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313
詞典
23
分類詞匯
269
其它
21
共269,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分類詞匯
(續(xù)上)
京哈鐵路
京話
京沈鐵路
京八寸
景泰藍
精忠廟
金臺夕照
金鰲玉蝀
毛大戶
亂歲日
老頭兒樂
盧溝曉月
盧延讓
林語堂
《漢語大詞典》:
京哈鐵路
從北京經(jīng)天津、河北秦皇島、遼寧沈陽、吉林長春到黑龍江哈爾濱。全長1388千米。其中北京至沈陽段也稱京沈鐵路,沈陽至哈爾濱段與哈大鐵路并軌。是聯(lián)接東北鐵路網(wǎng)和關內(nèi)鐵路網(wǎng)的最主要通道,中國客貨運最為繁忙的鐵路干線之一。
分類:
北京
經(jīng)天
天津
遼寧沈陽
黑龍江
《國語辭典》:
京話(京話)
拼音:
jīng huà
舊都北平通行的語言。《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四回:「黃胖姑是紹興人,因為在京年久,說的一口好京話?!?/div>
分類:
北京
話
《漢語大詞典》:
京沈鐵路
從北京經(jīng)天津到遼寧沈陽。長859千米。分段筑成。其中1881年興建的唐胥(唐山礦區(qū)至胥各莊)段長10千米,為中國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1912年全線通車。初名京奉鐵路,1928年改北寧鐵路。1949年后改今名。現(xiàn)與沈哈鐵路合稱京哈鐵路。
分類:
北京
經(jīng)天
天津
遼寧沈陽
千米
分段
《國語辭典》:
京八寸
拼音:
jīng bā cùn
舊時流行于北平的旱煙袋。長約八寸。《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四回:「又在懷里掏出一枝京八寸,裝出蘭花煙,自己抽著了?!?/div>
分類:
流行
北京
八寸
旱煙袋
《國語辭典》:
景泰藍(景泰藍)
拼音:
jǐng tài lán
以琺瑯質涂于銅器表面,再經(jīng)窯爐烘焙,燒成各種花紋的工藝品。創(chuàng)始于土耳其,元代由阿拉伯人傳入中國。明代景泰年間于北京大量制造,且當時以藍釉最為出色,因而得名。制品有瓶、碗、煙具等。
分類:
北京
著名
特種工藝
《漢語大詞典》:
精忠廟(精忠廟)
清 代 北京 戲曲藝人的團體。性質略似解放前的梨園公會。會首(或稱廟首)數(shù)人,由 清 廷內(nèi)務府加委,帶有半官性質。名演員 高朗亭 、 程長庚 等曾先后擔任會首多年。由于機構設在 精忠廟 內(nèi),因以廟名作為會名。
分類:
北京
戲曲
曲藝
藝人
團體
性質
解放
梨園
公會
《漢語大詞典》:
金臺夕照(金臺夕照)
舊時 北京 十景之一。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黃金臺》
:“都城 黃金臺 ,出 朝陽門 循濠而南,至東南角,巋然一土阜是也。日薄崦嵫,茫茫落落,弔古之士,登斯臺者,輒低回睠顧,有千秋靈氣之想。京師八景有曰‘金臺夕照’,即此?!?/div>
分類:
北京
《國語辭典》:
金鰲玉蝀(金鰲玉蝀)
拼音:
jīn áo yù dòng
位于北平西苑內(nèi)的橋,跨太液池,為北海與中海的分界。
分類:
北京
北海
中海
《漢語大詞典》:
毛大戶
明 代 北京 方言。指狐。 明 沈榜
《宛署雜記·民風二》
:“鼠曰夜磨子;狐曰毛大戶?!?/div>
分類:
北京
《漢語大詞典》:
亂歲日(亂歲日)
舊時 北京 稱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到除夕為“亂歲日”。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亂歲日》
:“二十五日至除夕傳為亂歲日。因灶神已上天,除夕方旋駕,諸兇煞俱不用事。多於此五日內(nèi)婚嫁,謂之百無禁忌?!?/div>
分類:
北京
農(nóng)歷
除夕
《漢語大詞典》:
老頭兒樂(老頭兒樂)
北京 夏季上市的一種甜瓜。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甜瓜》
:“五月下旬,則甜瓜已熟,沿街吆賣。有旱金墜,青皮脆、羊角蜜、哈蜜酥、倭瓜瓤、老頭兒樂各種。”
分類:
北京
夏
上市
甜瓜
《國語辭典》:
盧溝曉月(盧溝曉月)
拼音:
lú gōu xiǎo yuè
燕京八景之一。因雄偉壯麗的盧溝橋在曙光未露,明月映照下,風景絕美而得名。
分類:
燕京
八景
盧溝橋
北京
《漢語大詞典》:
盧延讓
唐朝范量(現(xiàn)在北京附近)人。他的《苦吟》詩前四句是:“莫話詩中事,詩中難更無,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div>
分類:
唐朝
現(xiàn)在
北京
附近
《國語辭典》:
林語堂(林語堂)
拼音:
lín yǔ táng
人名。(西元1895~1976)福建龍溪人,為二十世紀享譽國際的著名學者及作家。學識淵博,精通英文,才智杰出,著作等身,望重士林,譽滿國際。著有《開明英文文法》、《生活的藝術》、《京華煙云》、《中國與印度的智慧》、《無所不談合集》等。編有《林語堂漢英辭典》。
分類:
作家
早年
留學
美國
德國
北京
北京大學
大學
女子
師范大學
教授
廈門
學文
文科
主任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