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40詞典 2分類詞匯 138
《漢語大詞典》:乎爾(乎爾)
(1).語氣助詞。表感嘆。論語·述而:“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孟子·盡心下:“由 孔子 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遠(yuǎn)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 趙岐 注:“乎爾者,嘆而不怨之辭也?!?br />(2).語氣助詞。表詢問。《穀梁傳·莊公三十年》:“何善乎爾?”
《漢語大詞典》:忽諸(忽諸)
(1).一下子;忽然。諸,助詞。《左傳·文公五年》:“ 臧文仲 聞 六 與 蓼 滅,曰:‘ 皋陶 、 庭堅 不祀忽諸。德之不建,民之無援,哀哉!’”
(2).指忽然而亡。南齊書·王僧虔傳:“亡兄之胤,不宜忽諸,若此兒不救,便當(dāng)回舟謝職,無復(fù)游宦之興矣。”資治通鑒·秦始皇二十五年:“臣 光 曰:‘ 燕丹 不勝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 秦 ,輕慮淺謀,挑怨速禍,使 召公 之廟不祀忽諸,罪孰大焉!’” 胡三省 注:“忽諸,言忽然而亡也?!?/div>
《漢語大詞典》:顯允(顯允)
(1).英明信誠。《詩·小雅·采芑》:“顯允 方叔 ,伐鼓淵淵。” 孔穎達(dá) 疏:“顯,明;允,信?!?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88648' target='_blank'>《文選·潘尼〈贈陸機(jī)出為吳王郎中令〉詩》:“顯允 陸生 ,於今尠儔?!?張銑 注:“言 機(jī) 有明信之德,於今少匹也?!?br />(2).顯揚(yáng)。允,語氣助詞。 漢 蔡邕 《朱公叔鼎銘》:“悉心臣事,用媚天子,顯允其勛績?!?/div>
《漢語大詞典》:趁取
亦作“趂取”。
(1).猶獲取。 唐 裴铏 《傳奇·盧涵》:“ 涵 大恐栗,方悟怪魅,遂擲出戶,解小馬而走。青衣連呼數(shù)聲,曰:‘今夕事,須留郎君一宵,且不得去。’知勢不可,又呼:‘東邊 方大 ,且與我趁取遮郎君?!砺劙亓种杏幸淮鬂h,應(yīng)聲甚偉?!?br />(2).猶趁著。取,助詞。 宋 張耒 《明道雜志》:“又有一官人談?wù)Z好文。嘗謁一班行,臨退,揖而前曰:‘未敢款談,旦夕專候宇下。’班行作色曰:‘何如趂取今日晴暖説了。’而此官人了不解?!?清 洪升 《長生殿·收京》:“春深四野農(nóng)事早,恰趁取甲兵初釋。” 清 陳維嵩 《望梅·春城望紙鳶》詞:“正偷將殘線,趂取新晴,恣情游賞。”
分類:獲取助詞
《漢語大詞典》:乎來(乎來)
語氣助詞。用于句末,表疑問和感嘆。孟子·離婁上:“﹝ 伯夷 ﹞聞 文王 作,興曰:‘盍歸乎來?’”孟子·盡心下:“ 孔子 在 陳 曰:‘盍歸乎來?’”一説“來聲,矣聲通”,“來”讀為“矣”。參閱 章炳麟 新方言·釋詞。
《漢語大詞典》:取將(取將)
拿取。將,助詞。 唐 韓愈 《調(diào)張籍》詩:“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 宋 范成大 《臘月村田樂府·爆竹行》:“節(jié)間汗流火力透,健僕取將仍疾走?!?潘飛聲 《題披秘石門》詩:“惑恐太陰黑,六丁下取將?!?/div>
分類:助詞
《國語辭典》:有夏  拼音:yǒu xià
1.古時習(xí)慣于朝代之上加「有」字,故稱夏朝為「有夏」?!稌?jīng)。召誥》:「我不可不監(jiān)于有夏,亦不可不監(jiān)于有殷?!埂稇?zhàn)國策。秦策一》:「湯伐有夏,文王伐崇。」
2.中國?!稌?jīng)。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閎夭?!?/div>
《漢語大詞典》:也邪
語氣助詞。表疑問。莊子·齊物論:“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漢語大詞典》:言觀(言觀)
看。言,助詞。《詩·小雅·庭燎》:“君子至止,言觀其旂?!?span id="y6hmbxa" class="book">《后漢書·皇后紀(jì)贊》:“美‘好逑’,稱‘歸妹’。祁祁皇孋,言觀貞淑?!?/div>
分類:助詞
《漢語大詞典》:靖言
安靜地。言,助詞。魏書·世宗宣武帝紀(jì):“貴游之胄,嘆同子衿,靖言念之,有兼愧慚?!眳⒁姟?靜言 ”。
《國語辭典》:靜言(靜言)  拼音:jìng yán
巧言?!稌?jīng)。堯典》:「靜言庸違,象恭滔天?!?/div>
《國語辭典》:耳矣  拼音:ěr yǐ
語句終了的助詞?!肚f子。人間世》:「雖然,止是耳矣。」
《漢語大詞典》:聿懷(聿懷)
《詩·大雅·大明》:“維此 文王 ,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表脖局~,然后人常以“聿懷”為語典,用為篤念之意。 漢 班固 《典引》:“蓋用昭明夤畏,承聿懷之福?!?宋 沈遼 《秦望閣》詩:“緬想 仲蔚 隱,聿懷 安石 清。”
《漢語大詞典》:萃止
聚集。止,語尾助詞。《詩·陳風(fēng)·墓門》:“墓門有梅,有鴞萃止?!?毛 傳:“萃,集也?!?span id="s2cibjg" class="book">《周書·儒林傳·沈重》:“所望鳳舉鴻翻,俄而萃止?!?宋 蘇軾 《答孔毅父》:“日至陽長,仁者履之,百順萃止。”
《漢語大詞典》:于濟(jì)(於濟(jì))
猶接濟(jì)。於,助詞。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二折:“一日十二個時辰常忍饑,哥哥行并不敢半句兒求於濟(jì)?!?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你欺負(fù)呵則欺負(fù)咱,你於濟(jì)呵則於濟(jì)誰?!?/div>
《漢語大詞典》:甫爾(甫爾)
初始。爾,語末助詞。《南齊書·豫章文獻(xiàn)王傳》:“公臨蒞甫爾,英風(fēng)惟穆。 江 、 漢 來蘇,八州慕義?!?span id="cunwaqg" class="book">《周書·宇文神舉傳》:“平定甫爾,民俗澆訛,豪右之家,多為姦猾?!?/div>
分類:初始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