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并州晉陽人,字茂業(yè),隱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先生。唐持子。師溫庭筠,工七言詩。多通技藝,負才無所屈。僖宗乾符末,避亂漢南。王重榮鎮(zhèn)河中,辟為從事,累表為節(jié)度副使,歷晉、絳州刺史。光啟末,重榮軍亂,彥謙貶興元參軍事。節(jié)度使楊守亮表為判官,遷副使。官終閬、壁州刺史。有《鹿門先生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3? 字茂業(yè),自號鹿門先生,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才高負氣。應進士舉,10余年不第(一說咸通末登進士第,疑誤)。僖宗廣明元年(880)后,避亂漢南,專事著述。中和時,王重榮鎮(zhèn)河中,辟為從事,旋擢為河中節(jié)度副使。二年(882),任晉州刺史,尋轉絳州。光啟三年(887),重榮被殺,貶為興元參軍事。后興元節(jié)度使楊守亮署其為判官,遷節(jié)度副使。歷閬、壁二州刺史。昭宗景福二年(893)前后,卒于漢中。生平事跡見鄭貽《鹿門詩集敘》、《舊唐書·文苑傳》、《新唐書·唐儉傳》、《唐詩紀事》卷六八、《唐才子傳》卷九。彥謙博學多才,少時詩學溫庭筠、李商隱,頗纖麗。后尚杜甫,詩風乃變?yōu)榇狙?。尤擅七言,文詞壯麗。用事精密,對偶工切,頗得宋代西昆詩人楊億、劉筠之稱賞?!?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四》錄《唐彥謙詩集》3卷,《郡齋讀書志》卷四中錄《鹿門詩》1卷。今存晨風閣叢書本《鹿門集》。然其中混入元人詩40余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卷又11首,《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
唐詩匯評
唐彥謙,生卒年不詳,字茂業(yè),自號鹿門先生,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少師溫庭筠為詩。咸通中,應進士舉,十馀年不第。或云咸通二年(861)登進士第。乾符末,避亂居漢南。中和中,王重榮鎮(zhèn)河中,召為從事,歷河中節(jié)度副使,晉、慈、絳三州刺史。光啟末,重榮遇害,貶漢中掾曹。楊守亮鎮(zhèn)興元,署為判官,累官至副使,閬、壁二州刺史。有《唐彥謙詩集》(一名《鹿門先生集》)三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中羼入元人戴表元、許謙等詩數(shù)十首。

作品評論

鄭貽《鹿門詩集序》
并山川英淑奇麗……古多豪士,事武功健馬、垂光宇內(nèi),未有鉤錦繡絕擅聲詞翰者。君出其中,翕輕清以為性,結冷汰以為質(zhì),煦鮮榮以為詞。偏于逸歌長句,駿奔踔厲,往往而劇,李白、杜甫死,非君而誰哉?
舊唐書本傳
彥謙博學多藝,文詞壯麗,至于書畫音樂博飲之技,無不出于輩流。尤善七言詩,少時師溫庭筠,故文格相類。
后山詩話
唐人不學杜詩,唯唐彥謙與今黃亞夫庶、謝師厚景初學之。
《蔡寬夫詩話》
楊文公酷喜唐彥謙詩,至親書以自隨……今太白諸集猶兼行,獨彥謙殆罕有知其姓名者,詩亦不多,格力極卑弱,僅與羅隱相先后,不知文公何以取之?當是時以偶儷為工耳。
《洪駒父詩話》
山谷言:唐彥謙詩最善用事。其《過長陵》詩云:“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杯。千古腐儒騎瘦馬,灞陵斜日重回頭。”又《題浦津河亭》云:“煙橫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皆佳句。
石林詩話
楊大年、劉子儀皆喜唐彥謙詩,以其用事精巧,對偶親切。黃魯直詩體雖不類,然亦不以楊、劉為過。
唐詩紀事
鹿門先生唐彥謙,為詩綦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愴,蓋其一體也,然警絕之句亦多有。
唐才子傳
彥謙才高負氣,毫發(fā)逆意,大怒叵禁。博學足藝,尤長于詩,亦其道古心雄,發(fā)言不茍,極能用事,如自己出。初師溫庭筠,調(diào)度逼似,傷多纖麗之詞,后變淳雅,尊崇工部。唐人效甫者,惟彥謙一人而已。
升庵詩話
唐彥謙絕句,用事隱僻,而諷諭悠遠似李義山。如《奏捷西蜀題沱江驛》云:“野客乘軺非所宜,況將儒服報戎機。錦江不識臨邛酒,幸免相如渴病歸?!奔蠢盍x山“相如未是真消渴,猶放沱江過錦城”之意也。馀如《登興元城觀烽火》云:“漢川城上角三呼,護蹕防邊列萬夫。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顏無?!薄多嚢瑥R》云:“昭烈遺黎死尚羞,揮刀斫石恨譙周。如何千載留遺廟,血食巴山伴武侯?!贝思刺迫恕额}吳中范蠡廟》云“千年宗國無窮恨,只合江邊祀子胥”之句也。《漢殿》云:“鳥去云飛意不通,夜壇斜月轉桐風。君王寂慮無消息,卻就真人覓鉅公?!笔资子嗅j藉,堪吟詠,比之貫休、胡曾輩天壤矣。
唐音癸簽
唐彥謙詩律學溫、李,“下疾不成雙點淚,斷多難到九回腸”,何減“春蠶”、“蠟燭”情藻耶?又“盆稻”篇亦詠物之俊者。
才調(diào)集補注
鈍吟云:此君全法飛卿,時有玉溪之集,皆西昆所祖也。
一瓢詩話
唐茂業(yè)有詩極似玉溪,想亦如李洞之師賈島,故臭味不殊。
《唐詩觀瀾集》
唐彥謙詩秾麗如溫、李,而骨力不如義山,神不如飛唧,然亦雕章間出。
石洲詩話
唐彥謙師溫八叉,而頗得義山風致,但稍弱耳。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韋蘇州。而氣浮傷骨,辭縟害體。律絕抽秘騁研,清擬杜、岑,艷如溫、李,雖未成后者,亦備一流。
陶節(jié)夫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鄱陽人,字子禮。舉進士。歷新會縣令。章楶帥涇原,辟入府。徽宗崇寧初為講議司檢討官,累官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賢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擊潰來犯夏軍,連擢顯謨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四年,收復銀州,升樞密直學士。順蔡京意旨,拒絕與西夏通好。領經(jīng)制環(huán)慶、涇原、河東邊事,陳取興、靈之策,加龍圖閣學士。朝廷罷經(jīng)制司,棄所城地,乃徙洪州,改江寧府,歷知青、秦二州及太原府。后坐事降為待制,知永興軍,尋卒。
全宋文·卷二七○九
陶節(jié)夫,字子禮,鄱陽(今江西波陽)人。舉進士,授廣州錄事參軍,知新會縣。崇寧初為講議司檢討官,遷陜西轉運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人功,加集賢殿修撰,累進樞密直學士。尋領經(jīng)制環(huán)慶、涇原、河東邊事,加龍圖閣學士。徙內(nèi)郡,歷知洪州、江寧府、太原府。坐上疏乞留本道兵,降為待制知永興軍,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八有傳。
梁中節(jié)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定海人。梁田玉族人。建文時與田玉同官于朝,好讀《老子》、《太玄經(jīng)》。燕師入京,棄官入山為道士。
《國語辭典》:中節(jié)(中節(jié))  拼音:zhòng jié
1.通常古人用于指音樂合于適當?shù)姆ǘ取⒁?guī)范及道德要求,比喻為適中節(jié)度。《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br />2.中的、確著?!督鹌棵贰返诙兀骸咐夏镆膊幌俏宀?,只一智,便猜個中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中節(jié)(中節(jié))
(1).謂守節(jié)秉義,中正不變。易·蹇:“《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jié)也?!?孔穎達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節(jié),故致朋來,故云以中節(jié)也。”
(2).中期。《漢書·晁錯傳》:“ 秦 始亂之時,吏之所先侵者,貧人賤民也;至其中節(jié),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涂,所侵者宗室大臣也?!?br />(3).中等的節(jié)操。《孔子家語·辯政》:“ 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舉善矣:中節(jié)也,中人附矣,猶未足也?!?唐 李華 《三賢論》:“ 蕭 ( 蕭穎士 )若百鍊之鋼,不可屈折,當廢興去就之際,一死一生之間,而后見其大節(jié);視聽過速,欲人人如我,志與時多背,常見詬於人,取其中節(jié)之舉,足可以為人師矣?!?br />(4).指中氣和節(jié)氣。晉書·律歷志下:“自此以降,暨於 秦 漢 ,乃復以孟冬為歲首,閏為后九月,九節(jié)乖錯,時月紕繆。”
(5).專指四時仲月的中氣,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十年:“ 魏 舊制,四時祭廟皆用中節(jié),丙子,詔始用孟月,擇日而祭?!?胡三省 注:“自 漢 以來,宗廟歲五祀,四孟及臘是也。 魏 初用中節(jié),夷禮也?!?/div>
《國語辭典》:天中節(jié)(天中節(jié))  拼音:tiān zhōng jié
1.端午節(jié)的別名。參見「端午節(jié)」條?!抖膛陌阁@奇》卷二○:「忽見有一個承局打扮的人,來到堂前,口里道:『本府要排天中節(jié)?!弧埂妒挛锂惷?。歲時部。五月》:「五月五日午時為天中節(jié)。」
2.道教稱正月初一。《事物異名錄。歲時部。正月》:「道書正月一日為天臘節(jié),又曰天中節(jié)。」
《國語辭典》:雙中節(jié)(雙中節(jié))  拼音:shuāng zhōng jié
人類染色體中間只有一個節(jié)點,當染色體因外來因素產(chǎn)生變異,形成兩個節(jié)點時,稱為「雙中節(jié)」。導致雙中節(jié)的變異可能是輻射污染或是吸煙過量、服食抗癌藥物等。
《國語辭典》:趨蹌(趨蹌)  拼音:qū qiāng
1.快步走。《詩經(jīng)。齊風。猗嗟》:「巧趨蹌兮,射則臧兮?!埂抖膛陌阁@奇》卷二一:「尼姑見有客來,趨蹌迎進拜茶?!?br />2.依附權勢。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出:「更羨他知書知禮,是一個不趨蹌的秀才。」
《國語辭典》:省下  拼音:shěng xià
1.由預定的消費中節(jié)約下來。如:「他省下自己的零用錢來買母親節(jié)禮物?!?br />2.省城之中?!?a target='_blank'>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汪秀才一日到省下來,有一個都司向承勛是他的相好朋友,擺酒在黃鶴樓請他。」
《漢語大詞典》:趨鏘(趨鏘)
形容朝拜、進謁時步趨中節(jié)。 宋 梅堯臣 《送唐紫微知蘇臺》詩:“ 吳 娃結束迎新守,府吏趨鏘拜上官?!?span id="hlvnd1l"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此時不及寒暄,便恭肅趨鏘,上堂給父母請了安?!眳⒁姟?趨蹌 ”。
《國語辭典》:趨蹌(趨蹌)  拼音:qū qiāng
1.快步走?!对娊?jīng)。齊風。猗嗟》:「巧趨蹌兮,射則臧兮?!埂抖膛陌阁@奇》卷二一:「尼姑見有客來,趨蹌迎進拜茶。」
2.依附權勢。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出:「更羨他知書知禮,是一個不趨蹌的秀才。」
《漢語大詞典》:指尺
(1).古時以中指中節(jié)的長度為一寸,十寸為尺,以指為度而量,故稱指尺。 宋 朱熹 《深衣制度》:“裁用細白布,度用指尺。”注:“中指中節(jié)為寸?!?br />(2).度量,衡鑒。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萬物,物也;造物者,非物邪!孰指尺之者?無指尺則無驗,是狂舉也?!?/div>
《漢語大詞典》:刌度
謂使樂曲處處中節(jié)合律。語本漢書·元帝紀贊:“自度曲,被歌聲,分刌節(jié)度,窮極幼眇。” 朱祖謀 《望江南》詞:“翻譜《竹枝》歸刌度,重雕《菉斐》費爬梳?!眳⒁姟?分刌 ”。
《漢語大詞典》:分刌
劃分;分切。漢書·元帝紀贊:“﹝ 元帝 ﹞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分刌節(jié)度,窮極幼眇。” 顏師古 注引 韋昭 曰:“刌,切也,謂能分切句絶,為之節(jié)制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不離乎丹經(jīng)而非丹經(jīng)所能盡,其分刌節(jié)度,妙極微芒?!?/div>
分類:劃分
《國語辭典》:急遍  拼音:jí biàn
樂曲中聲調(diào)急促的部分。唐。張祜 悖拿兒舞詩:「春風南內(nèi)百花時,道唱梁州急遍吹?!?/div>
《漢語大詞典》:乘虛蹈隙
猶言切中窾竅。比喻叩擊中節(jié)。《老殘游記》第十回:“ 黃龍 舉起磬擊子來,在磬上鏗鏗鏘鏘的亂擊,協(xié)律諧聲,乘虛蹈隙?!?/div>
《國語辭典》:慢板  拼音:màn bǎn
1.一種戲曲、曲藝唱腔的板式。速度慢,字少腔多,由若干組曲調(diào)細致委婉的句子組成。宜于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復雜的情感,常用于抒情或敘事。
2.泛指樂曲中悠緩的調(diào)子。
3.音樂速度用語。一般指介于行版(andante)與廣板(largo)之間。adagio中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