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82,分26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眾議
群心
超群
錫類
群居
百夫
稱雄
眾情
僉言
眾志
群疑
眾目
眾望
群聽
宴會
《國語辭典》:眾議(眾議)  拼音:zhòng yì
眾人的議論、意見。漢。蔡邕上封事陳政要七事〉:「誠當(dāng)博覽眾議,從其安者?!埂度龂萘x》第八○回:「陛下若不從眾議,恐旦夕蕭墻禍起,非臣等不忠于陛下也?!?/div>
《漢語大詞典》:群心
眾心;眾人的心情。 漢 揚(yáng)雄 《法言·五百》:“渾渾乎圣人之道,羣心之用也。”后漢書·朱景王等傳論:“參任則羣心難塞,并列則其敝未遠(yuǎn)。” 明 楊慎 《送杜汝弼之官景陵時有水患》詩:“粒食更須愁眾口,簿曹何以答羣心?!?/div>
分類:眾人心情
《國語辭典》:超群  拼音:chāo qún
超越眾人?!度龂萘x》第二五回:「兄武藝超群,兼通經(jīng)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漢室,徒欲赴湯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為義?!?/div>
《漢語大詞典》:錫類(錫類)
(1).語出詩·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毛 傳:“類,善也。” 鄭玄 箋:“孝子之行非有竭極之時,長以與女之族類,謂廣之以教導(dǎo)天下也?!敝^以善施及眾人。 南朝 梁 任昉 《啟蕭太傅固辭奪禮》:“是知孝治所被,爰至無心;錫類所及,匪徒教義?!?唐 獨孤及 《酬梁二十宋中所贈兼留別梁少府》詩:“奕赫連絲衣,榮養(yǎng)能錫類?!?明 陳子龍 《請假葬親疏》:“懇乞皇上弘錫類之仁,布澤枯之惠,允臣所請。” 林紓 《費(fèi)鑒清先生墓志銘》:“君既以孝友聞其鄉(xiāng),錫類及于疏屬宗人?!?br />(2).語出詩·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毛 傳:“類,善也?!?鄭玄 箋:“孝子之行非有竭極之時,長以與女之族類,謂廣之以教導(dǎo)天下也?!蓖牛筝?。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崔紹》:“ 紹 與 彧 錫類之情,素頗友洽?!?宋 王禹偁 《昆山縣新修文宣王廟記》:“所在播其能名,錫類驚其久次?!?/div>
《國語辭典》:群居  拼音:qún jū
聚集在一處,或共同居住在一起?!墩撜Z。衛(wèi)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漢語大詞典》:百夫
猶眾人,多人。《詩·秦風(fēng)·黃鳥》:“維此 仲行 ,百夫之防。” 唐 韓愈 《孟生》詩:“一門百夫守,無籍不可尋?!?清 王又旦 《次豐城得汪檢討書知吳野人已卒詩以哭之》:“平生獨往心,百夫挽強(qiáng)弩?!?/div>
分類:眾人
《國語辭典》:稱雄(稱雄)  拼音:chēng xióng
依恃力量,雄霸一方。如:「稱雄于天下?!?、「炎黃世胄,東亞稱雄。」
《漢語大詞典》:眾情(衆(zhòng)情)
眾人的情緒。 唐 杜荀鶴 《獻(xiàn)長沙王侍郎》詩:“文星漸見射臺星,皆仰為霖沃眾情?!?span id="tqto1zk"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大家見老爺事事與人同甘共苦,眾情踴躍;也仗著夫齊料足,果然在一月限內(nèi)便修筑得完工?!?/div>
分類:眾人情緒
《漢語大詞典》:僉言(僉言)
(1).眾人的意見。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經(jīng)說·九官相遜不相遜》:“夫 舜 之命 禹 、 垂 、 益 、 伯夷 也,皆出於僉言;惟其出於僉言也,故不容於不相遜。至於 稷 、 契 、 皋陶 之與 夔 、 龍 也,則不待於僉言;惟其不待於僉言,故不用於相遜。”
(2).皆云,都說。魏書·和跋傳:“忽遇暴風(fēng),云霧四塞。 世祖 怪而問之,羣下僉言:‘ 跋 世居此土,祠冢猶存,其或者能致斯變?!?/div>
分類:眾人意見
《漢語大詞典》:眾志(衆(zhòng)志,眾志,)
眾人的意愿。呂氏春秋·慎大:“﹝ 桀 ﹞不恤其眾,眾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積怨。” 唐 韓愈 《鄆州溪堂詩》序:“治成制定,眾志大固?!?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此非獨于理至悖也,即緣救國是圖,不惜以個人為供獻(xiàn),而考索未用,思慮粗疏,茫未識其所以然,輒皈依于眾志。”
分類:眾人意愿
《漢語大詞典》:群疑
亦作“群疑”。
1.種種懷疑。易·暌:“遇雨之吉,羣疑亡也。” 三國 蜀 諸葛亮 《后出師表》:“羣疑滿腹,眾難塞胸?!?br />2.眾人的疑惑。 唐 劉禹錫 《上杜司徒書》:“弘我大信,以祛羣疑。” 茅盾 《子夜》十六:“火柴商恐懼萬分,請為調(diào)查答覆,以釋群疑。”
《漢語大詞典》:眾目(衆(zhòng)目)
(1).眾人的眼睛。 晉 陸機(jī) 《五等諸侯論》:“譬猶眾目營方,則天網(wǎng)自昶?!?唐 張籍 《贈殷山人》詩:“滿堂虛左待,眾目望喬遷。” 宋 曹勛 《遠(yuǎn)游篇》:“眾目寶康瓠,明月難暗投?!?br />(2).指眾人的眼前。 茅盾 《子夜》九:“我是沒有秘密的。就像對于女人--假使 蓀甫 有相好的女人,未必就肯公之眾目。”
《國語辭典》:眾望(眾望)  拼音:zhòng wàng
1.眾人的企望。如:「不負(fù)眾望」。漢。陳琳〈為袁紹上漢帝書〉:「杜黜忠功,以疑眾望。」《后漢書。卷六三。李固傳》:「上應(yīng)天心,下合眾望?!?br />2.在眾人間的聲望,受到大家的推崇。如:「眾望所歸」。
《漢語大詞典》:群聽(羣聽)
眾人的聽聞和感受。 宋 姚鉉 《〈唐文粹〉序》:“洎 張燕公 以輔相之才,專譔述之任,雄辭逸氣,聳動羣聽。”
《國語辭典》:宴會(宴會)  拼音:yàn huì
1.宴飲聚會?!段倪x。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老先生同士大夫宴會,那梨園中人也可以許他一席同坐的么?」
2.宴席。元。吳弘道〈斗鵪鶉。天氣融融套。圣藥王〉曲:「大殿里,設(shè)宴會,教坊司承應(yīng)在丹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