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7,分1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元造
符命
天紀(jì)
天奪
天秩
天譴
天事
帝祉
昭答
天罰
天厭
霄路
六天
天助
天瑞
《漢語大詞典》:元造
造化,上天。亦借指天子或朝廷。鑒誡錄·誅利口引 五代 李嚴(yán) 《笏記》:“臣等叨承元造,獲奉皇華,載馳得面於彤庭,戰(zhàn)汗實深於跼地?!?宋 王安石 《謝執(zhí)政啟》:“更期元造,終賜曲成。”
《國語辭典》:符命  拼音:fú mìng
1.古代帝王受天命的象徵。古人認(rèn)為天降祥瑞于國君,使其有憑證治理國家。《魏書。卷一八。太武五王傳。臨淮王譚傳》:「光武又無世及之德,皆身受符命,不由父祖?!?br />2.文體名。敘述天降祥瑞,歌頌君主?!段倪x》據(jù)司馬相如的〈封禪文〉、揚雄的〈劇秦美新〉、班固的〈典引〉等相繼撰文,遂別立符命一類為文體。
《國語辭典》:天紀(jì)(天紀(jì))  拼音:tiān jì
1.時日?!稌?jīng)。胤征》:「俶擾天紀(jì),遐棄厥司?!固啤?追f達(dá)。正義:「此言天紀(jì)謂時日?!?br />2.比喻國家的綱紀(jì)。晉。陶淵明〈桃花源〉詩:「嬴氏亂天紀(jì),賢者避其世?!?/div>
《漢語大詞典》:天奪(天奪)
為上天所禠奪。 宋 王禹偁 《讓西京留守表》:“顧殘年而氣若尸居,聽成命而魄疑天奪?!眳⒁姟?天奪之魄 ”。
分類:上天
《國語辭典》:天奪之魄(天奪之魄)  拼音:tiān duó zhī pò
上天奪走魂魄。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比喻人將死亡或遭大災(zāi)難。《隋書。卷七○。楊玄感等傳。史臣曰》:「天奪之魄,人益其災(zāi),群盜并興,百殃俱起,自絕民神之望,故其亡也忽焉。」
《國語辭典》:天秩  拼音:tiān zhì
1.天定的爵秩。《書經(jīng)。皋陶》:「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2.天子賜予的秩祿?!段倪x。潘岳。夏侯常侍誄》:「宜享遐紀(jì),長保天秩?!?/div>
《國語辭典》:天譴(天譴)  拼音:tiān qiǎn
上天的懲罰?!端螘>砦?。文帝本紀(jì)》:「思所以側(cè)身剋念,議獄詳刑,上答天譴,下恤民瘼?!?/div>
《漢語大詞典》:天事
(1).謂上天對人事的反映。左傳·昭公十七年:“彗所以除舊布新也。天事恒象?!?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逮白虹貫日,太白入昴,寒谷生黍,崩城隕霜之類,皆發(fā)自人情而遠(yuǎn)形天事?!?br />(2).泛指自然現(xiàn)象。 唐 柳宗元 《非國語上·三川震》:“且所謂者天事乎?抑人事乎?”
《漢語大詞典》:帝祉
上天或皇帝的福祐。《詩·大雅·皇矣》:“既受帝祉,施于孫子?!?鄭玄 箋:“帝,天也;祉,福也?!?晉 陸機 《贈馮文羆遷斥丘令》詩:“乃眷北徂,對揚帝祉?!?/div>
分類:上天帝王
《漢語大詞典》:昭答
(1).謂誠敬地向上天表示酬答。 唐 柳宗元 《為廣南鄭相公奏百姓產(chǎn)三男狀》:“伏以陛下勤卹黎元,感通天地,靈心昭答,景福已興?!?span id="guezpsd" class="book">《元典章·圣政二·崇祭祀》:“朕惟名山大川,國之秩祀,今岳瀆四海,皆在封宇之內(nèi),民物阜康,時惟神庥,而封號未加,無以昭答靈貺?!?br />(2).謂上天顯示征兆以答人世。 宋 李綱 《上淵圣皇帝實封言事奏狀》:“伏望陛下運以乾剛,照以離明,為宗社生靈大計,斷而行之,天意昭答,人心悅服,則夷狄不難御矣?!?/div>
《國語辭典》:天罰(天罰)  拼音:tiān fá
1.老天誅罰有罪的人。《國語。晉語五》:「晉為盟主,而不修天罰,將懼及焉?!埂度龂萘x》第八○回:「嗣武二祖,躬行天罰?!?br />2.父母之喪。晉。陶淵明〈祭程氏妹文〉:「昔在江陵,重罹天罰。」
《漢語大詞典》:天厭(天厭)
左傳·隱公十一年:“天而既厭 周 德矣,吾其能與 許 爭乎?”論語·雍也:“子見 南子 , 子路 不悅。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邢昺 疏:“厭,棄也。”后因以“天厭”謂為上天所厭棄、棄絕。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啟秘?!?/a>詩:“ 桓溫 適自斃, 苻堅 方天厭?!?/div>
《漢語大詞典》:霄路
(1).指高山上的小路。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抗北頂以葺館,瞰南峯以啟軒”自注:“南悉連嶺疊鄣,青翠相接,云煙霄路,殆無倪際?!?br />(2).云中之路,上天之路。 南朝 梁 沈約 《為柳兗州世隆上舊宮表》:“故能屬輦道於天階,命帝闕於霄路。”《云笈七籤》卷九九:“吉光騰紫氣,霄路逸丹天?!?清 馮桂芬 《題蔡庶常殿齊悼亡詩后》詩:“一朝舜華謝,柘飯春幽幽,飇車逝霄路,簾暗珊瑚鉤?!?br />(3).青云之路。喻仕宦之途。 宋 范仲淹 《祭葉翰林文》:“闊視霄路,直步云庭?!?/div>
《漢語大詞典》:六天
(1). 漢 代緯書,附會五帝傳說和史記·天官書太微宮內(nèi)有五星曰五帝座之文,謂天帝有六,即天皇大帝與五方之帝,是謂“六天”。禮記·郊特牲“郊特牲而社稷大牢” 唐 孔穎達(dá) 疏:“ 鄭氏 ( 鄭玄 )謂天有六天。天為至極之尊,其體秪應(yīng)是一,而 鄭氏 以為六者,指其尊極清虛之體,其實是一,論其五時生育之功,其別有五,以五配一,故為六天……《春秋緯》:‘紫微宮為大帝,又云北極耀魄寶。’又云:‘大微宮有五帝坐星,青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jì),黃帝曰含摳紐?!俏宓叟c大帝六也?!焙笫赖弁踅继熘?,如 唐 初之《顯慶禮》,即用六天之說;至《開元禮》,遂廢而不用。
(2).謂人死后所居之六天宮。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六天:一曰紂絶陰天宮,二曰泰煞諒事宮,三曰明辰耐犯宮,四曰怙照罪氣宮,五曰宗靈七非宮,六曰敢司連苑宮。人死皆至其中,人欲常念六天宮名?!?br />(3).道教謂上天分為六。云笈七籤卷八:“六天者,赤虛天、泰玄都天、清皓天、泰玄天、泰玄倉天、泰清天?!?唐 吳筠 《游仙》詩之十九:“導(dǎo)達(dá)三氣和,驅(qū)除六天靜?!?唐 吳筠 《步虛詞》之七:“豁落制六天,流鈴?fù)倌?。?br />(4).佛經(jīng)有欲界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又稱夜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見《楞嚴(yán)經(jīng)》卷八。
《漢語大詞典》:天助
上天之佑助。漢書·劉向傳:“此皆以和致和,獲天助也。”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天下無事過于百年,雖曰人事,亦天助也?!?/div>
分類:上天佑助
《國語辭典》:天瑞  拼音:tiān ruì
天降的祥瑞?!段倪x。司馬相如。封禪文》:「厥涂靡從,天瑞之徵?!埂段倪x。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天瑞降,地符升,澤馬來,器車出?!?/div>
《國語辭典》:天瑞  拼音:tiān ruì
上天垂示的好預(yù)兆?!段宕菲皆挕L剖?。卷上》:「光武謂官屬言:『王霸權(quán)變以濟事,亦天瑞也?!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