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丸散膏丹
中藥的四種劑型:“丸”指圓粒狀的藥丸;“散”指研末的藥粉;“膏”指外敷的膏藥,也指內服煎熬成粘稠的成藥;“丹”原指金石藥煉制的成藥,近代把部分精制的丸、散、錠等也稱為丹。
《漢語大詞典》:兔竹
中藥。黃精的別名。 晉 葛洪 抱樸子·仙藥:“黃精一名兔竹,一名救窮,一名垂珠?!?/div>
分類:中藥黃精
《國語辭典》:瓦楞子  拼音:wǎ léng zi
蚶子的別名。參見「蚶子」條。
《漢語大詞典》:瓦壟班
中藥貝母的別名。 宋 陶谷 清異錄·藥譜:“互壠班,貝母?!?/div>
分類:中藥
《漢語大詞典》:瓦蘚(瓦蘚)
即瓦衣。中藥屋游的別名。參見“ 瓦衣 ”。
分類:中藥
《漢語大詞典》:瓦衣
生長在屋瓦陰處的苔蘚類植物。中藥屋游的別名。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十·屋游:“瓦衣、瓦苔、瓦蘚、博邪。”﹝集解﹞引 陶弘景 曰:“此古瓦屋上青苔衣也?!?/div>
《漢語大詞典》:托盧(托盧)
中藥名。即枸杞。 晉 葛洪 抱樸子·仙藥:“象柴,一名托盧是也?;蛟葡扇苏?,或云西王母杖,或名天精,或名卻老,或名地骨,或名茍杞也?!?span id="kw6fzkk" class="book">《駢雅·釋草》:“地輔、卻暑、托盧,拘杞也。”參見“ 枸杞 ”。
《國語辭典》:枸杞  拼音:gǒu qǐ
植物名。茄科枸杞屬,落葉灌木。高一至三公尺,常具枝刺,葉具短柄,披針狀長橢圓形或倒卵形?;ㄒ恢炼渲~腋,花冠漏斗形,淡紫色。漿果紅色,橢圓形。果入藥,有明目、滋補的功能。根皮、枝葉也可作藥用,能解熱,消炎。
《漢語大詞典》:無聲虎(無聲虎)
中藥大黃的別名。 宋 陶谷 清異錄·藥譜:“無聲虎:大黃?!?/div>
分類:中藥大黃
《漢語大詞典》:無名?。o名?。?/div>
中藥地榆的別名。 宋 陶谷 清異錄·藥譜:“無名印,地榆?!?/div>
分類:中藥地榆
《漢語大詞典》:無情手(無情手)
中藥碙砂的別名。 宋 陶谷 清異錄·藥譜:“無情手,碙砂?!?/div>
分類:中藥
《國語辭典》:五味子  拼音:wǔ wèi zǐ
植物名。五味子科五味屬。木質藤本,為「北五味子」之簡稱。葉倒卵形,銳淺齒緣。花簇生葉腋,花被片六至九枚。漿果球形,排成長穗狀果序,熟則色紅。也稱為「荎蕏」、「北五味子」。
《漢語大詞典》:湯頭歌訣(湯頭歌訣)
將中藥常用配方編成的歌訣,便于習醫(yī)者記誦和應用。通行的有 清 汪昂 所編的《湯頭歌訣》一書。 胡適 《問題與主義》:“好比醫(yī)生單記得許多《湯頭歌訣》,不去研究病人的癥候,如何能有用呢?”
《漢語大詞典》:痰宮劈歷(痰宮劈歷)
中藥半夏的別名。 宋 陶谷 清異錄·藥譜:“痰宮劈歷,半夏?!?/div>
分類:中藥五月
《漢語大詞典》:挑船郎中
稱中藥店伙計。以常在船形器中研磨藥末,狀似搖船,故稱。 明 《殺狗記·喬人行譖》:“只見令弟頭裹儒巾,身穿藍衫,腳穿皂靴,與一個挑船郎中説話?!?/div>
《漢語大詞典》:天灸
(1).舊俗以朱水點額或身以去病災,謂天灸。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水點兒頭額,名為天灸,以厭疾?!?span id="bi39htl" class="book">《說郛》卷三二引《潛居錄》:“八月朔,以碗盛取樹葉露,研辰砂,以牙筯染點身上,百病俱消,謂之天灸?!?br />(2).中藥名。石龍芮的一種。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藥議:“石龍芮今有兩種:水中生者,葉光而末圓;陸生者葉毛而末鋭……陸生者亦謂之天灸,取少葉揉繫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燒者是也。”參閱 宋 寇宗奭 本草衍義卷九、 清 吳其濬 植物名實圖考卷二四。
《漢語大詞典》:依法炮制
同“依法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