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輝 → 煇輝”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198,分14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焜耀
光耀
耿光
光焰
精光
光氣
光影
光晶
精采
珠璧
疏明
輝煥
炎暉
英光
靈華
《高級漢語詞典》:焜耀
光彩奪目
《國語辭典》:光耀  拼音:guāng yào
1.亮光?!逗鬂h書。卷一三。公孫述傳》:「會有龍出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為符瑞?!?br />2.光采、榮耀?!段倪x。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愛敬盡于一人,光耀究于四海?!?br />3.顯揚(yáng)光大。唐。柳宗元〈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每為一書,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
4.對人儀容的敬稱。宋。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故愿得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br />5.光輝照耀。《文選。左思。蜀都賦》:「若云漢含星,而光耀洪流?!?br />6.比喻恩澤?!秴问洗呵?。孝行覽。孝行》:「愛敬盡于事親,光耀加于百姓?!?/div>
《漢語大詞典》:耿光
光明;光輝;光榮。書·立政:“以覲 文王 之耿光,以揚(yáng) 武王 之大烈。” 孔 傳:“能使四夷賓服,所以見祖之光明,揚(yáng)父之大業(yè)。” 唐 李白 《明堂賦》:“遵先軌以繼作兮,揚(yáng)列圣之耿光。” 宋 王安石 《雙廟》詩:“就死得處所,至今猶耿光。”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蓋 中國 今日,亦頗思?xì)v舉前有之耿光,特未能言,則姑曰左鄰已奴,右鄰且死,擇亡國而較量之,冀自顯其佳勝?!?郭沫若 《紅花崗》詩:“冬來我謁 紅花崗 ,烈士陵園溢耿光?!?/div>
《國語辭典》:光燄  拼音:guāng yàn
光芒。《朱子語類。卷五。性情心意等名義》:「譬如這燭火,是因得這脂膏,便有許多光燄?!挂沧鳌腹庋妗?。
《國語辭典》:精光  拼音:jīng guāng
1.明亮的光芒。《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眾雞鳴而愁予兮,起視月之精光?!埂侗笔贰>砹?。齊高祖神武帝本紀(jì)》:「目有精光,長頭高權(quán),齒白如玉?!?br />2.聲名威望。《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家在于鄭,未嘗得望精光侍謁于前也。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埂稌x書。卷一○○。陳敏傳》:「金聲振于江外,精光赫于揚(yáng)楚。」
3.沒有剩馀?!度辶滞馐贰返谝欢兀骸赣植粫N田,又不會作生意,坐吃山崩,把些田地都弄的精光?!埂独蠚堄斡洝返谝痪呕兀骸覆幌雮€(gè)更頭,四百多銀子又輸?shù)镁狻!挂沧鳌妇铡埂?/div>
《國語辭典》:光氣(光氣)  拼音:guāng qì
1.靈異之氣。漢。王充《論衡。吉驗(yàn)》:「驗(yàn)見非一,或以人物,或以禎祥,或以光氣?!?br />2.光彩、光輝。南朝梁。江淹〈丹砂可學(xué)賦〉:「乘河漢之光氣,騎列星之?色?!?br />3.毒氣。由氯與一氧化碳受光力影響化合而成,為無色氣體,有毒性,人吸之能傷肺致死。
《國語辭典》:光影  拼音:guāng yǐng
1.因光線照射在物體上所產(chǎn)生的影子。如:「光線往高遠(yuǎn)的井口射下,擴(kuò)散成巨大的光影。」
2.特指經(jīng)放映鏡頭所投射出的影像。如:「投影機(jī)的鏡頭不乾凈,使得投射在布幕上的光影顯得相當(dāng)模糊。」
《漢語大詞典》:光晶
(1).光輝;明亮。 唐 吳筠 《舟中夜行》詩:“陰云正飄颻,落日無光晶?!?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有人見豎子在 洛水 中洗馬,頃之,見一物如白練帶,極光晶?!?明 楊慎 《靈菊篇效陸平原》詩:“衡星散光晶,香氣何飄飄。”
(2).指精義。 明 宋濂 《日損齋筆記原序》:“雖或未遑竭其終始而具釋全書,所以發(fā)越其光晶,而疏通其晦塞者?!?/div>
《國語辭典》:精采  拼音:jīng cǎi
精粹出色?!蛾悤?。卷二七。姚察傳》:「尤好研覈古今,諟正文字,精采流贍,雖老不衰?!挂沧鳌妇省?。
《國語辭典》:文采  拼音:wén cǎi
1.絢麗的色澤?!肚f子。馬蹄》:「五色不亂,孰為文采?!挂沧鳌肝牟省埂?br />2.文辭、文才?!稘h書。卷七三。韋賢傳》:「玄成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賢,而文采過之?!埂赌鲜贰>矶?。袁湛傳》:「文采遒艷,從橫有才辯。」也作「文彩」。
《漢語大詞典》:珠璧
(1).珍珠與璧玉。 晉 葛洪 抱樸子·明本:“沙礫無量,而珠璧甚尠;鷹隼屯飛,而鸞鳳罕出?!?錢鍾書 《管錐編·太平廣記·錢可通神》:“賄賂必以其道……否則叱爾嗟來,乞人不屑,珠璧而暗投焉,反致案劍相眄耳?!?br />(2).喻指皎潔的光輝,光亮。 唐 李善 《上〈文選注〉表》:“伏惟陛下經(jīng)緯成德,文思垂風(fēng)。則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希聲應(yīng)物,宣六代之云英?!?宋 陸游 《云門溪上獨(dú)步》詩:“泉響珮環(huán)鳴暗壑,月明珠璧散疏林?!?br />(3).比喻珍貴之物。 宋 蘇軾 《近以月石硯屏獻(xiàn)范子功》詩:“故將屏硯送兩 范 ,要使珠璧棲窗櫺?!?明 胡侍 《真珠船·文選》:“ 漢 魏 六朝,文風(fēng)最盛,士率能言,其採擇所遺,亦多珠璧, 唐 以來,鮮能企及?!?/div>
《漢語大詞典》:疏明
亦作“疎明”。
(1).通達(dá)明智。莊子·應(yīng)帝王:“嚮疾強(qiáng)梁,物徹疏明?!?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物,事也;徹,通也;事能通而開明也?!?成玄英 疏:“鑒物洞徹,疏通明敏?!?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中山 劉穎 士端 ,疎明簡暢; 潁川 韓拯 佐元 ,行備而文。”
(2).簡要明確。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二》:“及 隋 之末年,喪亂蠭起,癰疽潰裂;而 太宗 一旦立法定制,疏明簡直,上下易遵?!?br />(3).疏朗透光。 宋 張耒 《局中晚坐》詩:“高林晚葉漸疎明,雨過 長安 萬屋青?!?元 劉因 《登武陽》詩:“斷虹云淡白,返照雨疎明?!?br />(4).指疏淡的光輝。 宋 朱淑真 《閑步》詩:“乍得好涼宜散步,朦朧新月弄疏明?!?/div>
《漢語大詞典》:輝煥(輝煥,煇煥)
(1).輝煌;鮮明。 南朝 陳 徐陵 《齊國宋司徒寺碑》:“朱樓寳墖,輝煥爭華?!?唐 康駢 劇談錄·玉蕊院真人降:“時(shí)觀者如堵,咸覺煙霏鶴唳,景物輝煥?!?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高闕長廊,金碧輝煥?!?明 沈榜 《宛署雜記·恩澤》:“殿堂輝煥,像位崇嚴(yán),上建 玉皇閣 ,尊道之本也?!?br />(2).指光輝;光彩。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夜明犀,其狀類通天,夜則光明,可照百步;覆繒千重,終不能掩其輝煥?!?br />(3).照耀,映照。太平廣記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蔣琛:“且足下亡 吳 霸 越 ,功成身退,逍遙於五湖之上,輝煥於萬古之后。”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凡服玩,每物皆百二十輿,以錦繡、珠玉為儀衛(wèi)、明器,輝煥三十餘里。” 明 葉子奇 草木子·管窺:“山川之氣,積為列星,光芒輝煥,精之甚也?!?br />煇煥:猶燦爛。隋書·經(jīng)籍志四:“煇煥斌蔚,辭義可觀?!?唐 康駢 劇談錄·玉蕊院真人降:“觀者如堵,咸覺煙霏鶴唳,景物煇煥?!?明 文徵明 《玄墓山探梅倡和詩敘》:“斷云殘雪,下上煇煥?!?/div>
《漢語大詞典》:炎暉(炎暉)
亦作“ 炎輝 ”。
(1).炎熱的陽光。 漢 王粲 《公宴》詩:“涼風(fēng)撒蒸暑,清云卻炎暉?!?唐 項(xiàng)斯 《泛溪》詩:“溪船泛數(shù)里,便覺少炎輝?!?元 吳志淳 《夏日園中清暑》詩:“傍溪卜筑面流水,拂席展簟消炎暉?!?br />(2).指光輝。 漢 劉楨《贈五官中郎將》之四:“明月照緹幕,華燈散炎輝?!?/div>
《漢語大詞典》:英光
(1).明亮有神的目光。 劉半農(nóng) 《琴魂》:“這時(shí)候,他枯黃的顏色,已變做豐腴圓潤的了,兩只昏花的眼睛,已變做英光四射的了?!?br />(2).猶光輝。 謝覺哉 《不惑集·應(yīng)該熟讀而又深思》:“如果說‘沒有我黨二十年艱苦斗爭經(jīng)驗(yàn),就不能有 毛澤東 同志的許多著作和黨中央的許多文件’,那么,這些文件不僅英光灼灼,而且血痕斑斑?!?董必武 《紀(jì)念“二七”四十周年》詩:“雖敗榮猶著,英光永世紅?!?/div>
《漢語大詞典》:靈華(靈華)
(1).靈芝的美稱。《漢書·禮樂志》:“蔓蔓日茂,芝成靈華?!?宋 王圭 《題瑞芝圖》詩:“靈華粲九枝,幽陰吐光怪?!?br />(2).佛教語。天上之妙花。 南朝 梁簡文帝 《七勵(lì)》:“玩靈華於仙掌,度窈窕於飛虹?!眳⒁姟?靈花 ”。
(1).指神靈。 唐 慧凈 《和琳法師初春法集之作》:“因茲仰積善,靈華庶可逢?!?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89673' target='_blank'>《云笈七籤》卷九六:“紛紛靈華散,晃晃煥神庭?!?清 馮桂芬 《題蔡庶常殿齊悼亡詩后》:“靈華自天上,薄謫人間游?!?br />(2).猶光輝。云笈七籤卷八十:“三景吐靈華,晃朗八門開?!?/div>
《漢語大詞典》:靈花(靈花)
(1).佛教語。謂神妙絢麗之天花。 唐 宋之問 《游法華寺》詩:“晨行踏忍草,夜誦得靈花?!?br />(2).泛指神奇的花。 南唐 陳陶 《竹》詩之七:“一溪云母間靈花,似到封侯逸士家?!?span id="pdftkub"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好鳥靈花,燦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