺岫崎崟,林薄蒙密。
山風海濤,晝夜豗擊。
動扤乎林根,濆沫乎崇壁。
山妖木魅閃尸于其巔,玄猿鼯鼠叫嘯于其側(cè)。
爾乃朝飛暮翔,群聚卵息。
求偶命子,節(jié)節(jié)足足。
流落依人,亦羽衣仙客。
是余固不厭???/span>,而無樂于閒逸也。
若夫芝栭藻井之華,雕朱鏤碧之飾,觸之而驚,盼之而惕。
固有所宜,情固有所適。
才能之何奇,敢無效素食。
締思展轉(zhuǎn),愈懷慕疇昔。
情靡鄉(xiāng)而不凄,況今夕之何夕。
陳情未既,戛爾長鳴。
有懷馀思,尚托歌聲。
歌曰:寒月慘兮玄云愁,葉崒崒兮蟲啾啾,故鄉(xiāng)何許兮此淹留。
圣賢之羈寄兮,哲智拘囚。
微禽之足迷兮,于天道而詬尤。
良委情以若命兮,奈何乎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