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議謚(議謚)
亦作“ 議諡 ”。 古代帝王或大臣死后,禮官評議其生平事跡,擬具上謚或賜謚的名號請旨定奪,叫“議謚”。國語·楚語上:“王卒,及葬, 子囊 議謚?!?span id="hakjmyc" class="book">《晉書·秦秀傳》:“ 何曾 卒,下禮官議諡?!?唐 顏真卿 《請復(fù)七圣謚號狀》:“ 寶應(yīng) 中,二圣山陵有司議諡,事不師古,變而行權(quán)。” 清 馮景 《濮議議》:“始議謚時,有司奏為人后者為之子,故降其父母不得祭?!?/div>
《漢語大詞典》:考跡(考跡)
亦作“ 考跡 ”。
(1).考核事跡。
(2).猶考訂。 章炳麟 《諸子學(xué)略說》:“不知今之經(jīng)典,古之官書,其用在考跡異同,而不在尋求義理?!?/div>
《國語辭典》:敘勛(敘勛)  拼音:xù xūn
依據(jù)立功事跡大小,比照勛賞條例規(guī)定敘予勛賞。敘勛時期,除有特殊功績或必要者外,每年分「國慶」、「元旦」兩次辨理。國慶敘勛以戰(zhàn)功考績特優(yōu),奉準存記敘勛為限。元旦敘勛,以平時成績?yōu)橄蕖?/div>
《漢語大詞典》:功跡(功蹟)
功跡。 唐 李翱 《百官行狀奏》:“但指事説實,直載其詞,則善惡功跡,皆據(jù)事足以自見矣?!?br />功業(yè)與勞績。 清 戴名世 《書閻寧前墓志后》:“余既繕寫一通,以復(fù)于 石秋 ,而復(fù)書其后如此。至 寧前 之功蹟,誌已詳之矣?!?br />功勞和事跡。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附錄 漢 班固 曰:“治民則 黃霸 …… 趙廣漢 之屬,皆有功跡見述於后?!?/div>
《漢語大詞典》:傳志(傳誌)
亦作“ 傳誌 ”。 文體名。即傳記。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或書籍。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辨證·文公能畫:“又 歐文 説 林逋 亦能畫,皆傳志所不載也?!?清 惲敬 《〈李氏三忠事跡考證〉書后》:“ 宜興 李慶來 鹿耔 采集先世三忠事蹟,為考證一卷,而以諸名人所為傳志雜文冠之。” 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夫惟官號地望,著於標題,施於傳誌譜録者,必用今名,而廢棄、外來、新造之語,皆不得代,此文辭之恒例也?!?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沿路有人發(fā)一張《克氏日報》,上面還載著許多弔文傳志?!?/div>
《漢語大詞典》:位行
名位與事跡。 宋 洪邁 容齋續(xù)筆·黨錮牽連之賢:“而一時牽連獲罪,甘心以受刑誅,皆節(jié)義之士,而位行不顯,僅能附見者甚多?!?/div>
分類:名位事跡
《國語辭典》:佚事  拼音:yì shì
正史上沒有記載的或已散失的故事。如:「上歷史課時,老師常常會說一些古人的佚事給我們聽,以提高同學(xué)們學(xué)習(xí)的興趣?!埂肚迨犯?。卷五○五。藝術(shù)列傳四。甘鳳池》:「或云鳳池年八十馀,終于家。江湖間流傳其佚事多荒誕,著其可信者。」
《漢語大詞典》:行詣(行詣)
走訪,拜謁。宋書·羊欣傳:“自非尋省近親,不妄行詣,行必由城外,未嘗入六關(guān)?!?br />指行為事跡。 宋 范晞文 《對床夜話》卷五:“其行詣卓然,殆 陳東 、 歐陽澈 之流,非如江湖詩人,僅以風(fēng)雅自命而已?!?葉圣陶 《鄉(xiāng)里善人》:“既然要請 魯老先生 做壽序, 康翁 該寫點兒生平行詣的節(jié)略給他吧。”
《國語辭典》:追晉(追晉)  拼音:zhuī jìn
陸、海、空軍軍人,因作戰(zhàn)成仁,事跡壯烈,足為全體官兵楷模;或奉命深入敵區(qū),服行特別任務(wù),因而殞命,其壯烈事跡足以激奮民心者;或生前著有功勛,曾奉頒或追頒勛章、勛刀有案;或系因公殉職,足資矜式者,在其死亡后,追晉其較生前高一階之官位。
《國語辭典》:系譜(系譜)  拼音:xì pǔ
記載一個家族或氏族間親屬關(guān)系的譜牒。如《新鐫吳越錢氏續(xù)慶系譜》。
《漢語大詞典》:郡書(郡書)
古代史志的一種。記載鄉(xiāng)邦耆舊事跡的方志。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述:“ 汝潁 奇士, 江 漢 英靈,人物所生,載光郡國。故鄉(xiāng)人學(xué)者,編而記之,若 圈稱 《陳留耆舊》、 周斐 《汝南先賢》、 陳壽 《益都耆舊》、 虞預(yù) 《會稽典録》。此之謂郡書者也。” 浦起龍 通釋:“此謂鄉(xiāng)邦舊德之書,視史家為繁?!?/div>
《漢語大詞典》:佛畫(佛畫)
古代一種繪畫藝術(shù)。內(nèi)容為宣揚佛教教理及佛教史上的事跡。 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在 唐 ,可取佛畫的燦爛,線畫的空實和明快。”
《漢語大詞典》:代紀(代紀)
即世紀。記載帝王世系及其事跡的史籍。 唐 代避 太宗 諱,改“世”為“代”。史記·殷本紀“ 帝甲 崩,子 帝廩辛 立” 唐 司馬貞 索隱:“漢書·古今人表《帝王代紀》皆作‘ 馮辛 ’?!?/div>
《國語辭典》:墓志銘(墓誌銘)  拼音:mù zhì míng
古時埋葬死人,為防陵墓變遷,放在墓中以備稽考的石刻文字。內(nèi)容分墓志與墓銘兩種,墓志是散文,記死者姓名、生平;墓銘是韻文,是對死者的稱頌、安慰或悼念。
《國語辭典》:建坊  拼音:jiàn fāng
古時某人因獲功名或特殊事跡,故而官方乃在他的居屋前,以木或石建一牌樓,用來表揚他的功績?!读砍烧Z注解。禮部》:「建坊:旌表之事,應(yīng)賜金建坊于所居,坊或石或木為之,古所謂華表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