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詞典 5分類詞匯 13
《國語辭典》:南亞(南亞)  拼音:nán yà
亞洲南部地區(qū)。指喜馬拉雅山以南的地區(qū),包含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馬爾地夫等國家。
《國語辭典》:東南亞國協(xié)(東南亞國協(xié))  拼音:dōng nán yà guó xié
為解決東南亞問題而組成的一個國際政治組織。包括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汶萊六個會員國,及美、加、日、韓、澳、紐、歐體七個對話夥伴,每年七月召開外長會議,討論有關(guān)該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等重要事項(xiàng)。如:「東南亞國協(xié)是區(qū)域性的國際組織?!?/div>
《國語辭典》:東南亞(東南亞)  拼音:dōng nán yà
亞洲東南部地區(qū),包括越南、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東帝汶等國。
《漢語大詞典》: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
簡稱“東盟”。東南亞地區(qū)性國際組織。1967年8月在泰國曼谷成立。成員有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越南為觀察員。宗旨是,協(xié)調(diào)東盟各國之間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關(guān)系,把東盟建設(shè)成和平、自由的中立區(qū)和經(jīng)濟(jì)集團(tuán),在軍事上建立雙邊或多邊協(xié)作。
《高級漢語詞典》:南亞次大陸  拼音:nán yà cì dà lù
也叫“印巴次大陸”或簡稱“次大陸”。面積約 410 萬平方公里。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南臨印度洋。北為高山區(qū)域,中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為德干高原。人口近 8 億,使用 200 余種語言。次大陸上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
《國語辭典》:恒河(恆河)  拼音:héng hé
Ganges River
河川名。發(fā)源于喜馬拉雅山南麓,南流經(jīng)印度平原,再東流與雅魯藏布江會合,注入孟加拉灣,全長二千七百公里,為印度重要河川。
《國語辭典》:印度  拼音:yìn dù
India
國名。位于亞洲南部,介于孟加拉灣與阿拉伯海之間。參見「印度共和國」條。
《國語辭典》:不丹  拼音:bù dān
Bhutan
國名。位于中亞,為喜馬拉雅山麓的獨(dú)立王國。參見「不丹王國」條。
《漢語大詞典》:泰東(泰東)
猶極東。泛指 東亞 、 南亞 、 東南亞 各國。 梁啟超 《論民族競爭之大勢》:“其( 美國 )奪 菲 島也,實(shí)將以 馬尼剌 為 美國 一支店,以壓倒 香港 、 新加坡 而為泰東之主人翁也。” 章炳麟 《五無論》:“若泰東諸國則不然。中原、 遼瀋 、 日本 、 朝鮮 ,雖與 俄國 同時無政府, 東亞 之民,猶為 俄 人所蹂躪也。”
《國語辭典》:西亞(西亞)  拼音:xī yà
位于印度半島與地中海東岸之間,地處亞、歐、非三洲交接地帶。包含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土耳其、賽普勒斯、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約旦、巴林、卡達(dá)、阿曼、阿拉伯聯(lián)合大公國等國家。境內(nèi)蘊(yùn)藏石油豐富,產(chǎn)量約占全球石油生產(chǎn)的三分之一,對世界經(jīng)濟(jì)的盛衰,具有重要影響,故列強(qiáng)環(huán)伺,戰(zhàn)爭頻仍。
《漢語大詞典》:泰東西(泰東西)
泛指 歐 美 和 東亞 、 南亞 、 東南亞 各國。《冷眼觀》第十七回:“怎么變法圖強(qiáng),是泰東西一件極文明的事,諸大臣中又沒有顯露甚么極力反對的意見,何以要叫我用出野蠻手段來,拿兵力去壓制他們呢?” 嚴(yán)復(fù) 《中俄交誼論》:“果如是也,不特 俄 人之交可以歷久而不渝,即泰東西各國亦將從容揖讓?!?/div>
《國語辭典》:斯里蘭卡(斯里蘭卡)  拼音:sī lǐ lán kǎ
Sri Lanka
國名。位于南亞,印度半島的東南方,為印度洋上的島國。參見「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條。
《國語辭典》: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拼音:mèng jiā lā rén mín gòng hé guó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
國名。位于南亞東北部,西、北、東三面與印度接壤,東南與緬甸為鄰,南瀕孟加拉灣。面積約十四萬三千九百九十八平方公里,人口約一百一十二萬。首都為達(dá)卡(Dha-ka)。信仰伊斯蘭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孟加拉語。原為東巴基斯坦,西元一九七一年獨(dú)立,訂十二月二十六日為國慶日。農(nóng)業(yè)為主要經(jīng)濟(jì),黃麻居世界第一位,另產(chǎn)茶葉、甘蔗、椰子等。幣制為Taka。簡稱為「孟加拉」。
《國語辭典》: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  拼音:sī lǐ lán kǎ mín zhǔ shè huì zhǔ yì gòng hé guó
The Democratic Socialist of Sri Lanka
國名。位于南亞,印度半島的東南方,為印度洋上的島國。面積六萬五千六百一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七百四十萬。首都為可倫坡(Colombo)。國內(nèi)兩個主要的民族為僧伽羅族和泰米爾族,大多信仰佛教或印度教,主要語言為錫蘭語和英語。原為英國殖民地,西元一九四八年二月四日獨(dú)立,國號「錫蘭」,所以訂二月四日為國慶日。一九七二年改國名為「斯里蘭卡共和國」,一九七八年再度修憲,改國號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幣制為Ceylon Rupee。簡稱為「斯里蘭卡」。
《國語辭典》:佤語(佤語)  拼音:wǎ yǔ
佤人使用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分布在云南和緬甸。基本語序?yàn)橹髡Z、謂語、賓語。人稱代名詞有單數(shù)、雙數(shù)和多數(shù)的區(qū)分。大部分的語詞由單音節(jié)的語根構(gòu)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