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布施行,二持戒行,三忍辱行,四精進行,五止觀行。是于六度之中合定慧之二度而為止觀之一者。見起信論?!居帧恳?、圣行,菩薩修戒定慧之三業(yè)也。二、梵行,梵者清凈之義,以凈心而運慈悲,為眾生拔苦與樂也。三、天行,天為四天中之第一義天,即天然之理也。菩薩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是為天行。四、嬰兒行,嬰行譬人天小乘。菩薩以慈悲之心示現(xiàn)人天小乘小善之行也。五、病行,菩薩以大慈悲和于一切眾生,同有煩惱,同有病苦也。見涅槃經(jīng)十一?!居帧磕净鹜两鹚逍?。以之配于五方等。(參見:五大)
【佛學常見辭匯】
1。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進行、止觀行。2。圣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圣行是指菩薩修習戒定慧三業(yè);梵行是指菩薩以清凈心去運用慈悲,為眾生拔苦與樂;天行之天是天然之理的意思,菩薩順著天然之理,而成妙行,叫做天行;嬰兒行之嬰兒是譬喻人天小乘,菩薩以慈悲之心,示現(xiàn)人天小乘之行,叫做嬰兒行;病行是菩薩為度眾生,以大慈悲心與一切眾生同受煩惱與病苦。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涅槃經(jīng)云五行:
一、圣行 圣即正也,謂菩薩依戒定慧所修之行,故名圣行。
二、梵行 梵即凈也,謂菩薩無空有二邊愛著之染,名之為凈。以此凈心,運于慈悲,與眾生樂,拔眾生苦,故名梵行。
三、天行 天即是第一義天,謂菩薩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名天行。
四、嬰兒行 嬰兒以喻人天小乘也,謂菩薩以慈悲之心,示同人天聲聞緣覺小善之行,故名嬰兒行。
五、病行 謂菩薩以平等心,運無緣大悲,示同眾生,同有煩惱,同有病苦,故名病行。
【三藏法數(shù)】
(出涅槃經(jīng))
〔一、圣行〕,圣即正也,謂菩薩依戒定慧所修之行,故名圣行。(菩薩,梵語具云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
〔二、梵行〕,梵即凈也。謂菩薩無空有二邊愛著之染,名之為凈;以此凈心,運于慈悲,與眾生樂,拔眾生苦,故名梵行。
〔三、天行〕,天即是第一義天。謂菩薩由天然之理而成妙行,故名天行。
〔四、嬰兒行〕,嬰兒,以喻人天小乘也。謂菩薩以慈悲之心,示同人天、聲聞、緣覺、小善之行,故名嬰兒行。
〔五、病行〕,謂菩薩以平等心,運無緣大悲,示同眾生,同有煩惱,同有病苦,故名病行。
【三藏法數(shù)】
(出圓覺鈔)
五行者,于六度中合定、慧二度,為止觀一門,故名五行也。
〔一、布施〕,布施者,謂內(nèi)外資財,以清凈心悉能施之,而無吝惜也。(內(nèi)資財,即身命法也。外資財,即世間財物也。)
〔二、持戒〕,持戒者,即防非止惡之義。謂奉持如來戒律,則能防止身口所作之惡也。
〔三、忍辱〕,忍辱者,謂于違逆之境,遇諸毀罵惱害之事,皆能安忍,心無恚恨也。
〔四、精進〕,精進者,謂修諸善道,精勤無怠,心心相續(xù),不自放逸也。
〔五、止觀〕,止觀者,止是禪定之勝因,觀是智慧之由藉,謂若能成就二法,自然定慧圓明也。
五大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大日經(jīng)所說,地水火風空也。數(shù)論勝論皆立之。別(參見:五大)
【佛學大辭典】
(術語)地水火風之四大與空大也??找詿o礙為性,以不障為用。勝論于九實中攝之,數(shù)論于二十五諦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遍于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于五大。有情則于此加識大。唯識述記一末謂數(shù)論言:「五大有說,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謂地水火風空。別有一物名之為空,非空無為色界空等。五唯者,謂聲觸色味香,有說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狗鸾讨芯闵嶙谝钥樟橐环N之顯色,收之于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團形,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體。成實宗及諸大乘,皆以之為空無之法。
【佛學常見辭匯】
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
【三藏法數(shù)】
五大,即地水火風空也。此五種性,遍一切處,故名為大。由極微而生,故云從五唯生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