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8
詞典
1
分類詞匯
37
共37,分3頁顯示
上一頁
1
1
2
3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繒絮
絲纊
綿絮
重纊
繒纊
布絮
絮襖
綿旋
楚纊
絺纊
纊綿
纊繒
韋絮
白纊
紞纊
《漢語大詞典》:
繒絮(繒絮)
繒帛絲綿。亦指繒帛絲綿所制衣服。
《
史記·匈奴列傳
》
:“初, 匈奴 好 漢 繒絮食物。”
《
后漢書·杜茂傳
》
:“又發(fā)委輸金帛繒絮供給軍士,并賜邊民?!?唐
白居易
《贈(zèng)內(nèi)》
詩:“繒絮足御寒,何必錦繡文?” 宋
葉紹翁
《
四朝聞見錄·皇甫真人
》
:“ 皇甫真人 ,號為有道術(shù),善風(fēng)鑑。 高宗 間因大雪中召入,以手提其所衣繒絮至數(shù)襲,謂 皇甫 曰:‘先生何怕冷耶?’”
分類:
繒帛
絲綿
制衣
衣服
《漢語大詞典》:
絲纊(絲纊)
(1).絲和絲綿。
《
周禮·天官·典絲
》
:“喪紀(jì),共其絲纊組文之物?!?span id="1666611" class="book">《
管子·輕重乙
》:“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之謂夏之秋?!?元
趙孟俯
《題耕織圖》
詩之二四:“蠶出易脫殼,絲纊亦倍收。”
(2).單指絲綿。 唐
徐凝
《送寒巖歸士》
詩:“不掛絲纊衣,歸向寒巖棲。”
分類:
絲綿
《國語辭典》:
綿絮(綿絮)
拼音:
mián xù
柔軟的綿花。《西游記》第三五回:「那小妖都有手段,越打越上,一似綿絮纏身,摟腰扯腿,莫肯退后?!?/div>
分類:
綿絮
指彈
絲綿
棉花
《漢語大詞典》:
重纊(重纊)
厚絲綿。亦指用厚絲綿制的衣被。
《文選·潘岳〈悼亡詩〉之二》
:“豈曰無重纊,誰與同歲寒。” 李善 注引 孔安國
《
尚書
》
傳:“纊,細(xì)綿也?!?唐
元稹
《六年春遣懷》
詩之一:“重纊猶存孤枕在,春衫無復(fù)舊裁縫?!?明
唐順之
《贈(zèng)督府張半洲兼柬周中丞石崖》
詩之二:“撫士嚴(yán)冬挾重纊,屏人半夜草陰符?!?/div>
分類:
絲綿
衣被
《漢語大詞典》:
繒纊(繒纊)
(1).繒帛與絲綿的并稱。
《
列子·湯問
》
:“不待五穀而食,不待繒纊而衣?!?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南齊書·武帝紀(jì)》:“金粟繒纊,弊民已多,珠玉玩好,傷工尤重。”
(2).指用繒帛絲綿制作的寒衣。 唐
李華
《吊古戰(zhàn)場文》
:“繒纊無溫,墮指裂膚。” 金
元好問
《學(xué)東坡移居》
詩之四:“一冬不製衣,繒纊如紙薄?!?/div>
分類:
繒帛
絲綿
寒衣
《漢語大詞典》:
布絮
(1).布和絲綿。 漢 桓寬
《
鹽鐵論·本議
》
:“間者,郡國或令民作布絮,吏恣留難,與之為市。”
(2).泛指棉衣。 唐
白居易
《村居苦寒》
詩:“北風(fēng)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分類:
布和
絲綿
棉衣
《漢語大詞典》:
絮襖(絮襖)
內(nèi)充絲綿或棉絮的冬季上衣。
《水滸傳》
第十回:“向的是獸炭紅爐,穿的是綿衣絮襖。” 清
鄭燮
《真州雜詩》
之二:“山花雨足皆含笑,絮襖春深欲換綈?!?span id="1666166" class="book">《
兒女英雄傳
》第三三回:“難道此時(shí)倒棄了這個(gè),另去置絮襖布衣的不成?”
分類:
內(nèi)充
絲綿
棉絮
冬
上衣
《漢語大詞典》:
綿旋(綿旋)
用絲綿制的一種保暖物。舊時(shí)老人多用以御寒。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書懷》
詩之五:“穩(wěn)作被爐如臥炕,厚裁綿旋勝披氈。”自注:“旋,入聲。被爐、綿旋皆新得法,老人御冬之具,二物尤為要切。”
分類:
用絲
絲綿
保暖
老人
御寒
《漢語大詞典》:
楚纊(楚纊)
楚 地的絲綿。
《
左傳·宣公十二年
》
:“冬, 楚子 伐 蕭 …… 申公巫臣 曰:‘師人多寒?!跹踩姡远阒?,三軍之士皆如挾纊。遂傅於 蕭 。”后因以“楚纊”指君上的賜與,有被德感恩之意。 南朝 宋 謝莊
《謝賜貂裘表》
:“臣聞嚬笑不妄, 韓 裳勿假;績以昭庸, 楚 纊爰逮?!?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謝被侍中慰勞表》
:“ 楚 纊 越 醪,方茲慚潤。”
分類:
絲綿
君上
賜與
感恩
《國語辭典》:
絺纊(絺纊)
拼音:
chī kuàng
葛布與絲綿。分別為裁制夏冬兩季衣服的布料。后借指夏天與冬天。唐。張說〈
登九里臺是樊姬墓
〉詩:「詩書將變俗,絺纊忽彌年?!?/div>
分類:
葛布
布與
絲綿
夏衣
冬衣
《漢語大詞典》:
纊綿(纊綿,纊緜)
亦作“ 纊緜 ”。絲綿。
《后漢書·張奐傳》
:“地底冥冥,長無曉期,而復(fù)纏以纊緜,牢以釘密,為不喜耳?!?明 孫柚
《琴心記·空閨永嘆》
:“秋來只恐君心冷,寄取吳吞一纊綿。”
分類:
絲綿
《漢語大詞典》:
纊繒(纊繒)
絲綿和繒帛。
陳衍
《元詩紀(jì)事·濱州民歌》
:“田野桑麻一倍增,昔無粗麻今纊繒。”
分類:
絲綿
繒帛
《漢語大詞典》:
韋絮(韋絮)
裹著在車輪外緣的皮革和絲綿。
《
漢書·霍光傳
》
:“﹝太夫人 顯 ﹞廣治第室,作乘輿輦,加畫繡絪馮,黃金涂,韋絮薦輪?!?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御輦以韋緣輪,著之以絮。” 宋
梅堯臣
《馮子都》
詩:“黃金畫車屋,韋絮緣車輪?!?/div>
分類:
車輪
外緣
皮革
絲綿
《漢語大詞典》:
白纊(白纊)
新絲綿。
《
儀禮·士喪禮
》
:“瑱用白纊。” 鄭玄 注:“瑱,充耳;纊,新綿?!?/div>
分類:
絲綿
《漢語大詞典》:
紞纊(紞纊)
古代帝王冠冕上垂于耳旁用以系瑱的絲繩及塞耳用的絲綿絮。 唐
楊炯
《盂蘭盆賦》
:“圣神皇帝乃冠通天,佩玉璽,冕旒垂目,紞纊塞耳?!?/div>
分類:
帝王
王冠
冠冕
冕上
絲繩
塞耳
絲綿
綿絮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