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耍燕九
亦作“ 耍煙九 ”。 舊時 北京 人正月十九日游集于西郊 白云觀 ,稱“耍燕九”。又稱燕九節(jié)。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場:“﹝正月﹞十九日集 白云觀 ,曰耍燕九,彈射走馬焉?!?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畿輔·淹九:“京師正月燈市,例以十八日收燈,城中游冶頓寂。至次日,都中士女傾國出城西郊所謂 白云觀 者,聯(lián)袂嬉游,席地布飲,都人名為耍煙九,意以為火樹星橋甫收聲彩,而以煙火得名耳?!?/div>
《漢語大詞典》:耍青
踏青。 明 朝時 北京 人對端午郊游的俗稱。日下舊聞考·風俗·五月引 明 胡胤嘉 《柳堂遺集》:“都人以五日游為耍青,十日游為送青。”
《漢語大詞典》:漱芳亭
亭名。在 北京市 朝陽門 外,為 元 道士 吳全節(jié) 所建。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漱芳亭:“初, 燕 地未有梅花, 吳閒閒 宗師 全節(jié) 時為嗣師,新從 江 南移至,護以穹廬,扁曰‘漱芳亭’。”
《漢語大詞典》:仁佛閣(仁佛閣)
遼 代名勝。在今 北京 西郊 香山 ,現(xiàn)僅存遺址。 明 沈榜 《宛署雜記·山川》:“ 仁佛閣 在 香山寺 后最高處。 遼 時游玩之所,今存遺址。”
《漢語大詞典》:少年中國學會
1919年7月由李大釗、王光祈等在北京發(fā)起成立。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chuàng)造“少年中國”。總會設北京(1924年遷往南京),南京、成都和法國巴黎設分會。會務活動有出版刊物、講演、學術討論等。1925年底,因會員嚴重分化而停止活動。
《國語辭典》:上口字  拼音:shàng kǒu zì
戲曲中照舊讀而不念北平音的字。如平劇、昆曲中,將北平話的「生」(ㄕㄥ)讀為(ㄕㄣ)、「燈」(ㄉㄥ)讀為(ㄉㄣ)。
《國語辭典》:三希堂  拼音:sān xī táng
清高宗珍藏王羲之、王獻之、王珣墨跡的地方,稱為「三希堂」。位于北平故宮內養(yǎng)心殿西室。
《漢語大詞典》:開國大典
油畫。董希文作。畫面為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情景。毛澤東手持講演稿居中,左側有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宋慶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右側可見天安門廣場上舉著紅旗的人群。
《國語辭典》:藍青官話(藍青官話)  拼音:lán qīng guān huà
藍青,比喻不純粹。故夾雜方言語調的官話,稱為「藍青官話」。如:「這人滿口藍青官話,可知不是本地人?!?/div>
《漢語大詞典》:將軍炭(將軍炭)
舊時 北京 風俗,用紅籮炭末塑制成將軍形,歲暮植于門之兩旁。后亦名“彩妝”。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三十日歲暮……門旁植桃符板,將軍炭,貼門神?!?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歲暮雜務》:“除夕為尊親師長辭歲歸而盥沐,祀祖祀神接灶,早貼春聯(lián)掛錢,懸門神屏對,插脂麻秸,立將軍炭,闔家團拜。”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下:“凡宮中所用紅籮炭,皆 易州 山中硬木燒成,運至紅籮廠,按尺寸鋸截,編小圓荊筐,用紅土刷筐而成,故曰紅籮炭。每根長尺許,圓徑二三寸不一。又用炭末塑造將軍或仙童、 鐘馗 ,各成對,高三尺,金裝綵畫如門神,黑面黑手,以存炭制,名曰‘綵妝’?!?/div>
《國語辭典》:京片子  拼音:jīng piàn zi
北平話。如:「從小生長在北平的人能說得一口京片子?!?/div>
《國語辭典》:京油子  拼音:jīng yóu zi
舊時稱世故油滑的北京人士?!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六二回:「這個會辦,生得一張小白臉兒,又是那么打扮,倒很像京油子;可惜說起話來,是湖南口音?!?/div>
《漢語大詞典》:京原鐵路
從北京到原平。長419千米。北京通往山西的鐵路干線,對山西煤炭外運起重要作用。1971年通車。
《漢語大詞典》:京都八景
指 北京 的八大名勝:薊門煙樹、金臺夕照、太液晴波、瓊島春陰、玉泉垂虹、西山霽雪、盧溝曉月、居庸迭翠?;蚝稀澳相笄镲L”、“東郊時雨”而為“京都十景”。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古薊門》:“ 薊邱 舊有樓館并廢,但門存二土阜,旁多林木,蓊郁蒼翠。京師八景有‘薊門煙樹’,即此?!?/div>
《漢語大詞典》:京廣鐵路
從北京經(jīng)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到廣州。途經(jīng)冀、豫、鄂、湘、粵五省。長2302千米。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后,原京漢、粵漢兩鐵路接軌后改今名。已建成復線。鄭州-武漢段和衡陽-廣州段已實現(xiàn)電氣化。是中國南北交通大動脈,全國鐵路網(wǎng)的縱軸,客貨運最繁忙的干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