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失才
謂用人不當(dāng)。亦謂沒有任用有才能的人。《后漢書·李固傳》:“昔 館陶公主 為子求郎, 明帝 不許,賜錢千萬。所以輕厚賜,重薄位者,為官人失才,害及百姓也。”《文選·干寶〈晉紀(jì)總論〉》:“內(nèi)外混淆,庶官失才,名實反錯,天網(wǎng)解紐?!?李善 注引尚書:“推賢讓能,庶官乃和?!?/div>
《漢語大詞典》:狂禪(狂禪)
(1).佛教謂學(xué)禪不當(dāng)而流于狂妄。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七八:“狂禪闢盡禮 天臺 ,掉臂琉璃屏上回。”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一四一:“似師畢竟勝狂禪,師今遲我 蓮花國 。”
(2).指狂放不拘的僧人。 柳亞子 《西湖謁曼殊墓有作》詩:“安得華嚴(yán)能涌現(xiàn),一龕香火禮狂禪?!?br />(3).喻學(xué)術(shù)、藝術(shù)流派中僻陋悖理者。 郭沫若 《蜩螗集·題關(guān)山月畫》詩:“狂禪誤盡佳兒女,更誤丹青數(shù)百年?!?郭沫若 《十批判書·儒家八派的批判》:“假如我們想到 王陽明 的弟子,不一二傳便流于狂禪,這段史影是更容易令人首肯了?!?/div>
《漢語大詞典》:冤報(冤報)
(1).謂判罪不當(dāng)使人冤屈。晏子春秋·問上二六:“冤報者過,留獄者請焉。” 張純一 注:“報罪不當(dāng)而冤抑者過之。過,責(zé)也?!眻?,斷獄。
(2).冤冤相報。 清 徐士鑾 《宋艷·果報》:“自古及今,冤報之速,莫速於此。”
《國語辭典》:濫?。E取)  拼音:làn qǔ
貪取不當(dāng)?shù)呢斘?。如:「公?wù)員不應(yīng)濫取財物?!?/div>
《漢語大詞典》:妄誅(妄誅)
(1).謂不當(dāng)責(zé)罰而責(zé)罰。管子·法法:“令未布而罰及之,則是上妄誅也?!?span id="clv5wsl" class="book">《漢書·晁錯傳》:“妄賞以隨喜意,妄誅以快怒心?!?br />(2).濫殺。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六:“君有妄誅之暴,臣有劫弒之逆。”
《漢語大詞典》:膚引(膚引)
淺近的援引。指引書不當(dāng)。 晉 杜預(yù)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於 丘明 之傳,有所不通,皆沒而不説,而更膚引《公羊》《穀梁》,適足自亂?!?孔穎達(dá) 疏:“膚,謂皮膚,言淺近引之也。”
《國語辭典》:倒刺  拼音:dào cì
1.手指甲兩側(cè)及下端因乾裂而翹起如刺的表皮。如:「她的手常因倒刺而疼痛?!?br />2.魚鉤、魚叉等尖端的小鉤。
《國語辭典》:謬贊(謬贊)  拼音:miù zàn
妄加誇贊,不當(dāng)?shù)恼F贊。如:「這點小事不足掛齒,各位謬贊了。」
《漢語大詞典》:嗟金
指嗟來的財物,不當(dāng)接受的施舍。《宋書·袁淑傳》:“以不邪之故,而貧聞天下,寧有昧夫嗟金者哉。”參見“ 嗟來之食 ”。
《國語辭典》:嗟來之食(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不敬之食。春秋時,齊國饑荒,黔敖于路旁設(shè)食施予窮人,因態(tài)度不佳而遭拒絕。典出《禮記。檀弓下》。后用以指侮辱性或不懷好意的施舍。唐。楊烱〈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軍井未建,如臨盜水之源,軍灶未炊,似對嗟來之食?!埂秲号⑿蹅鳌返诙呋兀骸钢灰蛩簧坏靡?,逼成一個激切行徑,所以寧飲盜泉之水,不受嗟來之食?!挂沧鳌膏祦硎场埂?/div>
《漢語大詞典》:避灶
亦作“ 避灶 ”。 避人而不當(dāng)灶。莊子·寓言:“其往也,舍者迎將其家,公執(zhí)席,妻執(zhí)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成玄英 疏:“然火之人,不敢當(dāng)灶?!?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子一:“舍者避席,煬者避灶?!?/div>
《漢語大詞典》:非罰(非罰)
不當(dāng)之罰。書·盤庚上:“予敢動用非罰?” 蔡沉 集傳:“非罰,非所當(dāng)罰也。”
分類:不當(dāng)
《漢語大詞典》:桂餌(桂餌)
肉桂做的釣餌。比喻侈而不當(dāng)。語本太平御覽卷八三四引《闕子》:“ 魯 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黃金之鉤,錯以銀碧,垂翡翠之綸,其持竿處位即是,然其得魚不幾矣,故曰釣之務(wù)不在芳飾,事之急不在辯言?!?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固知翠綸桂餌,反所以失魚?!?元 陳樵 《瑇瑁賦》:“挾浮環(huán)以亂流,摻霜綸與桂餌,結(jié)精鋌以為網(wǎng)?!?/div>
《漢語大詞典》:冗辭
1.亦作"冗辭"。
2.謂不當(dāng)而無用的言辭。
《漢語大詞典》:乖濫(乖濫)
錯雜不當(dāng)。后漢書·杜喬傳:“今 梁氏 一門,宦者微孽,并帶無功之紱,裂勞臣之土,其為乖濫,胡可勝言!” 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 靈 獻(xiàn) 之時,品藻乖濫,英逸窮滯?!?唐 劉知幾 史通·覈才:“然向之?dāng)?shù)子所撰者,蓋不過偏記雜説,小卷短書而已,猶且乖濫踳駁,一至於斯?!?/div>
《國語辭典》:訴愿(訴願)  拼音:sù yuàn
人民因中央或地方官署的違法或不當(dāng)處分,以致其權(quán)利或利益受損時,請求原處分官署或上級官署審查該處分當(dāng)否,并為一定的決定的爭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