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冬至  拼音:dōng zhì
1.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夜最長,晝最短,南半球則相反。通常落在國歷的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或二十三日。也稱為「冬節(jié)」、「南至」。
2.傳統(tǒng)節(jié)慶之一。因為古人以正月初一到除夕為一年,冬至到下次冬至的前一日為一歲。在冬至這天,中國北方的應(yīng)節(jié)食物為餛飩,南方為湯圓;所以有吃過冬至湯圓便長一歲的說法。民間并有祭祀祖先、神明的風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酒,享祀先祖。官放關(guān)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jié)。」
《漢語大詞典》:冬至點(冬至點)
黃道上最南的一點。冬至這天太陽在這個位置,故稱。
《漢語大詞典》:冬至線(冬至線)
即南回歸線。南緯23°27'的緯線。
分類:南緯緯線
《分類字錦》:歷始冬至(歷始冬至)
后漢書·律歷志》:斗之二十一度,去極至遠也。日在焉而冬至,群物于是乎生,故律首黃鐘,歷始冬至月,先建子時,平夜半。
分類: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