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豪賊(豪賊)
(1).勢力強大的盜賊。
(2).蔑稱農(nóng)民起義人物。 宋 葉適 《故知廣州薛公墓志銘》:“自 宣和 失馭,天下安土樂業(yè)之民皆化為盜賊……積四年,平豪賊百七十部?!?/div>
《漢語大詞典》:豪友
有地位和勢力的朋友。后漢書·獨行傳·范冉:“子前在 考城 ,思欲相從,以賤質(zhì)自絶豪友耳?!?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卷上:“ 長安 富民 王元寶 、 楊崇義 、 郭萬金 等,國中巨豪也。各以延納四方多士,競於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於門下,每科場文士集於數(shù)家,時人目之為豪友?!?/div>
《漢語大詞典》:豪植
謂豪門私自培植勢力。 漢 賈誼 《新書·請封建子弟疏》:“諸侯猶且人恣而不制,豪植而大強, 漢 法不得行矣?!?/div>
《漢語大詞典》:沉滓
沉淀物;沉在水中的渣滓。也喻消失的落后腐朽的事物和反動思潮或勢力。例如:《沉滓的泛起》——魯迅。
《漢語大詞典》:憑侮(憑侮)
侵侮。指侵略勢力。 宋 葉適 《始論一》:“然而憑侮不除,芽蘗終在,小人因其閒隙,倡復(fù) 燕 之謀,前釁始鋤,后禍隨出,民心未變,而國家之守離矣?!?/div>
分類:侵略勢力
《國語辭典》:勢頭(勢頭)  拼音:shì tóu
1.勢力、聲勢?!缎咽篮阊?。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那老兒與一官宦人家薄薄里有些瓜葛,冒著他的勢頭,專在地方上嚇詐人的錢財,騙人酒食。」《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四:「其夫假勢頭已過,早已發(fā)作不出了?!?br />2.情勢?!度龂萘x》第三九回:「且說李典見勢頭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時,火光中一軍攔住。」《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見勢頭勇猛,正要逃走?!?/div>
《漢語大詞典》:劇虜(劇虜)
勢力強大的敵寇。后漢書·耿弇傳:“ 陳俊 謂 弇 曰:‘劇虜兵盛,可且閉營休士,以須上來?!?明 朱鼎《玉鏡臺記·召太真》:“劇虜驍夷皆授首,狂夫犯順敢攖鋒?!?/div>
《漢語大詞典》:偽化
謂為敵偽勢力所控制。 劉篤慶 《把敵人擠出蒲閣寨》:“ 蒲閣寨 是敵人一個中心據(jù)點,周圍三十里以內(nèi)的村莊,都被偽化了?!?/div>
分類:勢力控制
《國語辭典》:好欺負(好欺負)  拼音:hǎo qī fù
個性弱、勢力小,容易受欺壓。如:「你別以為我好欺負,要知道狗急也會跳墻!」
《國語辭典》:新潮流  拼音:xīn cháo liú
新傳入或新產(chǎn)生的思想勢力。如:「崇尚自然是化妝品業(yè)的新潮流?!?/div>
《國語辭典》:附庸國(附庸國)  拼音:fù yōng guó
為保護本國的安全,屈服于他國的勢力,任由其指揮的國家,稱為「附庸國」。
《漢語大詞典》:招喻
亦作“ 招諭 ”。 指帝王招撫敵對勢力的諭旨。亦指以帝王名義對敵對勢力進行招撫。三國志·魏志·劉放傳:“ 放 善為書檄,三祖詔命有所招喻,多 放 所為?!?span id="wxg2h2z" class="book">《北史·魏紀(jì)一·太祖道武帝》:“帝以 中山 城內(nèi)為 普隣 所脅,乃招喻之?!?span id="djjwy2l"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六年》:“上復(fù)遣人招諭 苑君璋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一:“又命戶部侍郎 王永鰲 招諭之?!?/div>
《漢語大詞典》:霸官
強橫有勢力的官吏。 唐 孟郊 《吊元魯山》詩:“食名皆霸官,食力乃 堯 農(nóng)?!?/div>
《國語辭典》:有錢有勢(有錢有勢)  拼音:yǒu qián yǒu shì
有錢財又有勢力。《水滸傳》第三回:「他又有錢有勢。當(dāng)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討錢來還他?!?/div>
《國語辭典》:羽翮已就  拼音:yǔ hé yǐ jiù
比喻已得到輔佐的人才,勢力已經(jīng)鞏固壯大。《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也作「羽翼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