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混一車書
 
車書萬里文軌同


《禮記注疏》卷五十三〈中庸〉~898~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字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菑及其身者也?!狗翘熳硬蛔h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xué)殷禮,有宋存焉。吾學(xué)周禮,今用之。吾從周?!?/span>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239~
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例句

一朝自罪己,萬里車書通。 杜甫 往在

典故 
明珠薏苡
  
薏苡冤
 
收薏苡
 
傷薏苡
 
遭薏苡
 
伏波薏苡
 
馬援載薏苡
 
明珠恨
 
明珠來戚里
 
所載無南物
 
薏苡成珠犀
 
薏苡蜚語
 
薏苡為文犀
 
薏苡無車
 
珠薏馀生
 
伏波被讒
 
明珠一車
 
薏苡嗟
 
薏苡遺恨

相關(guān)人物
馬援


《后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846~
初,援在交阯,常餌薏苡實(shí),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南方薏苡實(shí)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時(shí)人以為南土珍怪,權(quán)貴皆望之。援時(shí)方有寵,故莫以聞。及卒后,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馬武與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狀,帝益怒。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塋,裁買城西數(shù)畝地槁葬而已。賓客故人莫敢吊會。嚴(yán)與援妻子草索相連,詣闕請罪。帝乃出松書以示之,方知所坐,上書訴冤,前后六上,辭甚哀切,然后得葬。

例句

珠璣當(dāng)盡擲,薏苡詎能讒。 元稹 送崔侍御之嶺南二十韻

不須留薏苡,重遣世人疑。 李群玉 湘陰縣送遷客北歸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歸時(shí)無所欲,薏苡或煩君。 權(quán)德輿 送安南裴都護(hù)

侏儒飽笑東方朔,薏苡讒憂馬伏波。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書備知通州之事悵然有感因成四章之三

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銜薏苡冤。 胡曾 銅柱

薏苡殊非謗,羊腸未是艱。 鄭還古 吉州道中

桂枝芳欲晚,薏苡謗誰明。 陳子昂 題居延古城贈喬十二知之

典故  
隨車靈雨
 
一車甘雨
 
雨隨車
   
膏澤隨車
  
一車甘雨
 
有雨隨車
 
按部雨馀
 
甘雨車行
 
君作霖雨
 
千雨翟車

相關(guān)人物
鄭弘


《后漢書》卷三十三上〈鄭弘列傳〉~54~
「鄭弘字巨君,會稽山陰人也。從祖吉,宣帝時(shí)為西域都護(hù)。弘少為鄉(xiāng)嗇夫,太守第五倫行春,見而深奇之,召署督郵,舉孝廉。弘師同郡河?xùn)|太守焦貺。楚王英謀反發(fā)覺,以疏引貺,貺被收捕,疾病于道亡沒,妻子閉系詔獄,掠考連年。諸生故人懼相連及,皆改變名姓,以逃其禍,弘獨(dú)髡頭負(fù)鈇锧,詣闕上章,為貺訟罪。顯宗覺悟,即赦其家屬,弘躬送貺喪及妻子還鄉(xiāng)里,由是顯名。拜為騶令,政有仁惠,民稱蘇息。遷淮陽太守?!固?#183;李賢注引謝承《后漢書》:「弘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span>
《藝文類聚》卷五十〈職官部六·刺史〉~893~
《謝承后漢書》曰:百里嵩為徐州刺史,州境遭旱。嵩行部,傳車所經(jīng),甘雨輒注。東海金鄉(xiāng)祝其兩縣,僻在山間,嵩傳駟不往,二縣獨(dú)不雨。老父干請,嵩曲路到二縣,入界即雨。

例句

風(fēng)變市兒驚偃草,雨晴郊藪謬隨車。 李紳 拜三川守

惠風(fēng)仍偃草,靈雨會隨車。 柳宗元 韋使君黃溪祈雨見召從行至祠下口號

滿扇好風(fēng)吹鄭圃,一車甘雨別皇州。 羅隱 送鄭州嚴(yán)員外

行看五馬入,蕭颯已隨軒。 韓愈 郴州祈雨

《駢字類編》:一車(一車)
唐 白居易 納粟 揚(yáng)簸凈如珠,一車三十斛。
宋 王禹偁 喜雪貽仲咸 今日使君吟望好,一車飛絮醉褰帷。
分類:一車
《漢語大詞典》:載鬼一車(載鬼一車)
語出易·睽:“上九,睽孤見豕負(fù)涂,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后説之弧。” 高亨 注:“爻辭所言乃一古代故事。有一睽孤(離家在外之孤子)夜行,見豕伏於道中,更有一車,眾鬼乘之。睽孤先開其弓欲射之,后放下其弓而不射。蓋詳察之,非鬼也,乃人也;非寇賊也,乃婚姻也?!焙笠蛞灾富煜欠牵瑹o中生有。 清 錢謙益 《趙文毅公神道碑》:“ 江陵 以后,盤互杈枒。便文自營,載鬼一車?!币嗍∽鳌?載鬼 ”。 明 張居正 《禮部儀制司主事敬修血書》:“皆由含沙以架禍,載鬼以起大獄?!?清 顧炎武 《松江別張?zhí)幨繍馔跆幨繜橍咧T友人》詩:“每煩疑載鬼,動是泣歧途。”
《漢語大詞典》:一車骨頭半車肉(一車骨頭半車肉)
謂自身的一切。 元 武漢臣《老生兒》第三折:“我和你生則同衾,死則同穴,一車骨頭半車肉,都屬了你 劉 家?!?元 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你則放心,我一車骨頭半車肉,我一馬不鞁兩鞍,雙輪不碾四轍,守著 福童 孩兒,直到老死也不嫁人?!?/div>
分類:自身
《韻府拾遺 緝韻》:一車人十(一車人十)
孔武仲車家行:遲如鳥語相喧啾,快如溪沙瀉鳴瀨。一車人十捧擁行,江南江北不計(jì)程。
《分類字錦》:蒲臺一車(蒲臺一車)
皮日休《友人許惠酒以詩徵之詩》:子山病起無馀事,只望蒲臺酒一車。自注:庾信集云:“蒲州刺史中山公許酒一車未送?!?/div>
分類:
《國語辭典》:萬乘(萬乘)  拼音:wàn shèng
1.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車萬乘,后世因稱天子為「萬乘」?!段倪x。張衡。東京賦》:「雖萬乘之無懼,猶怵惕于一夫?!姑?。朱權(quán)《卓文君》第三折:「小生谫薄之材,豈足以矜萬乘之耳目乎?」
2.一萬輛兵車。漢。陳琳〈神武賦。序〉:「六軍被介,云輜萬乘?!?/div>
《漢語大詞典》:駟馬(駟馬)
(1).指駕一車之四馬。《老子》:“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jìn)此道?!?span id="xaqotnr" class="book">《史記·管晏列傳》:“其夫?yàn)橄嘤?,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yáng)揚(yáng),甚自得也?!?宋 王安中 《次韻和彭少逸送晁以道》:“輕車駕駟馬,邂逅 王良 造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十九》:“但如到星期二夜為止并無痛哭流涕之抗議,即以默認(rèn)論,雖駟馬也難于追回了?!?br />(2).指顯貴者所乘的駕四匹馬的高車。表示地位顯赫。 唐 許渾 《將赴京師留題孫處士山居》詩之一:“應(yīng)學(xué) 相如 志,終須駟馬回。” 宋 蘇舜欽 《韓忠憲公挽詞》之一:“他年還駟馬,餘德在高門。” 明 高啟 《東門行》:“仗劍當(dāng)遠(yuǎn)去,不乘駟馬不復(fù)迴。”
《國語辭典》:千乘  拼音:qiān shèng
1.千輛馬車?!蹲髠鳌O骞四辍罚骸隔斎?、莒人皆請以車千乘自其鄉(xiāng)入?!埂段倪x。司馬相如。子虛賦》:「王車駕千乘,選徒萬騎,畋于海濱?!?br />2.周制國家有事,諸侯出車千乘,故以千乘為諸侯的代稱。戰(zhàn)國時(shí)稱諸侯國小者為千乘,大者為萬乘?!墩撜Z。學(xué)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shí)。」《韓非子。孤憤》:「萬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所以公患也?!?/div>
《漢語大詞典》:豹尾
(1).豹的尾巴。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西王母 ,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生抽豹尾,分裂貙肩?!?br />(2).古代將帥旌旗上的飾物?;驊乙员?,或在旗上畫豹文。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又聞豹尾已建,戎軒鶩駕,陛下將復(fù)勞玉躬,擾掛神思?!?span id="d4aiulv" class="book">《晉書·沈充傳》:“率兵臨發(fā),謂其妻子曰:‘男兒不豎豹尾,終不還也?!?唐 韓愈 《魏博節(jié)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旌節(jié)有韜,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長 魏 師?!?span id="goqb9t9" class="book">《宋史·輿服志二》:“ 宋 凡命節(jié)度使,有司給門旗二,龍、虎各一,旌一,節(jié)一,麾槍二,豹尾二……豹尾,製以赤黃布,畫豹文,并髹杠。”
(3).天子屬車上的飾物,懸于最后一車。后亦用于天子鹵簿儀仗。 漢 蔡邕 獨(dú)斷下:“ 秦 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也,尚書、御史乘之。最后一車懸豹尾。”宋書·武帝紀(jì)上:“公親鼓之,賊乃大奔。 超 遁還 廣固 。獲 超 馬、偽輦、玉璽、豹尾等,送于京師?!?宋 吳自牧 夢粱錄·駕詣景靈宮儀仗:“鹵簿儀仗,有高旗大扇,畫戟長矛,以五色。介胄跨馬之士,或小帽錦繡抹額者……或持竿上懸豹尾者,持短竿者?!?br />(4).借指天子屬車,即豹尾車。 唐 駱賓王 《王昭君》詩:“斂容辭豹尾,緘怨度龍鱗?!?宋 葉適 《蔡尚書挽詞》:“白首參豹尾,后出夸先登。” 清 張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雜紀(jì)元韻》:“林外琱戈隨豹尾,峰頭黃繖傍龍媒。”參見“ 豹尾車 ”。
(5).舊時(shí)陰陽五行家謂旌旗之象。《協(xié)紀(jì)辨方書·豹尾》《乾坤寶典》:“豹尾者,亦旌旗之象,常居黃旙對衝。其所在之方,不可嫁娶、納奴婢、進(jìn)六畜及興造,犯之者破財(cái)物,損小口?!?br />(6).比喻樂曲、詩文堅(jiān)勁有力的結(jié)尾部分。 唐 王勃 《乾元殿頌》:“歌呈豹尾,舞進(jìn)鳶肩?!?/div>
《國語辭典》:豹尾車(豹尾車)  拼音:bào wěi chē
皇帝的屬車,車上載朱漆竿,竿首綴豹尾,通常是車隊(duì)中的最后一輛。漢。蔡邕〈獨(dú)斷下〉:「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也,法駕半之,尚書御史乘之,最后一車懸豹尾。」《宋史。卷一四九。輿服志一》:「豹尾車,古者軍正建豹尾。漢制,最后車一乘垂豹尾,豹尾以前即同禁中。唐貞觀后,始加此車于鹵簿內(nèi),制同黃鉞車。上載朱漆竿,首綴豹尾,右武衛(wèi)隊(duì)正一人執(zhí)之。駕兩馬,駕士十五人。」
《漢語大詞典》:六轡(六轡)
轡,韁繩。古一車四馬,馬各二轡,其兩邊驂馬之內(nèi)轡系于軾前,謂之軜,御者只執(zhí)六轡。《詩·秦風(fēng)·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孔穎達(dá) 疏:“四馬八轡,而經(jīng)傳皆言六轡,明有二轡當(dāng)繫之。馬之有轡者,所以制馬之左右,令之隨逐人意。驂馬欲入,則偪於脅驅(qū),內(nèi)轡不須牽挽,故知納者,納驂內(nèi)轡繫於軾前,其繫之處以白金為觼也?!焙笠灾阜Q車馬或駕馭車馬。《漢書·韋玄成傳》:“繹繹六轡,是列是理,威儀濟(jì)濟(jì),朝享天子?!?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付八音於 師曠 ,孰敢爭能;捐六轡於 王良 ,坐將致遠(yuǎn)?!?清 鄂爾泰 《昭陵石馬歌恭和御制元韻》:“自來房駟無虛生,六轡乘時(shí)應(yīng)乾九?!?/div>
《漢語大詞典》:上乘
(1).佛教語。即大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 若法愍禪師 ﹞注《大道經(jīng)》,究上乘理,永託茲嶺,克終厥生。” 五代 李中 《宿山中寺》詩:“瞑目忘塵慮,談空入上乘?!?span id="bxk4jp6"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樂天 一生精究內(nèi)典,勤脩上乘之業(yè),一心超脫輪迴,往生浄土。”
(2).上品;上等。 明 李贄 《雜說》:“雜劇院本,游戲之上乘也。”《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言道:‘人之相知,貴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語》卷五:“以性靈語詠物,以沉著之筆達(dá)出,斯為無上上乘?!?/div>
《漢語大詞典》:一乘
(1).古時(shí)一車四馬謂乘,故凡物之四數(shù)皆名一乘。管子·乘馬:“一乘者,四馬也?!?span id="27krho7" class="book">《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wèi)。” 鄭玄 注:“四矢曰乘?!?br />(2).表數(shù)量。用于馬、車、轎子等。左傳·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車薪以當(dāng)門,使一乘從 公孟 以出?!?span id="wm3nncl" class="book">《漢書·馬援傳》:“賜 援 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span id="ur7i9vt" class="book">《新唐書·陸長源傳》:“吾祖罷 魏州 ,有車一乘,而圖書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河臺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轎并自己新作全副執(zhí)事送來。”京劇《鎖麟囊》第十三場:“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轎,還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為一乘之地。管子·乘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卑?,方六里,即六里見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語。謂引導(dǎo)教化一切眾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徑。《法華經(jīng)》首倡此說。乘,指車乘,比喻能載人到達(dá)涅槃境界。《法華經(jīng)·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謝敕賚經(jīng)序啟》:“搜揚(yáng)三藏,盡龍宮之所儲;研究一乘,窮 鷲嶺 之遺旨。” 唐 白居易 《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蔽覈鸾套谂扇?華嚴(yán)宗 等對此還有一些說法。參見“ 一乘顯性教 ”。
《漢語大詞典》:一乘顯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華嚴(yán)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眾生顯明本性,與佛無異,因有“一乘顯性教”之稱。 唐 宗密 原人論·斥偏淺:“佛教自淺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顯性教?!?/div>
《國語辭典》:薏苡明珠  拼音:yì yǐ míng zhū
漢馬援自交趾軍還,載薏苡于后車,譖者以為所載皆明珠而上書誣陷。見《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后比喻未收賄賂卻遭誣謗。清。朱彝尊 酬洪升詩:「梧桐夜雨詞凄絕,薏苡明珠謗偶然?!挂沧鳌皋曹又r」。
《國語辭典》:薏苡之謗(薏苡之謗)  拼音:yì yǐ zhī bàng
比喻未收賄賂卻遭誣謗。參見「薏苡明珠」條。唐。柳宗元 為南承上中書門下嗣乞兩河效用狀:「首級之差,今復(fù)誰辯,薏苡之謗,不能自明?!刮宕鷿h。王定?!短妻浴>砭?。好及第惡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謗,斯不可忘?!?/div>
分類:蒙冤
《漢語大詞典》:薏苡謗(薏苡謗)
同“ 薏苡之謗 ”。 唐 陳子昂 《題居延古城》詩:“桂枝芳欲晚,薏苡謗誰明。”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漢語大詞典》:隨車(隨車)
見“ 隨車致雨 ”。
分類:隨車
《漢語大詞典》:隨車致雨(隨車致雨)
謂時(shí)雨跟著車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時(shí)為民解憂。后漢書·鄭弘傳“政有仁惠,民稱蘇息”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后漢書:“ 弘 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币嘧鳌?隨車甘雨 ”、“ 隨車夏雨 ”。 清 楊潮觀 《東萊郡暮夜卻金》:“攬轡清風(fēng),隨車甘雨,免他供頓徒勞?!?清 錢謙益 《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蔣允儀父弘憲原任戶部貴州清吏司署員外郎事主事加贈奉直大夫制》:“賑兇烖則隨車夏雨,誠感人窮?!币嗍∽鳌?隨車雨 ”、“ 隨車 ”。 南朝 梁 庾肩吾 《從駕喜雨詩》:“復(fù)此隨車雨,民天知可安。” 唐 李紳 《拜三川宋》詩:“風(fēng)變市兒驚偃草,雨晴郊藪謬隨車?!?/div>
《國語辭典》:隨軒(隨軒)  拼音:suí xuān
跟隨于車子后面。比喻追隨。宋。秦醇《譚意哥傳》:「魏諫議之鎮(zhèn)長沙,游岳麓時(shí),意隨軒?!?/div>
《國語辭典》:甘雨隨車(甘雨隨車)  拼音:gān yǔ suí chē
東漢徐州刺史百里嵩,在乾旱時(shí)出巡,雨隨車而降,解一境之旱。典出晉。謝承《后漢書。卷五。循吏。百里嵩》。后稱頌官吏施行德政有如甘霖般潤澤百姓。唐。駱賓王上袞州刺史啟〉:「甘雨隨車,云低輕重之蓋?!?/div>
分類:德政廣被
《漢語大詞典》:隨車甘雨(隨車甘雨)
見“ 隨車致雨 ”。
《漢語大詞典》:隨車致雨(隨車致雨)
謂時(shí)雨跟著車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時(shí)為民解憂。后漢書·鄭弘傳“政有仁惠,民稱蘇息”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后漢書:“ 弘 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币嘧鳌?隨車甘雨 ”、“ 隨車夏雨 ”。 清 楊潮觀 《東萊郡暮夜卻金》:“攬轡清風(fēng),隨車甘雨,免他供頓徒勞?!?清 錢謙益 《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蔣允儀父弘憲原任戶部貴州清吏司署員外郎事主事加贈奉直大夫制》:“賑兇烖則隨車夏雨,誠感人窮?!币嗍∽鳌?隨車雨 ”、“ 隨車 ”。 南朝 梁 庾肩吾 《從駕喜雨詩》:“復(fù)此隨車雨,民天知可安。” 唐 李紳 《拜三川宋》詩:“風(fēng)變市兒驚偃草,雨晴郊藪謬隨車?!?/div>
《國語辭典》:隨車雨(隨車雨)  拼音:suí chē yǔ
隨著官吏車駕所降的雨?!逗鬂h書。卷三三。鄭弘傳》:「政有仁惠,民稱蘇息」句下章懷太子注引謝承書曰:「弘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鼓铣?。庾肩吾從駕喜雨〉詩:「復(fù)此隨車雨,民天知可安?!?/div>
《漢語大詞典》:隨車致雨(隨車致雨)
謂時(shí)雨跟著車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時(shí)為民解憂。后漢書·鄭弘傳“政有仁惠,民稱蘇息”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后漢書:“ 弘 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币嘧鳌?隨車甘雨 ”、“ 隨車夏雨 ”。 清 楊潮觀 《東萊郡暮夜卻金》:“攬轡清風(fēng),隨車甘雨,免他供頓徒勞。” 清 錢謙益 《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蔣允儀父弘憲原任戶部貴州清吏司署員外郎事主事加贈奉直大夫制》:“賑兇烖則隨車夏雨,誠感人窮?!币嗍∽鳌?隨車雨 ”、“ 隨車 ”。 南朝 梁 庾肩吾 《從駕喜雨詩》:“復(fù)此隨車雨,民天知可安?!?唐 李紳 《拜三川宋》詩:“風(fēng)變市兒驚偃草,雨晴郊藪謬隨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