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清濁(清濁)  拼音:qīng zhuó
1.水的清潔與渾濁。唐。高適贈別王七十管記〉詩:「隨波混清濁,與物同丑麗。」
2.引申指事物的高下、優(yōu)劣、善惡等分別?!妒酚洝>砣?。吳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義無窮,見微而知清濁?!埂度龂萘x》第九四回:「且不順大漢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濁乎?」
3.清氣與濁氣?!稑犯娂?。卷十五。燕射歌辭三。北周。庾信。周五聲調(diào)曲。宮調(diào)曲五首之一》:「氣離清濁割,元開天地分。」《西游記》第一回:「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4.音樂上指清亮或重濁的聲音?!秶Z。周語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濁之閒;其察清濁也,不過一人之所勝?!埂段倪x。陸機。漢高祖功臣頌》:「震風(fēng)過物,清濁效響。」
5.聲韻學(xué)上指聲帶不顫動的清音,和聲帶顫動的濁音。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音辭》:「而古語與今殊別,其間輕重清濁,猶未可曉;加以內(nèi)言外言,急言徐言,讀若之類,益使人疑?!?/div>
《國語辭典》:科舉(科舉)  拼音:kē jǔ
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選官吏的制度。隋廢九品中正制,改置進士等科;唐科目增至五十馀,故稱為「科舉」。后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試士,亦沿用科舉之稱。至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廢止。
《國語辭典》:升降  拼音:shēng jiàng
1.上升與下降?!抖Y記。曲禮上》:「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dāng)門隧。」《文選。左思。魏都賦》:「習(xí)步頓以升降,御春服而逍遙?!?br />2.盛衰?!稌?jīng)。畢命》:「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3.增減?!缎绿茣>砦逡?。食貨志一》:「然是時天下戶未嘗升降?!?/div>
《國語辭典》:甲乙  拼音:jiǎ yǐ
1.次第、等級?!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七三回:「恰好這回遇了官課,照例當(dāng)堂繳卷之后,匯送到衙門里,憑官評定甲乙的?!?br />2.評定優(yōu)劣。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三:「各呈詩請政,公欣然為甲乙之。」
3.甲帳、乙?guī)さ氖》Q?!段倪x。張衡。西京賦》:「大駕幸乎平樂,張甲乙而襲翠被?!?/div>
《漢語大詞典》:甲乙?guī)ぃ滓規(guī)ぃ?/div>
(1). 漢武帝 所造帳幕。飾琉璃珠、夜光珠等珍寶者為甲帳,以居神;其次為乙?guī)?,以自居。?span id="ungwndd" class="book">《漢武故事》。漢書·西域傳贊:“於是廣開 上林 ,穿 昆明池 ,營千門萬戶之宮,立神明通天之臺,興造甲乙之帳,落以 隨 珠、 和 璧?!?顏師古 注:“其數(shù)非一,以甲乙次第名之也?!眳⒁姟?甲帳 ”。
(2).財物收支帳冊。 清 趙翼 《余既答稚存黃金之嘲再作長句報之》:“我將請司甲乙?guī)?,朱出墨入煩記註?!?/div>
《漢語大詞典》:考課(考課)
按一定的標準對官吏的政績進行考核,以決定其升降賞罰。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 晉 世 杜預(yù) 議攷課, 鎦毅 議罷九品中正……皆可謂綜覈事情矣?!?br />(1).檢查收成。國語·周語上“耨穫亦於籍” 三國 吳 韋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課之?!?汪遠孫 《國語發(fā)正》:“孟子:‘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颊n,即省斂也。”
(2).指征斂的優(yōu)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br />(3).按一定標準考核官吏優(yōu)劣,分別等差,決定升降賞罰,謂之“考課”。東觀漢記·張酺傳:“﹝刺史﹞考課眾職。”《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自長以上,考課遷用,轉(zhuǎn)以能升。”舊唐書·職官志二:“凡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 明 丘浚 大學(xué)衍義補·正百官嚴考課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課之法,屬之吏部,內(nèi)外官皆以三年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則 有虞 之制也。”
(4).指考核學(xué)生的成績。新唐書·選舉志上:“吏民子弟學(xué)藝者,皆送于京學(xué),為設(shè)考課之法?!?/div>
《漢語大詞典》:否臧
(1).成??;善惡;優(yōu)劣。否,惡;臧,善。《易·師》:“師出以律,否臧,兇?!?孔穎達 疏:“否謂破敗,臧謂有功?!?span id="gueheeu" class="book">《魏書·元子思傳》:“不付名至,否臧何驗?” 唐 白居易 《議兵策》:“議之者頗辨否臧,用之者多迷本末?!?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為心賦》:“於是審民之好惡,察政之否臧。”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三年:“其兩省諫官,并準 有唐 故事……限以遷官之年月,責(zé)以供職之否臧。”
(2).品評,褒貶。舊唐書·鄭朗傳:“適來所記,無可否臧,見亦何爽?” 唐 劉商 《哭韓淮端公兼上崔中丞》詩:“千載有疑議,一言能否臧?!?宋 葉適 《題〈陳壽老文集〉后》:“審其所從,不求強同;貴其所與,毋為易得。趨捨一心之信,否臧百世之公,則何止於 建安 、 元祐 之文也。”
《國語辭典》:相馬(相馬)  拼音:xiàng mǎ
察驗馬的優(yōu)劣。《淮南子。說山》:「有相馬而失馬者,然良馬猶在相之中。」
《國語辭典》:軒輊(軒輊)  拼音:xuān zhì
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車前頂高的部分為軒,而車頂前低后高的部分為輊。一說車子行進時,前端高起叫軒,后端高起叫輊。多用于比喻高低、輕重、優(yōu)劣的差異。如:「不分軒輊」?!队讓W(xué)瓊林。卷三。人事類》:「事有低昂曰軒輊,力相上下曰頡頏。」
《漢語大詞典》:失得
(1).失和得。指事之當(dāng)否、成敗、利弊、優(yōu)劣等。易·繫辭下:“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韓康伯 注:“得其會則吉,乖其理則兇?!?孔穎達 疏:“失則報之以兇,得則報之以吉。”后漢書·陳蕃傳:“陛下宜採求失得,擇從忠善?!?宋 曾鞏 《永安縣君李氏墓志銘》:“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當(dāng)於理,士有不克。”《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 遐叔 見了這般險路,嘆道:‘萬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卻先受了許多驚恐!’”
(2).特指弊病、失誤。后漢書·王符傳:“﹝ 王符 ﹞志意藴憤,乃隱居著書三十餘篇,以譏當(dāng)時失得。”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二年:“將軍舉動,不肯詳思,忽有失得,動輒言誤,誤豈可數(shù)乎!”
《國語辭典》:斗茶(鬥茶)  拼音:dòu chá
比賽烹茶技術(shù)的優(yōu)劣。宋。無名氏《梅妃傳》:「后上與妃斗茶,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賜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斗茶今又勝我矣?!弧?/div>
《國語辭典》:菀枯  拼音:yù kū
茂盛與枯萎。比喻優(yōu)劣榮辱。語本《國語。晉語二》:「暇豫之吾吾,不如鳥烏。人皆集于苑,己獨集于枯?!挂沧鳌冈房荨埂?/div>
《國語辭典》:鑒定(鑑定)  拼音:jiàn dìng
判定事物的是非真?zhèn)?。如:「這幅書法需要請人鑒定真假!」
《國語辭典》:鑒定(鑒定)  拼音:jiàn dìng
對人或事物的辨別評定。
《國語辭典》:斗香  拼音:dǒu xiāng
以紗絹糊作斗狀,放入各種香,焚燒祭神,表示虔誠之意。亦指將種種香疊置在一香斗內(nèi)燃燒。唐。馮贄《云仙雜記。卷八。斗盆燒乳頭香》:「曹務(wù)光見趙州以斗盆燒乳香十斤,曰:『財易得,佛難求?!弧埂都t樓夢》第一○六回:「叫鴛鴦等各處佛堂上香,又命自己院內(nèi)焚起斗香,用拐拄著出到院中。」
《國語辭典》:書品(書品)  拼音:shū pǐn
1.品評書法的著作。歷代以書品為名的著作極多,如南朝梁庾肩吾、明代楊慎均曾以書品為書名。
2.書法的造詣風(fēng)格。唐。張又新 東林寺碑陰記:「北海守李公,文人之雄,書品之能者也?!?/div>
《國語辭典》:斗百草(鬥百草)  拼音:dòu bǎi cǎo
1.樂曲名。隋煬帝令樂正白明達所作?!端鍟?。卷一五。音樂志下》:「令樂正白明達造新聲,創(chuàng)萬歲樂……斗百草、汎龍舟……等曲?!?br />2.端午節(jié)斗百草以為戲。見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