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國語辭典》:別生枝節(jié)(別生枝節(jié))  拼音:bié shēng zhī jié
另生出許多事端。如:「希望這件事就此順利解決,不要再別生枝節(jié)。」也作「旁生枝節(jié)」。
《漢語大詞典》:謗端(謗端)
授人以口實的事端;招致他人責(zé)難的事端。三國志·魏志·劉放傳“俱加侍中、光祿大夫” 裴松之 注引《孫資別傳》:“鄉(xiāng)人司空掾 田豫 、 梁 相 宗艷 皆妬害之,而 楊豐 黨附 豫 等,專為 資 構(gòu)造謗端,怨隙甚重?!?/div>
《漢語大詞典》:打麻煩(打麻煩)
找事端;發(fā)生糾紛。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大客廳里傳來了 林永清 的說話聲,好像是對 張嫂 說的,聲音高而暴躁:‘怎么又來打麻煩了?’” 趙樹理 《李家莊的變遷》十二:“這位委員來到村公所,大家也知道他是個干什么的,知道跟他說了也跟不說一樣,就沒有心眼跟他去打麻煩?!?/div>
《漢語大詞典》:乘風(fēng)興浪(乘風(fēng)興浪)
謂趁機挑起事端。 清 容閎 《西學(xué)東漸記》第十九章:“ 吳 監(jiān)督 子登 聞之,遂又乘風(fēng)興浪,思設(shè)法以破壞此留學(xué)事務(wù)所。”
《國語辭典》:闖事(闖事)  拼音:chuǎng shì
肇事生非,挑起禍端。《文明小史》第三九回:「想到此,也就膽子大了幾分,便把他兵丁醉后闖事的話提起?!?/div>
《漢語大詞典》:捏故
捏造事端。《醒世姻緣傳》第九回:“將 都 女囚囤冷房,斷絶衣食,不時捏故毆打。”
《漢語大詞典》:捏事
假造事端。 柳青 《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九章:“不!要弄清楚是誰給我頭上捏事。”
《漢語大詞典》:騙端(騙端)
欺騙的事端。 清 黃六鴻 《?;萑珪ぞ帉彙ち⒕钟H審》:“并不假手他人,恐有奸胥猾棍私行科歛,許諸色人等首告,嚴拿重究,以杜絶騙端。”
分類:欺騙事端
《漢語大詞典》:扇風(fēng)點火(搧風(fēng)點火)
謂進行鼓動或煽動。 康濯 《東方紅》第十三章:“‘不過我覺著你們的積極性怕還不夠高……氣魄也不夠大!’縣長又半真半假地搧風(fēng)點火?!?/div>
分類:鼓動煽動
《漢語大詞典》:賈釁(賈釁)
招致事端。 明 袁宗道 《士先器識而后文藝》:“而 長卿 ( 司馬相如 )以下,有意耀其才者,何異山鷄而鳳毛,犬羊而麟趾,人反異而逐之。而或以賈釁,烏睹其文乎!信乎器識文藝,表里相須。而器識獧薄者,即文藝併失之矣?!?/div>
分類:招致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