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214,分28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南朝狂客帽
淮南招隱(又作:淮南春草賦 ...)
長弓射
南越書生(又作:系南越)
南入箕潁
城南古樹
尺布堪逢,斗粟堪舂
一斗粟
楚甲南來
江南處士星
南郭吹竽(又作:伎同南郭)
江南花落(又作:花落江南)
汝南評(又作:月旦汝南)
道南宅
王粲南登
典故
落帽風(fēng)
  
落烏紗
 
西風(fēng)吹帽
 
龍山帽
 
風(fēng)落帽
  
龍山客
 
落帽人
 
孟嘉帽
 
吹烏帽
  
龍山宴
 
龍山吹帽
 
登高落帽
  
墮帽
  
龍山勝集
 
重陽帽
  
驚烏帽
 
龍山對孟嘉
 
帽受西風(fēng)
 
烏帽任風(fēng)吹
 
參軍吹帽
 
參軍往事
 
吹墮白綸巾
 
吹帽狂司馬
 
墮輕帽
 
客帽欺風(fēng)
 
老嘉破帽
 
龍山置酒
 
帽逐秋風(fēng)
 
孟嘉吹帽
 
孟嘉狂醉
 
山頭吹帽
 
山頭落帽
 
損帽
 
醉里烏紗
 
登高龍山
 
驚飆捲烏紗
 
南朝狂客帽
 
鳥帽落
 
破帽驚吹
 
破帽戀頭
 
烏帽風(fēng)里墜
 
烏紗隨風(fēng)
 
無帽厭西風(fēng)

相關(guān)人物
孟嘉
 
桓溫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一百十二〈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20~2~
君諱嘉,字萬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稱,仕吳司馬。祖父揖,元康中為廬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陽縣,子孫家焉,遂為縣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馬長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閨門孝友,人無能閒,鄉(xiāng)閭稱之。沖默有遠量,弱冠儔類咸敬之。同郡郭遜,以清操知名,時在君右,常嘆君溫雅平曠,自以為不及。遜從弟立,亦有才志,與君同時齊譽,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聲流京邑。太尉潁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陜之重,鎮(zhèn)武昌,并領(lǐng)江州,辟君部廬陵從事。下郡還,亮引見,問風(fēng)俗得失,對曰:「嘉不知。」還傳當問從吏。亮以麈尾掩口而笑。諸從事既去,喚弟翼語之日:「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咕绒o出外,自除吏便步歸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歡樂,怡怡如也。旬有馀,更版為勸學(xué)從事。時亮崇脩學(xué)校,高選儒官,以君望實,故應(yīng)尚德之舉。太傅河南褚,簡穆有器識,時為豫章太守。出朝宗。亮正旦大會,州府人士,率多時彥君在坐次甚遠。裒問亮:「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云在坐,卿但自覓。裒歷觀,遂指君謂亮曰:「將無是邪?!沽列廊欢?,喜裒之得君,奇君為裒之所得,乃益器焉。舉秀才,又為安西將軍庾翼府功曹,再為江州別駕巴丘令,征西大將軍譙國桓溫參軍。君色和而正,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佐畢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吹君帽墮落。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覺,良久如廁。溫命取以還之。廷尉太原孫盛為咨議參軍,時在坐。溫命紙筆,令嘲之。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君歸見嘲,笑而請筆作荅。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坐嘆之。
《晉書》卷九十八〈桓溫列傳·孟嘉〉~2580~
孟嘉字萬年,江夏鄳人,吳司空宗曾孫也。嘉少知名,太尉庾亮領(lǐng)江州,辟部廬陵從事。嘉還都,亮引問風(fēng)俗得失,對曰:「還傳當問吏?!沽僚e麈尾掩口而笑,謂弟翼曰:「孟嘉故是盛德人?!罐D(zhuǎn)勸學(xué)從事。褚裒時為豫章太守,正旦朝亮,裒有器識,亮大會州府人士,嘉坐次甚遠。裒問亮:「聞江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覓?!官鰵v觀,指嘉謂亮曰:「此君小異,將無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為裒所得,乃益器焉。后為征西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僚佐畢集。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鑒〉
「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從事,已知名。褚太傅有知人鑒,罷豫章還,過武昌,問庾曰:『聞孟從事佳,今在此不?』庾云:『卿自求之?!获翼聿A良久,指嘉曰:『此君小異,得無是乎?』庾大笑曰:『然!』于時既嘆褚之默識,又欣嘉之見賞?!鼓铣?#183;劉孝標注引《孟嘉別傳》曰:「嘉字萬年,江夏鄳人。曾祖父宗,吳司空。祖父揖,晉廬陵太守。宗葬武昌陽新縣,子孫家焉。嘉少以清操知名。太尉庾亮,領(lǐng)江州,辟嘉部廬陵從事。下都還,亮引問風(fēng)俗得失。對曰:『待還,當問從事吏?!涣僚e麈尾掩口而笑,語弟翼曰:『孟嘉故是盛德人?!晦D(zhuǎn)勸學(xué)從事。太傅褚裒有器識,亮正旦大會,裒問亮:『聞江州有孟嘉,何在?』亮曰:『在坐,卿但自覓?!毁鰵v觀久之,指嘉曰:『將無是乎?』亮欣然而笑,喜裒得嘉,奇嘉為裒所得,乃益器之。后為征西桓溫參軍,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寮畢集,時佐史并著戎服,風(fēng)吹嘉帽墮落,溫戒左右勿言,以觀其舉止。嘉初不覺,良久如廁,命取還之。令孫盛作文嘲之,成,箸嘉坐。嘉還即答,四坐嗟嘆?!?

簡釋

孟嘉帽:喻氣度非凡,瀟灑倜儻。唐獨孤及《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風(fēng)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p>

龍山:喻歡宴。唐末灣《重陽日陪韋卿宴》:“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睽。”


例句

貴重近臣光綺席,笑憐從事落烏紗。 令孤楚 奉和嚴石空重陽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諸公登龍山落帽臺佳宴

登樓王粲望,落帽孟嘉情。 元稹 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

欣然為之醉,烏帽危不墮。此日山中懷,孟公不如我。 唐彥謙 九日游中溪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參軍。 嚴維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宿酲猶落帽,華發(fā)強扶冠。 嚴維 九月十日即事

共美重陽節(jié),俱懷落帽歡。 孟浩然 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欲識投醪遍,應(yīng)從落帽看。 張登 重陽宴集同用寒字

清秋將落帽,子夏正離群。 張賁 賁中間有吳門旅泊之什蒙魯望垂和更作一章以伸酬謝

卻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龍山。 戎昱 九日賈明府見訪

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 朱放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

想見龍山會,良辰亦似今。 朱灣 九日登青山

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睽。 朱灣 重陽日陪韋卿宴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李白 九日

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fēng)吹。 李白 九日登山

醉看風(fēng)落帽,舞愛月留人。 李白 九日龍山飲

無心同落帽,天際望歸途。 李群玉 九日越臺

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 李群玉 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

蓮沼昔為王儉府,菊籬今作孟嘉杯。 李郢 奉陪裴相公重陽日游安樂池亭

極浦沉碑會,秋花落帽筵。 杜牧 往年隨故府吳興公夜泊蕪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蕪湖感舊傷懷因成十六韻

羞將短發(fā)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杜甫 九日藍田崔氏莊

不見攜觴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參軍。 權(quán)德輿 九日北樓宴集

今日同心賞,全勝落帽年。 權(quán)德輿 和九日從楊氏姊游

今日從公醉,全勝落帽時。 權(quán)德輿 奉陪李大夫九日龍沙宴會

盍簪蓮府宴,落帽龍沙醉。 權(quán)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書所懷且敘所知

寧知臘日龍沙會,卻勝重陽落帽時。 權(quán)德輿 臘日龍沙會絕句

風(fēng)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獨孤及 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

臨風(fēng)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獨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誰能思落帽,兩鬢已添愁。 王貞白 九日長安作

臥甕鄙畢卓,落帽嗤孟嘉。 白居易 和新樓北園偶集從孫公度周巡官韓秀才盧秀才范處士小飲鄭侍御判官周劉二從事皆先歸

所尚雪霜姿,非關(guān)落帽期。 許棠 白菊

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 錢起 九日閉居寄登高數(shù)子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陰行先 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霜風(fēng)破佳菊,嘉節(jié)迫吹帽。 韓愈 薦士

典故
小山叢桂
 
小山桂
  
招隱賦
 
小山招隱
 
小山騷客
 
小山幽詠
 
小山招
 
淮南招隱
 
山中桂樹
 
攀桂枝
 
守桂叢
  
小山隱
 
桂樹隱
 
留人桂
 
小山桂枝
  
桂樹留人
 
桂樹游
 
淮南春草賦
 
淮南舊桂叢
 
淮南幽桂
 
淮陽桂
  
山能招隱
 
山中有桂枝
 
小山高賦
 
小山志
 
叢桂招隱
 
桂枝小山傳
 
小山碧蕪春句

相關(guān)人物
劉安(淮南王)
 
王逸


《楚辭補注》卷十二〈招隱士〉~232~
〈招隱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閔傷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雖身沈沒,名德顯聞,與隱處山澤無異,故作〈招隱士〉之賦,以章其志也。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卷二十〈淮南小山·招隱士〉
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蹇連蜷兮枝相繚。山氣巃嵷兮石嵯峨,溪谷嶄巖兮水曾波。猿狖群嘯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坱兮軋,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慄,虎豹穴。叢薄深林兮,人上慄。嵚岑埼礒兮碅磳磈硊,樹輪相糾兮林木茷骫。青莎雜樹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騰或倚。狀兒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獼猴兮熊羆,慕類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⒈焚庑芰`咆,禽獸駭兮亡其曹。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例句

淮南有小山,嬴女隱其間。 張昌宗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

既荷大君恩,還蒙小山遇。 張說 修書院學(xué)士奉敕宴梁王宅賦得樹字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李白 白毫子歌

能齊大椿長,不與小山同。 顧封人 月中桂樹

莫恨殷勤留此地,東崖桂樹昔同攀。 武元衡 酬陸三與鄒十八侍御

獨為高懷誰和繼,掾曹同處桂同攀。 姚鵠 和陜州參軍李通微首夏書懷呈同寮張裳段群二先輩

小山宜大隱,要自望蓬萊。 儲光羲 安宜園林獻高使君

為惜淮南子,如何攀桂枝。 儲光羲 河中望鳥灘作貽呂四郎中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劉禹錫 楊柳枝詞九首

雖攀小山桂,此地不淹留。 劉禹錫 酬李相公喜歸鄉(xiāng)國自鞏縣夜泛洛水見寄

小山桂樹比權(quán)奇,上林桃花況顏色。 喬知之 羸駿篇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叢。 姚合 酬張籍司業(yè)見寄

少留攀桂樹,長渴望梅林。 崔備 清溪路中寄諸公

時攀小山桂,共挹大王風(fēng)。 張易之 侍從過公主南宅侍宴探得風(fēng)字應(yīng)制

秋吟小山桂,春醉后堂萱。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李白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方從桂樹隱,不羨桃花源。 李白 聞丹丘子于城北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跡仆離群遠懷亦有棲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

佩蘭長坂上,攀桂小山前。 杜淹 寄贈齊公

有喜留攀桂,無勞問轉(zhuǎn)蓬。 杜甫 上已日徐司錄林園宴集

人事傷蓬轉(zhuǎn),吾將守桂叢。 杜甫 自瀼西荊扉且移居?xùn)|屯茅屋四首

露裛思藤架,煙霏想桂叢。 杜甫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

猶知小山桂,尚識大羅天。 楊炯 游廢觀

歸去塵寰外,春山桂樹叢。 權(quán)德輿 送李城門罷官歸嵩陽

遙知小山桂,五馬待邀歡。 權(quán)德輿 送梁道士謁壽州崔大夫

攀桂留卿月,徵文待使星。 皎然 同諸公奉侍祭岳瀆使大理盧幼平自會稽回經(jīng)平望將赴于朝廷期過故林不至

誰問烏臺客,家山憶桂叢。 羊士諤 和竇吏部雪中寓直

誓息蘭臺策,將從桂樹游。 陳子昂 入峭峽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嶺相映有奇致焉

小山迷隱路,大塊切勞生。 駱賓王 早發(fā)淮口望盱眙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劉彧(南朝宋明帝)


《宋書》卷八十五〈王景文列傳〉~28~
時太子及諸皇子并小,上稍為身后之計,諸將帥吳喜、壽寂之之徒,慮其不能奉幼主,并殺之,而景文外戚貴盛,張永累經(jīng)軍旅,又疑其將來難信,乃自為謠言曰:「一士不可親,弓長射殺人?!挂皇浚踝?;弓長,張字也。

例句

馬驚不憂深谷墜,草動只怕長弓射。 杜甫 光祿坂行

典故
請長纓
  
長纓系
 
請纓日
 
長繩縛
 
長纓縛
 
問長纓
 
終軍憤
 
持長纓
  
請纓北闕
 
終童志
 
揮長纓
 
請纓系粵
   
吊終軍
 
南越書生
 
請纓手
 
系南越
 
長纓縛戎主

相關(guān)人物
終軍


《漢書》卷六十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列傳下·王褒〉~282~
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nèi)諸侯。軍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nèi)屬。天子大說,賜南越大臣印綬,壹用漢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撫之。越相呂嘉不欲內(nèi)屬,發(fā)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語在南越傳。軍死時年二十馀,故世謂之「終童」。唐·顏師古注:「言如馬羈也?!?/span>

簡釋

請長纓:指立志報國,降服強敵。唐白居易《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愚計忽思飛短檄,狂心便欲請長纓?!?/p>


例句

請纓期系虜,枕草誓捐軀。 元稹 哭呂衡州六首之三

何勞短兵接,自有長纓縛。 劉長卿 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仍呈王員外

遂令辭短褐,仍欲請長纓。 劉長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jié)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

見說圣君能仄席,不知誰是請長纓。 崔涂 己亥歲感事

寄謝山東妙,長纓徒自欺。 李嶠 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

請纓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李白 登邯鄲洪波臺置酒觀發(fā)兵

雄如馬武皆彈劍,少似終軍亦請纓。 杜牧 東兵長句十韻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 杜甫 歲暮

系越有長纓,封關(guān)祗一丸。 獨孤及 賈員外處見中書賈舍人巴陵詩集覽之懷舊代書寄贈

島夷今可料,系頸有長纓。 獨孤及 送長孫將軍拜歙州之任

愚計忽思飛短檄,狂心便欲請長纓。 白居易 元和十三年淮寇未平詔停歲仗憤然有感率爾成章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祖詠 望薊門

惆悵蕭關(guān)道,終軍愿請纓。 耿湋 旅次漢故疇

愿騎單馬仗天威,挼取長繩縛虜歸。 萬齊融 仗劍行

吾君賢相事南征,獨宿軍廚負請纓。 薛能 相國隴西公南征能以留務(wù)獨宿府城作

始見儒者雄,長纓系馀孽。 錢起 送薛判官赴蜀

決勝無遺策,辭天便起纓。 錢起 送鄭書記

為儒多不達,見學(xué)請長纓。 馬戴 送武陵王將軍

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 魏徵 敘懷

典故
箕山潁水
  
巢由洗耳
 
思洗耳
 
箕山客
 
洗耳溪
 
箕潁客
  
許由耳
  
掛瓢洗耳
 
箕山節(jié)
 
耳本不聞
 
南入箕潁
 
武仲天下讓
 
洗耳高人
 
有耳莫洗
 
箕山高節(jié)

相關(guān)人物
 
許由
 
巢父


《莊子集釋》卷一上〈內(nèi)篇·逍遙游〉~22~
堯讓天下于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于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乖S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卷十一〈琴曲歌辭·琴操·箕山操〉~307~
箕山操,許由作也。許由者,古之貞固之士也。堯時為布衣,夏則巢居,冬則穴處,饑則仍山而食,渴則仍河而飲,無杯器,以手掬水而飲之。人見其無器,以一瓢遺之,由操飲畢,以瓢掛樹,風(fēng)吹樹動,歷歷有聲,由以為煩擾,遂取損之。以清節(jié)聞于堯,堯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璽禪為天子。于是許由喟然嘆曰:「匹夫結(jié)志,固如盤石,采山飲河,所以養(yǎng)性,非以求祿位也。放發(fā)一優(yōu)游,所以安己不懼,非所以貪天下也?!故拐哌€,以狀報堯。堯知由不可動,亦已矣。于是許由以使者言為不善,乃臨河洗耳。樊堅見由方洗耳,問之:「耳有何垢乎?」由曰:「無垢,聞惡語耳?!箞栽唬骸负蔚日Z者?」由曰:「堯聘吾為天子?!箞栽唬骸缸鹞?,何為惡之?」由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為九洲伍長乎?!褂谑欠畧苑角绎嬇#勂溲远?,恥飲于下流。于是許由名布四海。堯既殂落,乃作箕山之歌曰:「云云,許由死,遂葬于箕山。」
《藝文類聚》卷三十六〈人部二十·隱逸上〉~639~
許由,字武仲,堯舜皆師之,與齧缺論堯而去,隱乎沛澤之中,堯舜乃致天下而讓焉。曰:「十日并出,而爝火不息,其光也不亦難乎。夫子為天子,則天下治,我由尸之,吾自視缺然?!乖S由曰:「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吾將為賓乎?!鼓巳?。宿于逆旅之家,旦而遺其皮冠,巢父聞由為堯所讓,以為污,乃臨池水而洗其耳。池主怒曰:「何以污我水!」由乃退而遁耕于中岳,穎水之陽,箕山之下。
《高士傳·巢父》
巢父者,堯時隱人也。山居不營世利,年老以樹為巢,而寢其上,故時人號曰巢父。堯之讓許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隱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擊其膺而下之,由悵然不自得。乃過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聞貪言,負吾之友矣!」遂去,終身不相見。
《高士傳·許由》
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也。為人據(jù)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后隱于沛澤之中。堯讓天下于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于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乖S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齧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曰:「將逃堯?!乖唬骸皋芍^邪?」曰:「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由于是遁耕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終身無經(jīng)天下色。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範繝偕狭黠嬛?。許由沒,葬箕山之巔,亦名許由山,在陽城之南十馀里。堯因就其墓,號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絕也。
《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222~
夫?qū)W者載籍極博,猶考信于六蓺。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qū)⑦d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閒,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shù)十年,功用既興,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tǒng),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wù)光者。此何以稱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晉·皇甫謐《高士傳》云:『許由字武仲。堯聞致天下而讓焉,乃退而遁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有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怀哺冈唬骸鹤尤籼幐甙渡罟?,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粻繝偕狭黠嬛?。許由歿,葬此山,亦名許由山?!辉诼逯蓐柍强h南十三里?!?/span>

簡釋

洗耳:指隱士清高脫俗。唐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之二“歸時莫洗耳,為我洗其心?!?/p>


例句

箕山有高節(jié),湘水有清源。 陳子昂 感遇詩三十八首之三十一

心到物自閑,何勞遠箕潁。 元稹 表夏十首之二

聞道鶴書徵,臨流還洗耳。 孟浩然 白云先生王迥見訪

今日歸寒山,枕流兼洗耳。 寒山 詩三百三首

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蹠。 李白 古風(fēng)

舉觴酹巢由,洗耳何獨清。 李白 山人勸酒

何如牽白犢,飲水對清流。 李白 田園言懷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齊餓死終無成。 李白 笑歌行

歸時莫洗耳,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買名。 李白 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

巢許在高潁,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親。 李華 詠史十一首

寂寞想土階,未遑等箕潁。 杜甫 八哀詩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

數(shù)奇謫關(guān)塞,道廣存箕潁。 杜甫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之二

足明箕潁客,榮貴如糞土。 杜甫 貽阮隱居

薄世臨流洗耳塵,便歸云洞任天真。 汪遵 箕山

夙懷慕箕潁,晚節(jié)期松筱。 白居易 和我年三首之三

何以洗我耳,屋頭飛落泉。 白居易 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印事詠懷題于石上

持此一日高,未肯謝箕潁。 皎然 白云上人精舍尋杼山禪師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人

幽人蹈箕潁,方士訪蓬瀛。 許敬宗 游清都觀尋沈道士得清字

潁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 韓愈 將歸贈孟東野房蜀客

便當提攜妻與子,南入箕潁無還時。 韓愈 贈侯喜

典故
城南古樹
 
神仙曾過


《蒙齋筆談》卷下
世傳神仙呂洞賓名巖,洞賓其字也?!嘤浲訒r,見大父魏公自湖外罷官還,道岳州客有言洞賓事者云:「近歲常過城南一古寺,題二詩壁間而去?!涠疲骸釜氉孕袝r獨自坐,無限時人不識我。惟有城南老樹精,分明知道神仙過?!拐f者云:「寺有一大古松。呂始至?xí)r,無能知者。有老人自松顛徐下致恭。故詩云然。」
典故
尺布堪逢,斗粟堪舂
 
尺布斗粟
 
尺寸斗粟

相關(guān)人物
劉長(淮南厲王)


《史記》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3080~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股下勚?,乃嘆曰:「堯舜放逐骨肉,周公殺管蔡,天下稱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豈以我為貪淮南王地邪?」乃徙城陽王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謚淮南王為厲王,置園復(fù)如諸侯儀。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漢書音義》曰:「尺布斗粟猶尚不棄,況于兄弟而更相逐乎?!弓懺唬骸敢怀卟忌锌煽p而共衣,一斗粟尚可舂而共食也,況以天下之廣而不能相容。」
典故
一斗粟
 
尺布謠

相關(guān)人物
劉恒(漢文帝)
 
劉長(淮南厲王)


《史記》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3079~
盡誅所與謀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載以輜車,令縣以次傳。是時袁盎諫上曰:「上素驕淮南王,弗為置嚴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為人剛,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霧露病死。陛下為有殺弟之名,柰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復(fù)之。」縣傳淮南王者皆不敢發(fā)車封。淮南王乃謂侍者曰:「誰謂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驕故不聞吾過至此。人生一世閒,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發(fā)封,以死聞。上哭甚悲,謂袁盎曰:「吾不聽公言,卒亡淮南王?!拱辉唬骸覆豢设秃?,愿陛下自寬?!股显唬骸笧橹秃危俊拱辉唬骸釜殧刎┫?、御史以謝天下乃可?!股霞戳钬┫?、御史逮考諸縣傳送淮南王不發(fā)封饋侍者,皆棄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戶。孝文八年,上憐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歲,乃封子安為阜陵侯,子勃為安陽侯,子賜為陽周侯,子良為東成侯。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span>

例句

尺布之謠,塞耳不能聽。 李白 上留田行

漢謠一斗粟,不與淮南舂。 李白 箜篌謠

典故
楚甲南來


《春秋左傳·襄公三年》
「楚子重伐吳,為簡之師,克鳩茲,至于衡山,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以侵吳?!箷x·杜預(yù)注:「組甲、被練,皆戰(zhàn)備也。組甲,漆甲成組文。被練、練袍。」

例句

羽林東下雷霆怒,楚甲南來組練明。 杜牧 東兵長句十韻

典故
江南處士星
 
戴逵虛認
 
會稽處士星
  
少微空占

相關(guān)人物
謝敷
 
戴逵


《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列傳·謝敷〉~2457~
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處士星,占者以隱士當之。譙國戴逵有美才,人或憂之。俄而敷死,故會稽人士以嘲吳人云:「吳中高士,便是求死不得死?!?/span>
典故
濫吹竽
  
南郭吹竽
 
眾里笙竽
  
齊竽取次吹
 
吹竽混真
 
伎同南郭
  
濫吁竽
 
相關(guān)人物
南郭先生


《韓非子》卷九〈內(nèi)儲說上·說四〉~557~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簡釋

吹竽:喻指沒有真實本領(lǐng)而冒充內(nèi)行。唐韓愈《和席八十二韻》:“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p>


例句

詮材秉秦鏡,典樂去齊竽。 劉禹錫 奉和吏部楊尚書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懷贈答十韻

鄭鼠寧容者,齊竽久舍諸。 廣宣 皇太子頻賜存問并索唱和新詩因有陳謝

齊竽終自退,心寄嵩峰巔。 權(quán)德輿 奉送韋起居老舅百日假滿歸嵩陽舊居

潘鬢年空長,齊竽藝本輕。 權(quán)德輿 奉酬張監(jiān)閣老雪后過中書見贈(一有輒字)加兩韻簡南省僚舊

荊玉收難盡,齊竽喜暫閑。 權(quán)德輿 過張監(jiān)閣老宅對酒奉酬見贈(其年停貢舉)

對雖希鼓瑟,名亦濫吹竽。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

衛(wèi)國知有人,齊竽偶相齒。 竇庠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彈琴之什

壇場客散香街暝,惆悵齊竽取次吹。 羅隱 升平公主舊第

心慕知音命自拘,畫堂聞欲試吹竽。 許渾 宣城崔大夫召聯(lián)句偶疾不獲赴因獻

舉世可能無默識,未知誰擬試齊竽。 韓偓 安貧

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 韓愈 和席八十二韻

齊竽今歷試,真?zhèn)尾浑y知。 黃滔 省試一一吹竽乾符二年

典故
江南花落
 
崔九堂前
 
花落江南
 
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全唐詩》卷二百三十二〈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案:范?!空飳こR姡蘧拧景福涸?。殿中監(jiān)崔滌。中書令湜之弟。】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正值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典故 
高月旦
 
評月旦
  
許劭評
 
許氏評
 
月旦汝南
  
月旦堂
 
旦評
 
月丹評
 
月旦糖
 
相關(guān)人物
許劭


《后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許劭〉~2235~
劭邑人李逵,壯直有高氣,劭初善之,而后為隙,又與從兄靖不睦,時議以此少之。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xiāng)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簡釋

許氏評:指對人或作品進行評價。唐李商隱《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幸藉梁園賦,叨蒙許氏評。”


例句

幸藉梁園賦,叨蒙許氏評。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

笑言成月旦,風(fēng)韻挹天真。 權(quán)德輿 哭劉四尚書

星臺秀士,月旦諸子。 陳子昂 春臺引

縱有月旦評,未能天下知。 陸龜蒙 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fù)示榮唱至于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再抒鄙懷用伸酬謝

典故
道南宅

相關(guān)人物
周瑜
 
孫策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
瑜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興義兵討董卓,徙家于舒。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例句

但苦山北寒,誰知道南宅。 李白 贈友人三首之三

典故  
賦登樓
  
王粲樓
 
王粲賦
 
登樓王粲
 
登楚
 
仲宣哀
 
王粲哀
 
粲登樓
 
思鄉(xiāng)王粲
 
王粲南登
 
粲公樓
 
登臨仲宣
 
賦異鄉(xiāng)
 
公子登高賦
 
王粲賦歸歟
 
王生悲異國
 
仲宣懷遠
 
賦因玉閣筆
 
王粲殊方淚

相關(guān)人物
王粲(字仲宣)
 
劉表

參考典故
麥城賦


《昭明文選》卷十一〈賦己·游覽·登樓賦〉~489~
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背墳衍之廣陸兮,臨皋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丘。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紛濁而遷逝兮,漫踰紀以迄今。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fēng)而開襟。平原遠而極目兮,蔽荊山之高岑。路逶迤而脩迥兮,川既漾而濟深。悲舊鄉(xiāng)之壅隔兮,涕橫墜而弗禁。引唐·李善注引盛弘之《荊州記》曰:「當陽縣城樓,王仲宣登之而作賦?!褂忠?#183;劉良注:「仲宣避難荊州,依劉表,遂登江陵城樓,因懷舊而有此作,述其進退危懼之狀。」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597~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曾祖父龔,祖父暢,皆為漢三公。父謙,為大將軍何進長史。進以謙名公之冑,欲與為婚,見其二子,使擇焉。謙弗許。以疾免,卒于家?!晔撸就奖?,詔除黃門侍郎,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荊州依劉表。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勸表子琮,令歸太祖。引唐·李善注:「盛弘之《荊州記》曰:『當陽縣城樓,王仲宣登之而作賦?!弧褂忠?#183;劉良注:「時董卓作亂,仲宣避難荊州,依劉表,遂登江陵城樓,因懷舊而有此作,述其進退危懼之狀?!?/span>

簡釋

王粲登樓:指詠嘆流落他鄉(xiāng)而懷念故土,或指登樓。唐戴叔倫《贈司空拾遺》:“陳琳草奏才還在,王粲登樓興不賒?!?/p>


例句

思鄉(xiāng)每讀登樓賦,對月空吟叩角歌。 劉滄 汶陽客舍

陳琳草奏才還在,王粲登樓興未賒。 大易 贈司空拾遺

自守陳蕃榻,嘗登王粲樓。 張九齡 候使登石頭驛樓作

陳琳草奏才還在,王粲登樓興未賒。 戴叔倫 贈司空拾遺

徒學(xué)仲宣聊四望,且將詞賦好依劉。 李渥 秋日登越王樓獻于中丞

我向秦人問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李白 灞陵行送別

莫奏武溪笛,且登仲宣樓。 李群玉 將之京國贈薛員外

豺遘哀登楚,麟傷泣象尼。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

天寒出巫峽,醉別仲宣樓。 杜甫 夜雨

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fēng)回首仲宣樓。 杜甫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群盜哀王粲,中年召賈生。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蒼茫步兵哭,展轉(zhuǎn)仲宣哀。 杜甫 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

此時同一醉,應(yīng)在仲宣樓。 杜甫 舍弟觀歸藍田迎新婦送示兩篇

遠愧尚方曾賜履,竟非吾土倦登樓。 杜甫 長沙送李十一

浙水風(fēng)煙思吊古,楚鄉(xiāng)人物賦登樓。 牟融 處厚游杭作詩寄之

沉吟登樓賦,中夜起三復(fù)。 獨孤及 寒夜溪行舟中作

仲宣徒有嘆,謝守幾追游。 王嚴 和于中丞登越王樓

自古名高閑不得,肯容王粲賦登樓。 章孝標 蜀中上王尚書

無路重趨桓典馬,有詩曾上仲宣樓。 羅隱 寄張侍郎

一句黃河千載事,麥城王粲謾登樓。 羅隱 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二首

子牟戀闕歸闕,王粲下樓相別。 貫休 送崔使君

賦因王閣筆,思比謝游疏。 賈島 登樓

耿耿云陽臺,迢迢王粲樓。 賈至 巴陵早秋寄荊州崔司馬吏部閻功曹舍人

《漢語大詞典》:吹帽
晉書·孟嘉傳:“九月九日, 溫 ( 桓溫 )燕 龍山 ,僚佐畢集,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至,吹 嘉 帽墮落, 嘉 不之覺。”后以“吹帽”為重九登高雅集的典故。 唐 杜甫 《九日藍田崔氏莊》詩:“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唐 韓愈 《薦士》詩:“霜風(fēng)破佳菊,嘉節(jié)迫吹帽?!?宋 柳永 《玉蝴蝶·重陽》詞:“良儔,西風(fēng)吹帽,東籬攜酒,共結(jié)歡游?!?明 何景明 《九日》詩:“吹帽他時興,登臺此日情。”
分類:重九登高
《國語辭典》:孟嘉落帽  拼音:mèng jiā luò mào
晉代孟嘉在宴席上雖被風(fēng)將帽子吹落,仍顯得灑脫風(fēng)流。見《晉書。卷九八?;笢貍鳌?。后形容才子名士的瀟灑儒雅、才思敏捷。也作「落帽孟嘉」。
《漢語大詞典》:落帽
晉書·孟嘉傳:“﹝ 嘉 ﹞后為征西 桓溫 參軍, 溫 甚重之。九月九日, 溫 燕 龍山 ,寮佐畢集。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fēng)至,吹 嘉 帽墮落, 嘉 不之覺。 溫 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 嘉 良久如廁, 溫 令取還之,命 孫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處。 嘉 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后因以“落帽”作為重九登高的典故。 唐 韓鄂 《歲時紀麗·重陽》:“授衣之月,落帽之辰?!?唐 錢起 《九日閑居寄登高數(shù)子》詩:“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明 何景明 《九日獨酌簡何太仆》詩:“愁來轉(zhuǎn)覺登臺懶,病里誰傳落帽狂?!?/div>
分類:重九登高
《國語辭典》:落帽孟嘉  拼音:luò mào mèng jiā
稱揚一個人氣度寬宏、瀟灑儒雅。參見「孟嘉落帽」條。
《漢語大詞典》:龍山佳會(龍山佳會)
見“ 龍山會 ”。
《漢語大詞典》:龍山會(龍山會)
晉書·孟嘉傳載,九月九日, 桓溫 曾大聚佐僚于 龍山 。后遂以“龍山會”稱重陽登高聚會。 唐 朱灣 《九日登青山》詩:“想見 龍山 會,良辰亦似今?!?唐 趙嘏 《重陽日寄韋舍人》詩:“不知是日 龍山 會,誰是風(fēng)流落帽人?!?宋 吳則禮 《滿庭芳·九日》詞:“想見征西舊事, 龍山 會,賓主俱豪。”亦作“ 龍山佳會 ”。 宋 周紫芝 《品令》詞:“休説 龍山 佳會,此情不淺。”
《國語辭典》:龍山落帽(龍山落帽)  拼音:lóng shān luò mào
晉人孟嘉在九九重陽日隨桓溫游于龍山,帽子被風(fēng)吹落而不自覺,后如廁離位,桓溫乃命孫盛坐嘉位并作文嘲弄,嘉歸來見文,從容應(yīng)答。見《晉書。卷九八?;笢貍鳌?。后世并用以指重陽登高飲酒等風(fēng)雅情事。
《國語辭典》:小山詞(小山詞)  拼音:xiǎo shān cí
書名。宋朝晏幾道的詞集,一卷。晏幾道為晏殊的幼子,詞風(fēng)頗受父親的影響,而感慨更深。
《漢語大詞典》:小山
文體名。 漢 王逸 《〈楚辭·招隱士〉解題》:“昔 淮南王 安 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參見“ 大山小山 ”。
《國語辭典》:大山小山  拼音:dà shān xiǎo shān
1.漢淮南王劉安召集文人從事著述,各選辭賦,以類相從,分別稱為「大山」、「小山」,如同《詩經(jīng)》有〈大雅〉、〈小雅〉之分。
2.南朝梁時,何點、何嗣兄弟二人一起遁世隱居,前者號為「大山」,后者號為「小山」。明周肅王之后,睦?、安??俱有學(xué)行,人稱睦?為「大山」,安??為「小山」。故后來也用以稱呼同時享盛名的兄弟倆。
《國語辭典》:攀桂  拼音:pān guì
比喻科舉中第。參見「折桂」條。唐。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詩二首之一:「轉(zhuǎn)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今試期日近,若但迷戀于此,不惟攀桂無分,亦且身軀難保?!?/div>
《國語辭典》:折桂  拼音:zhé guì
晉代郤詵曾以「桂林之一枝」對晉武帝比喻自己舉賢良對策的才能,為天下第一。見《晉書。卷五二。郤詵傳》。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舉及第。唐。溫庭筠 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詩:「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挂沧鳌概使稹埂?/div>
《漢語大詞典》:桂叢(桂叢)
(1).桂樹林。多指隱居之地。 明 林云鳳 《題申維久蕉隱》詩:“招隱曾聞有桂叢,君今何事隱蕉中?!?br />(2).指月宮。 唐 李商隱 《和友人戲贈》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魚鎖桂叢。” 馮浩 注:“桂叢,指月殿?!?清 洪升 《長生殿·重圓》:“聽何處奏鈞天,想近著桂叢邊?!?/div>
《漢語大詞典》:長弓射(長弓射)
宋書·王景文傳:“時太子及諸皇子并小,上稍為身后之計,諸將帥 吳喜 、 壽寂之 之徒,慮其不能奉幼主,并殺之,而 景文 外戚貴盛, 張永 累經(jīng)軍旅,又疑其將來難信,乃自為謡言曰:‘一士不可親,弓長射殺人?!皇浚踝?;弓長,張字也?!焙笠颉伴L弓射”比喻歹人暗算。 唐 杜甫 《光祿坂行》:“馬驚不憂深谷墜,草動只怕長弓射?!?/div>
分類:暗算
《漢語大詞典》:系虜(係虜)
擄獲;俘獲。韓非子·奸劫弒臣:“君臣相親,父子相保,而無死亡繫虜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一本作“ 係虜 ”。晉書·江統(tǒng)傳:“老幼繫虜,丁壯降散?!?span id="hywx9xn" class="book">《宋書·索虜傳論》:“強者為轉(zhuǎn)尸,弱者為繫虜。”
(1).擄獲;俘獲。韓非子·奸劫弒臣:“邊境不侵,君臣相親,父子相保,而無死亡係虜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span id="zetds56"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陶謙傳》“ 太祖 以糧少引軍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然兵連眾結(jié),鋒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見係虜,是以阻兵屯據(jù),欲止而不敢散也。”新唐書·蕭銑傳贊:“若 銑 力困計殫,以好言自釋於下,係虜在廷,抗辭不屈,偽辯易窮,卒以殊死, 高祖 圣矣哉!”
(2).指俘獲的人。 唐 劉禹錫 《賀赦表》:“柔遠以仁,則還其係虜;賞近以禮,則澤及后昆。”
(3).拘囚,囚系。 晉 陸機 《辨亡論下》:“拔 呂蒙 於戎行,識 潘濬 於係虜。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權(quán)之我逼。”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嗚呼! 思文皇后 之死在行在, 烈皇后 之死在宮中, 永明皇后 之死在係虜。雖先后不同,其成仁取義則一也?!?/div>
《國語辭典》:終軍請纓(終軍請纓)  拼音:zhōng jūn qǐng yīng
漢代終軍出使南越,向朝廷自請,只要一根長繩即能縛南越王到漢宮闕下,后來果然說服南越王歸漢的故事。見《漢書。卷六四下。終軍傳》。后比喻立下降服強敵、建功報國的大志。
《國語辭典》:請纓(請纓)  拼音:qǐng yīng
漢武帝時,南越與漢和親,武帝派終軍出使南越,說服南越王入朝歸順。終軍自己請命,愿意接受此任務(wù),必使南越王來朝。典出《漢書。卷六十四下。終軍傳》。后比喻自請從軍。唐。王勃滕王閣序〉:「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宋。劉克莊 水調(diào)歌頭。一卷陰符詞:「依稀記,曾請纓系粵,草檄征遼?!?/div>
分類:請求
《國語辭典》:長纓(長纓)  拼音:cháng yīng
1.長帶子?!段倪x。李陵。與蘇武詩三首之二》:「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文選。陸機。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輕劍拂鞶厲,長纓麗且鮮?!?br />2.比喻達官貴人?!段倪x。江淹。雜體詩。陸平原》:「朱黻咸髦士,長纓皆俊人?!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div>
《國語辭典》:洗耳  拼音:xǐ ěr
1.本指堯聘許由為九州長,許由厭聞世事,洗耳于潁水濱。見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許由》。后比喻不愿過問世事?!段倪x。桓溫。薦譙元彥表》:「故有洗耳投淵,以振玄邈之風(fēng)?!埂段倪x??字晒?。北山移文》:「躅于蕙路,污淥池以洗耳?!?br />2.比喻專心、恭敬的聆聽。元。周權(quán) 秋霽詩:「酒醒誰鼓松風(fēng)操,炷罷爐薰洗耳聽?!?/div>
《漢語大詞典》:洗耳翁
指 許由 。 唐 李白 《古風(fēng)》之二四:“世無洗耳翁,誰知 堯 與 跖 !”參見“ 洗耳 ”。
分類:許由
《國語辭典》:洗耳  拼音:xǐ ěr
1.本指堯聘許由為九州長,許由厭聞世事,洗耳于潁水濱。見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許由》。后比喻不愿過問世事?!段倪x?;笢亍K]譙元彥表》:「故有洗耳投淵,以振玄邈之風(fēng)?!埂段倪x??字晒纭1鄙揭莆摹罚骸铬钣谵ヂ?,污淥池以洗耳?!?br />2.比喻專心、恭敬的聆聽。元。周權(quán) 秋霽詩:「酒醒誰鼓松風(fēng)操,炷罷爐薰洗耳聽。」
《國語辭典》:箕潁(箕潁)  拼音:jī yǐng
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后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文選。謝靈運。擬鄴中集詩。徐干詩》:「少無宦情,有箕潁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辭?!埂读簳?。卷一五。謝胐傳》:「遂斂跡康衢,拂衣林沚,抱箕潁之馀芳,甘憔悴而無悶?!?/div>
《國語辭典》:戴星  拼音:dài xīng
1.頭頂著星宿。比喻極早出門或極晚回家。唐。王績答馮子華處士書:「或時與舟人漁子,分潭并釣,俛仰極樂,戴星而歸?!顾?。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對床欲作連夜語,念汝還須戴星起。」
2.早出晚歸。語本《呂氏春秋。開春論。察賢》:「巫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親之,而單父亦治?!购笥靡苑Q譽能干的官吏。唐。羅隱 夜泊義興戲呈邑宰詩:「溪畔維舟問戴星,此中三害有圖經(jīng)?!?/div>
《漢語大詞典》:吹竽
(1).吹奏竽。竽,管樂器。戰(zhàn)國策·齊策一:“ 臨淄 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br />(2).謂濫竽充數(shù)。典出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 齊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處士 請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若長風(fēng)之過籟, 南郭 之吹竽耳?!焙笠嘤米髯灾t之詞。 唐 韓愈 《和席八十二韻》:“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三:“某也孱資瑣質(zhì),誤恩偶及,亦復(fù)與吹竽之部。”
《漢語大詞典》:濫吹(濫吹)
比喻冒充湊數(shù),名不副實。 南朝 齊 王融 《出家懷道篇頌》詩:“竊服皋門上,濫吹 淄 軒下?!?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學(xué)士太夫人文》:“愚亦乘喧濫吹,謬列莖英?!?宋 王禹偁 《謫居感事》詩:“叨榮偕計吏,濫吹謁春司?!眳⒁姟?濫竽 ”。
《國語辭典》:濫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會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使夫懷鼠知慚,濫竽自恥?!?br />2.比喻以劣充優(yōu)。如:「遴選職員,務(wù)求嚴謹,不使濫竽?!?/div>
《國語辭典》:濫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會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使夫懷鼠知慚,濫竽自恥。」
2.比喻以劣充優(yōu)。如:「遴選職員,務(wù)求嚴謹,不使濫竽?!?/div>
《漢語大詞典》:齊竽(齊竽)
(1).猶濫竽。指不學(xué)無術(shù)的人。 唐 劉禹錫 《奉和吏部楊尚書太常李卿二相公贈答十韻》:“銓材秉 秦 鏡,典樂去 齊 竽?!?唐 黃滔 《省試一一吹竽》詩:“ 齊 竽今歷試,真?zhèn)尾浑y知;欲使聲聲別,須令箇箇吹。” 明 高啟 《感舊酬宋軍咨見寄》詩:“知音竟為誰?四海嗟惸惸。 齊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2).用為自謙之詞。 唐 權(quán)德輿 《奉送韋起居老舅百日假滿歸嵩陽舊居》詩:“ 齊 竽終自退,心寄 嵩 峰巔。” 唐 韓偓 《安貧》詩:“舉世可能無默識,未知誰擬試 齊 竽?”參見“ 濫竽充數(shù) ”。
《國語辭典》:濫竽充數(shù)(濫竽充數(shù))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聽吹竽之聲,且每次都要求三百人合吹。有位南郭處士,不會吹竽,但卻混雜其中,享受很好的待遇。宣王死后,湣王繼位,他喜歡聽一個人獨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典出《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比喻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數(shù);或比喻以不好的東西冒充場面;有時也用于自謙之辭?!秲号⑿蹅鳌返谌寤兀骸溉糁豢恐艢?,摭些陳言,便不好濫竽充數(shù)了?!埂豆僭捴改?。卷四。官話問答》:「我這不過是僥倖,實在是自愧無才,濫竽充數(shù)就是了!」
《國語辭典》:月旦  拼音:yuè dàn
1.每月初一。《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常以月旦祓龜,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龜而遂之,若常以為祖?!?br />2.品評人物。參見「月旦評」條。《晉書。卷六二。祖逖傳》:「曰:『尚書稱「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貶?』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弧埂段倪x。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國語辭典》:月旦評(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漢代許劭好品評人物,每月變更評論品題,稱為「月旦評」。見《后漢書。卷六八。許劭傳》。后用以泛稱品評人物。唐。陸龜蒙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fù)示榮唱至于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詩:「縱有月旦評,未能天下知?!挂卜Q為「月旦」。
分類:品評人物
《國語辭典》:月旦評(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漢代許劭好品評人物,每月變更評論品題,稱為「月旦評」。見《后漢書。卷六八。許劭傳》。后用以泛稱品評人物。唐。陸龜蒙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fù)示榮唱至于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詩:「縱有月旦評,未能天下知?!挂卜Q為「月旦」。
分類:品評人物
《漢語大詞典》:月評(月評)
見“ 月旦評 ”。
《國語辭典》:月旦評(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漢代許劭好品評人物,每月變更評論品題,稱為「月旦評」。見《后漢書。卷六八。許劭傳》。后用以泛稱品評人物。唐。陸龜蒙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fù)示榮唱至于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詩:「縱有月旦評,未能天下知?!挂卜Q為「月旦」。
分類:品評人物
《漢語大詞典》:汝南評(汝南評)
東漢 許劭 , 汝南 平輿 人,與從兄 靖 俱有高名,共好品評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 汝南 俗有“月旦評”。后因稱品評人物為“汝南評”。 清 李漁 《慎鸞交·心歸》:“髯多鼻大能高興,知不負我 汝南 評?!眳⒁姟?汝南月旦 ”。
《國語辭典》:汝南月旦  拼音:rǔ nán yuè dàn
漢時汝南許邵兄弟評論鄉(xiāng)里人物,每月初一換議題,稱為「月旦評」。典出《后漢書。卷六八。許邵傳》。后稱品評人物為「汝南月旦」。清。顧炎武〈與戴楓仲書〉:「至于臧否人物之論,甚足以招尤而損德,自顧其人能如許子將方可操汝南之月旦?!?/div>
分類:人物品評
《漢語大詞典》:仲宣樓(仲宣樓)
即 當陽縣 城樓,在今 湖北省 。 漢 王粲 (字 仲宣 )于此樓作《登樓賦》,故稱。后遂用為典故,借指詩人登臨抒懷之處。 唐 杜甫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 仲宣樓 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仇兆鰲 注:“ 朱鶴齡 注引《荊州記》:‘ 當陽縣 城樓, 王仲宣 登之而作賦。’《一統(tǒng)志》:‘ 仲宣 樓,在 荊州 ,即 當陽縣 城樓?!?宋 陸游 《秋思》詩:“霜露初侵 季子 裘,山川空賦 仲宣 樓。” 康有為 《京破后獄囚皆放聞徐子靜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淚下》詩:“苦憶哀歌 宋玉 宅,何時把酒 仲宣 樓。”參見“ 仲宣 ”。
《漢語大詞典》:仲宣
漢 末文學(xué)家 王粲 的字,為“建安七子”之一。博學(xué)多識,文思敏捷,善詩賦,尤以《登樓賦》著稱。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 仲宣 獨步於 漢 南, 孔璋 鷹揚於 河 朔?!?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兼善則 子建 仲宣 ,偏美則 太沖 公干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作賦同 元淑 ,能詩匪 仲宣 ?!?清 袁于令 《西樓記·虛訃》:“可惜那 于叔夜 國士才,祗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調(diào)和,怎奈他心病難猜,欠些 仲宣 登樓債?!?/div>
《漢語大詞典》:王粲登樓(王粲登樓)
東漢 王粲 在 荊州 依 劉表 ,意不自得,且痛家國喪亂,乃以“登樓”為題作賦,借寫眼前景物,以抒郁憤之情。后詞曲中常以“王粲登樓”喻士不得志而懷故土之思。 宋 周密 《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詞:“故園山川,故國心眼,還似 王粲 登樓?!?明 陳所聞 《一枝花·送馬元赤之蜀》套曲:“多應(yīng)他 陳蕃 一榻,肯教你 王粲 登樓?!?元 鄭光祖 有《醉思鄉(xiāng)王粲登樓》雜劇。
《漢語大詞典》:依劉(依劉)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 王粲 ﹞年十七,司徒辟,詔除黃門侍郎,以 西京 擾亂,皆不就。乃之 荊州 依 劉表 ?!焙笠蛞浴耙?劉 ”謂投靠有權(quán)勢者。 唐 趙嘏 《寄淮南幕中劉員外》詩:“休向西齋久閒臥,滿朝傾蓋是依 劉 ?!?明 夏完淳 《生平口號》詩:“生平無計更依 劉 ,短髮蒙茸愧 楚 囚?!?清 黃景仁 《醉中登樓》詩:“試問座中誰識 禰 ,豈知今日尚依 劉 ?!?/div>
《漢語大詞典》:登樓賦(登樓賦)
賦篇名。 漢 末 王粲 作。文選·王粲〈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劉良 注引魏志:“ 王粲 , 山陽 高平 人也。少而聰惠有大才,仕為侍中。時 董卓 作亂, 仲宣 避難 荊州 ,依 劉表 ,遂登 江陵 城樓,因懷舊而有此作,述其進退危懼之情也?!迸f時常作為文人思鄉(xiāng)、懷才不遇的典故。 唐 劉滄 《汶陽客舍》詩:“思鄉(xiāng)每讀《登樓賦》,對月空吟《叩角歌》?!?元 曹之謙 《送王仲通》詩:“懷鄉(xiāng)不作《登樓賦》,佐府真為入幕賓?!?清 趙翼 《寄答老友莊似撰》詩:“游蹤 王粲 《登樓賦》,近局 陶公 漉酒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