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吳王
(1).指 春秋 吳國 之主。亦特指 吳王 夫差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吳王 勇而輕,若啟之,將親門?!?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國語·吳語》:“ 吳王 夫差 起師伐 越 ?!?span id="xmm0qj0" class="book">《韓非子·喻老》:“ 句踐 入宦於 吳 ,身執(zhí)干戈,為 吳王 洗馬?!?唐 李白 《烏棲曲》詩:“ 姑蘇臺 上烏棲時, 吳王 宮里醉 西施 ?!?清 鵝湖逸士 《老狐談歷代麗人記》:“ 蘇州 靈巖山 ,為 吳王 舊宮?!?br />(2). 明太祖 朱元璋 初期建立政權(quán)時的稱號。明史·太祖紀一:“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 李善長 等率羣臣勸進,不允。固請,乃即 吳王 位。”
(3). 元 末起義軍首領(lǐng) 張士誠 ,據(jù)有 吳中 ,號 吳王 。明史·太祖紀一:“是月, 張士誠 自稱 吳王 ?!?br />(4). 清 乾隆 間 苗 民起義軍領(lǐng)袖 吳八月 的稱號。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七:“而 吳八月 據(jù) 平隴 ,遂稱 吳王 ?!?/div>
《國語辭典》:校尉  拼音:jiào wèi
職官名。漢時始有此官,職位略次于將軍的武官。隋唐以后地位逐漸降低。
《漢語大詞典》:運化(運化)
(1).運行變化。《易·復》“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三國 魏 王弼 注:“然則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寂然至無,是其本矣?!?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體極不兼應(yīng)》:“天地之道,功盡於運化;帝王之德,理極於順通?!?明 歸有光 《思子亭記》:“天地運化,與世而遷?!?span id="uh0r34o" class="book">《醫(y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肺臟經(jīng)文》:“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濁之運化,為人身之橐籥。”
(2).迷信謂用法術(shù)變出。 明 高明 《琵琶記·感格墳成》:“汝等可變作人形,與他運化土石,務(wù)要頃刻完成,不要驚動孝婦?!?br />(3).猶消化。亦比喻融會貫通。 明 袁宗道 《雜說三九》:“昔之人為經(jīng)論所障,猶是雜食米麥,不能運化?!?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元》:“至辛卯會試, 潘 ( 潘庭筠 )首場,遇同鄉(xiāng)友抱病,擬曳白, 潘 勸之,且示以己作,囑其運化?!?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拾草寫凈:“ 王弇山 試鴻博日, 徐笠山 以不工排律, 弇山 取己稿示之,令其運化。 徐 竟録之,以雷同為考官奏參。”
(4). 太平天囯 起義軍謂如廁為“運化”。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行軍總要》:“又不準損壞所過地方民間各器具以及在民房運化擄掠等情?!?/div>
《國語辭典》:巨人  拼音:jù rén
1.神話或童話中,身軀龐大且具神力的人物。
2.身材高大的人。多由腦下腺前葉生長激素分泌亢進所引起。
3.偉人?!妒酚?。卷四。周本紀》:「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固?。韓愈 衢州徐偃王廟碑:「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繼跡史書。」
4.大人。《荀子。正論》:「安禽獸行,虎狼貪,故脯巨人而炙嬰兒矣!」?jié)h。王充《論衡。刺孟》:「巨人博戲,亦畫墁之類也。」
《漢語大詞典》:建義(建義)
謂興義軍,舉義旗。晉書·諸葛長民傳:“及 劉裕 建義,與之定謀,為揚武將軍?!?宋 沈作哲 寓簡卷三:“ 唐 文皇帝 未建義時,嘗飲酒醉臥 劉文靜 家?!?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二:“是故建義于郡縣者,皆文臣及儒生也。”
分類:義軍舉義
《漢語大詞典》:廣城(廣城)
古關(guān)名。 漢 末為鎮(zhèn)壓 黃巾 起義軍設(shè)置的八關(guān)之一。后漢書·靈帝紀“置八關(guān)都尉官” 唐 李賢 注:“八關(guān)謂 函谷 、 廣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轅 、 旋門 、 小平津 、 孟津 也?!?/div>
《國語辭典》:千夫長(千夫長)  拼音:qiān fū zhǎng
職官名。統(tǒng)率千人的將領(lǐng)?!稌?jīng)。牧誓》:「師氏:千夫長、百夫長。」明。徐渭《雌木蘭》第一出:「平生好武能文,舊時也做一個有名的千夫長?!?/div>
《漢語大詞典》:黃王
唐 末起義軍領(lǐng)袖 黃巢 的稱號。 唐 尚讓 《代黃巢諭長安市民語》:“ 黃王 起兵,本為百姓,非如 李氏 ,不愛汝曹?!?span id="l0fuzby" class="book">《新唐書·逆臣傳下·黃巢》:“﹝ 黃巢 ﹞陷京師,入自 春明門 ,升 太極殿 ,宮女數(shù)千迎拜,稱 黃王 ?!?/div>
《漢語大詞典》:民軍(民軍)
辛亥革命時期反抗 清 政府的起義軍隊的通稱。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南北議和·關(guān)于停戰(zhàn)的清方檔案》:“民軍之起,在改政體以救國民,茍可息爭,決不嗜戰(zhàn)?!?許地山 《換巢鸞鳳》四:“我所投的是民軍。”
《國語辭典》:辛棄疾(辛棄疾)  拼音:xīn qì jí
人名。(西元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詞人。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人,生時北方已陷于金。后歸宋,治軍有聲,官至龍圖閣待制。作品以豪放著稱,具有愛國情操,且融會了經(jīng)、史、子、集,創(chuàng)造出多種的風格。著有《稼軒詞》。
《國語辭典》:掌匱(掌櫃)  拼音:zhǎng guì
1.掌管商店、客棧中的事務(wù)?!段拿餍∈贰返谌兀骸感姨澋昀镆粋€掌匱的人極機警,自從下午風聲不好,他便常在店前防備?!?br />2.商店、客棧中總管事務(wù)的人?!段拿餍∈贰返谖逦寤兀骸盖伉P梧進去了,央告錢莊上的掌匱,勸湘蘭回去,明天必有下文?!?/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逆(髮逆)
清 朝統(tǒng)治者對 太平天囯 起義軍的蔑稱。清史稿·文宗紀:“ 勝保 奏:髮逆?zhèn)?英王 陳玉成 竄 店埠 、 梁園 ,直撲 定遠 ?!?span id="cyurwwp" class="book">《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法華鄉(xiāng)志·兵燹》:“先是二月初十日髮逆陷 金陵 后,各屬戒嚴?!?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一篇:“文中有‘髮逆’字,故當為 清 咸豐 、 同治 時書?!?/div>
《漢語大詞典》:標營(標營)
(1).指 明 末 李自成 義軍部隊的編制單位。明史·流寇傳·李自成:“分其眾,曰標營,領(lǐng)兵百隊?!?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李自成 率領(lǐng)著中軍營和標營將士以最快的速度增援后隊?!?br />(2).指 清 代綠營兵的編制名稱。清史稿·兵志六:“河道總督標營凡十二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