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40詞典 2分類詞匯 138
《國語辭典》:不剌  拼音:bù là
1.語氣詞,無義。元。關(guān)漢卿《拜月亭》第三折:「來波,我怨感我合硬咽;不剌,你啼哭你為甚迭?!乖7蹲影病吨袢~舟。楔子》:「我看起來,你穿著這破不剌的舊衣,擎著這黃甘甘的瘦臉,必是來投托俺家?guī)煾傅??!挂沧鳌覆粡啤埂ⅰ覆簧场?、「不喇」?br />2.語尾助詞。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一折:「對門間壁都有些酸辣氣味,只是俺一家兒淡不剌的?!?/div>
《漢語大詞典》:來著(來著)
助詞。用在句末,表示曾經(jīng)發(fā)生過什么事情。紅樓夢第四六回:“他必定也幫著説什么來著?” 老舍 《二馬》第二段八:“﹝ 溫都大太 ﹞走過來跪在地毯上,把狗抱起來,問它和 馬先生 干什么玩來著。”
《國語辭典》:來頭(來頭)  拼音:lái tou
1.來歷、原由。如:「他這些話是有來頭的,是沖著咱們說的?!埂段饔斡洝返诙换兀骸讣热绱苏f,也是個有來頭的,我這敝處,卻無賣眼藥的?!?br />2.情勢?!都t樓夢》第一○五回:「眾人看見來頭不好,也有躲進里面屋里的,也有垂手侍立的?!?br />3.趣味。如:「這種游戲還有什么來頭?」
《漢語大詞典》:語助(語助)
即助詞。語言中不表示實在意義的虛詞。禮記·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聞也” 漢 鄭玄 注:“居讀為 姬 姓之 姬 , 齊 魯 之間語助也?!?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中:“上指門額問 普 ( 趙普 )曰:‘何不秪書“朱雀門”,須著“之”字安用?’ 普 對曰:‘語助?!?太祖 大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郭沫若 《斷斷集·屈原時代》:“凡用‘焉哉乎也’為語助的這種文體,在現(xiàn)今看來雖然是文言,而在 春秋 、 戰(zhàn)國 時卻是白話。”
《漢語大詞典》:詮詞(詮詞)
猶助詞。 章炳麟 《再與劉光漢書》:“又説文訓(xùn)欥為詮詞,此亦自成一種,如聿、曰、欥、謂等字,有時為意中擬議而非實行于言,則皆當以詮詞目之。《公羊傳》云:‘王者孰謂?謂 文王 也?!恕^’字非明有語言,與尋常用為動詞者有別,則所謂詮詞者也?!?/div>
分類:助詞
《漢語大詞典》:吉列
助詞。置于形容詞之后,以強調(diào)事物之性狀。 元 喬吉 《水仙子·嘲少年》曲:“紙糊鍬輕吉列枉折尖,肉膘膠乾支剌有甚粘!”
《國語辭典》:至于(至於)  拼音:zhì yú
1.講到、提起。為轉(zhuǎn)換話題,談到有關(guān)或附帶事項時所用的連接詞?!墩撜Z。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也作「至如」、「至若」。
2.到達?!墩撜Z。學(xué)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
《國語辭典》:向來(向來)  拼音:xiàng lái
1.一向、從來。宋。陳師道〈送趙承議〉詩:「穎水向來須好句,道山今日有宗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小的妻子向來與小的爭競口舌,彆氣歸家?!?br />2.以后、后來。晉。干寶《搜神記》卷一六:「都督云:『頭覺微痛?!幌騺磙D(zhuǎn)劇,食頃便亡?!?br />3.剛才?!度龂?。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固?。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國語辭典》:去來(去來)  拼音:qù lái
來,語尾助詞,無義。去來指去的意思。宋。劉過〈沁園春。斗酒彘肩〉詞:「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閣開?!埂段饔斡洝返诙呕兀骸父绨?,知道是甚緣故,我們且去來。」
《國語辭典》:有神  拼音:yǒu shén
1.奇妙不可測,好像有神明從旁幫助。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精神圓足。如:「他的眼睛炯炯有神?!?/div>
《漢語大詞典》:一出
(1).謂出生或出現(xiàn)一次。《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數(shù)年不食。” 晉 葛洪 抱樸子·金丹:“ 老子 授之於 元君 , 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謂出行或出來任事。“一”,語氣助詞。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故 子貢 一出,存 魯 、亂 齊 、破 吳 、彊 晉 而霸 越 ?!?宋 陸九淵 《陸修職墓表》:“介其鄉(xiāng)之賢者致禮以延公,公卻之再三,請益固,公為一出, 桐嶺 學(xué)者於是變而樂義理之言?!?br />(3).完全出于。史記·呂太后本紀:“元年,號令一出太后。”
(4).一番。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xué):“有人道上見者,問云:‘公何處來?’答曰:‘今日與 謝孝 劇談一出來?!?br />(5).猶一套。景德傳燈錄·潭州云巖曇晟禪師:“ 藥山 乃又問:‘聞汝解弄師子,是否?’師曰:‘是。’……曰:‘我亦弄得。’師曰:‘和尚弄得幾出?’曰:‘我弄得一出?!?br />(6).傳奇劇本結(jié)構(gòu)上的一個段落。《醒世姻緣傳》第六九回:“擺酒唱戲,公同餞行。當中坐首席的點了一本《荊釵》,找了一出《月下斬貂蟬》,一出《獨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漢語大詞典》:也哉
語氣助詞。表感嘆。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 宋 蘇軾 《范增論》:“ 增 不去, 項羽 不亡,亦人杰也哉!” 明 劉基 《春秋明經(jīng)·筑郿大無麥禾臧孫辰告糴于齊新延廄》:“夫國以民為本,而民以食為本,可不相時而輕用其力也哉!”
《國語辭典》:有命  拼音:yǒu mìng
1.有天命者,古代以為天命之所歸為天子?!稌?jīng)。咸有一德》:「皇天弗保,監(jiān)于萬方,啟迪有命?!埂对娊?jīng)。大雅。大明》:「天監(jiān)在下,有命既集?!?br />2.既定的命運?!墩撜Z。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br />3.保有生命。如:「大伙要想有命離開這險地,務(wù)必同心協(xié)力。」
《漢語大詞典》:乎哉
(1).語氣助詞。表感嘆。《論語·憲問》:“子曰:‘ 賜 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后漢書·郭泰傳:“ 林宗 起拜之曰:‘卿賢乎哉!’因勸令學(xué),卒以成德?!?br />(2).語氣助詞。表疑問。孟子·梁惠王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3).語氣助詞。表設(shè)問或反詰。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將可乎哉?殆必不可?!?span id="m6mypjt" class="book">《論語·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span id="stys6ly" class="book">《后漢書·李法傳》:“鄙夫可與事君乎哉?茍患失之,無所不至?!?明 劉基 《書善最堂卷后》:“夫立言以明道,而求言於人者,將以正己之所學(xué),言可以茍乎哉?”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鄭蘇年師:“果爾則編修亦褊人耳,所論撰又足據(jù)乎哉!”
(4).語氣助詞。表祈使。 唐 韓愈 《送董邵南序》:“ 董生 勉乎哉!”
《漢語大詞典》:言歸(言歸)
(1).回歸。言,助詞。《詩·周南·葛覃》:“言告師氏,言告言歸。”一說為我歸。 毛 傳:“言,我也?!?唐 道宣 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四·玄奘:“ 奘 少離桑梓,白首言歸,訪問親故,零落殆盡?!?清 萬壽祺 《答武進劉十》詩:“亂瘼何畤已?言歸耕墓田?!?清 方文 《舟次三山》詩:“泊泊歲將暮,言歸尚未能?!?br />(2).《詩·周南·葛覃》有“言告言歸”之句,因以“言歸”指詩·葛覃篇。 宋 蘇軾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放隊》:“羽觴湛湛,方陳《既醉》之詩,鼉鼓淵淵,復(fù)奏‘言歸’之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