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坌沓
會合;聚會。 章炳麟 《沈藎哀辭》:“塊抱關(guān)于大別兮,龍它虎豹坌沓而魚鱗;遭 夏口 之涂地兮,吾將馳乎析木之津?!?/div>
分類:會合聚會
《國語辭典》:離合(離合)  拼音:lí hé
分離與會合?!度龂尽>砹?。吳書。周魴傳》:「進有離合去就之宜,退有誣罔枉死之咎?!?/div>
《國語辭典》:輞川(輞川)  拼音:wǎng chuān
河川名。在陜西省藍田縣南,自輞谷出,唐代詩人王維隱居于此。也稱為「輞谷水」。
《漢語大詞典》:輞川圖(輞川圖)
(1). 唐 詩人 王維 繪的名畫。繪 輞川 別業(yè)二十勝景于其上,故名。 唐 朱景玄 唐朝名畫錄:“﹝ 王維 ﹞畫《輞川圖》,山谷鬱盤,云水飛動,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嘗自題詩云:‘當世謬詞客,前身應(yīng)畫師?!渥载撘踩绱恕?秦太虛 云:‘余臥病, 高符仲 擕《輞川圖》示予曰:閲此可以癒病。予甚喜,恍然若與 摩詰 入 輞川 ,數(shù)日而疾癒?!?宋 蘇軾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詞:“《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 右丞 句。” 清 趙翼 《題王摩詰輞川雪溪小幅》詩:“我聞《輞川圖》徑丈,幽景二十俱臚陳?!?br />(2).借指風景幽勝之處。 宋 蘇軾 《李伯時畫其弟亮工〈舊隱宅圖〉》詩:“五畝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輞川圖》?!?高增 《君介有武林之游詩以送之》:“分明一幅《輞川圖》,便倩 王維 畫得無。”
《漢語大詞典》:后會(後會)
(1).日后相會。孔叢子·儒服:“彼有戀戀之心,未知后會何期。” 唐 朱放 《江上送別》詩:“惆悵空知思后會,艱難不敢料前期。” 清 吳偉業(yè) 《送何省齋》詩:“后會良可希,尺書到猶未。”
(2).會合時遲到。漢書·彭越傳:“與期旦日日出時,后會者斬,旦日日出,十餘人后,后者至日中?!?/div>
《國語辭典》:會同(會同)  拼音:huì tóng
1.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或互相聘問等事?!对娊?jīng)。小雅。車攻》:「赤芾金舄,會同有繹。」《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2.水流的匯集。《書經(jīng)。禹貢》:「九河既道,雷夏既澤,灉沮會同。」
3.聯(lián)合、會合。如:「主任已會同有關(guān)部門前往出事現(xiàn)場了。」
《漢語大詞典》:無匹(無匹)
(1).無會合者。《公羊傳·宣公三年》:“自內(nèi)出者,無匹不行;自外至者,無主不止。” 何休 注:“匹,合也。無所與會合則不行。”
(2).無配偶。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 唐 溫庭筠 《西州詞》:“ 武昌 何鬱鬱,儂家定無匹。小婦被流黃,登樓撫瑤瑟?!?br />(3).無雙;無可匹比。荀子·君子:“天子無妻,告人無匹也?!?楊倞 注:“告,言也。妻者,齊也。天子尊無與二,故無匹也。” 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惟有海棠梨第一,深淺拂,天生紅粉真無匹?!?清 沈濤 《瑟榭叢談》卷下:“紅巾擾攘真人出,猿臂將軍勇無匹。” 茅以升 《迎科學大會》詩:“字模、火藥、羅盤,樁樁史家稱述。悠悠文化,都道是,世間無匹。”
《國語辭典》:氛氳(氛氳)  拼音:fēn yūn
1.茂盛、豐盛。唐。白居易朱陳村〉詩:「去縣百馀里,桑麻青氛氳。」
2.香氣很濃的樣子。
3.吉祥之氣?!稄V韻。上平聲。文韻》:「氛氳,祥氣。」
《國語辭典》:迎合  拼音:yíng hé
1.逢迎,揣測人意而投其所好?!顿Y治通鑒。卷二二○。唐紀三十六。肅宗至德二年》:「于承平之日,無一言以規(guī)人主之失,救社稷之危,迎合茍容,以竊富貴。」《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魏總辦實在看不過,無奈深曉得這位撫臺的意思,正顯得他能吃苦,并非自己不愿供給,他今要迎合他的意思,只得如此。」
2.會合。《南齊書。卷二六。陳顯達傳》:「申司州志節(jié)堅明,分見迎合,總勒偏率,殿我而進?!?/div>
《漢語大詞典》:延津
(1).即 延平津 。相傳 晉 時 龍泉 、 太阿 兩劍分離后于此會合化龍而去。 清 鈕琇 觚賸·延平女子:“想像 延津 沉古劍,相期 青塚 一歸魂?!?br />(2).借指別后重逢之地。 明 陳所聞 《駐馬聽·殷子馀自河南奉使入燕以書見示寄答》曲:“倚劍躊躕, 延津 何日重相遇?”參見“ 延平津 ”。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晉 時屬 延平縣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東南),故稱。據(jù)《晉書·張華傳》載, 豐城 令 雷煥 得 龍泉 、 太阿 兩劍,以其一與 張華 。后 華 被誅,劍即失其所在。 雷煥 死,其子持劍行經(jīng) 延平津 ,劍忽躍出墮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見兩龍蟠縈,波浪驚沸。劍亦從此亡去。 唐 黃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詩:“更愛 延平津 上過,一雙神劍是龍鱗。” 金 元好問 《換得云臺帖喜而賦詩》:“世間曾有 華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眳⒁姟?延津 ”。
《國語辭典》:會通(會通)  拼音:huì tōng
融會貫通。《易經(jīng)。系辭上》:「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物色盡而情有馀者,曉會通也?!?/div>
《國語辭典》:聚會(聚會)  拼音:jù huì
聚集會合?!度龂萘x》第二回:「英雄聚會,各懷一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一時有道術(shù)的,如張果、葉法善、羅公遠諸仙眾異人皆來聚會?!?/div>
《國語辭典》:聚會(聚會)  拼音:jù hui
聚合的事。如:「我今天下午有一個聚會。」
《漢語大詞典》:大會(大會)
猶大計。管子·揆度:“ 齊桓公 問於 管子 曰:‘自 燧人 以來,其大會可得而聞乎?’”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馬元材 云:“會,會計也。周禮‘月計曰要,歲計曰會’,大會猶大計也?!?漢 劉向 新序·刺奢:“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養(yǎng)鳥,且爾知小計不知大會。 周 諺曰:‘囊漏貯中’,而獨不聞歟?” 唐 白居易 《策林·議罷漕運可否》:“古之明王,所以能興利除害者非他,蓋棄小而取大耳。今若恤汎舟之役,忘移穀之用,是知小計而不知大會矣?!?/div>
分類:大會大計
《漢語大詞典》:感會(感會)
感應(yīng)會合。后漢書·梁統(tǒng)傳論:“夫宰相運動樞極,感會天人,中於道則易以興政,乖於務(wù)則難乎御物?!?宋 張孝祥 《水調(diào)歌頭·為總得居士壽》詞:“英雄當日感會,餘事了寰區(qū)。” 明 高啟 《顧榮廟》詩:“羣賢悉收奬,道謁真感會?!?/div>
《國語辭典》:和會(和會)  拼音:hé huì
1.和悅而集會?!稌?jīng)。康誥》:「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br />2.和睦、融洽。元。關(guān)漢卿《玉鏡臺》第三折:「為甚我今日媒人根前,做小伏低,教他款慢里,勸諫的俺夫妻和會。」
3.和平會議的縮稱。指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雙方為求休戰(zhàn)及和睦相處所舉行的會議。如巴黎和會。
《國語辭典》:會葬(會葬)  拼音:huì zàng
1.聚集眾人前往送葬?!蹲髠?。隱公元年》:「衛(wèi)侯來會葬,不見公亦不書。」《聊齋志異。卷七。金和尚》:「祭品象物,多難指名,會葬者蓋相摩?!?br />2.合葬。《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謚為帝太后,與莊襄王會葬茝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