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去就  拼音:qù jiù
1.取舍。《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2.擔任官職或不擔任官職。
3.體統(tǒng)、禮數。宋。洪邁《夷堅乙志。卷四。趙士藻》:「汝曹為士大夫,當知去就。」
4.行為舉動?!度龂尽>硎?。魏書。杜畿傳》:「且觀畿去就,于門下斬殺主簿已下三十馀人。」
《國語辭典》:去就之分  拼音:qù jiù zhī fèn
取舍或進退間的分際?!稘h書。卷六十六。楊敞傳》:「漂然皆有節(jié)概,知去就之分?!?/div>
《國語辭典》:沒去就(沒去就)  拼音:méi qù jiù
沒分寸、不明事理?!抖鲙肪砣骸改阍壅f謊,我著甚癡心沒去就,白甚只管久淹蕭寺?」
分類:事理
《國語辭典》:進退(進退)  拼音:jìn tuì
1.前進或后退。如:「進退不得」。晉。李密〈陳情表〉:「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埂段簳?。卷四二。列傳。酈范》:「腹背受敵,進退無途?!?br />2.和尊長、客人等見面、告退之類的禮儀?!墩撜Z。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埂抖Y記。內則》:「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進退周旋慎齊?!?br />3.出仕或退隱?!睹献?。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馀裕哉?」宋。葉適 故知樞密院事資政殿大學士施公墓志銘:「進退以義,士之節(jié)也;枉道干進,士之恥也?!?br />4.任用或罷免。唐。韓愈 送李愿歸盤谷序:「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埂睹魇?。卷一七九。列傳。鄒智》:「然或進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zhí)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br />5.使之進退,猶言指揮?!端问贰>砣?。列傳。岳飛》:「飛還兵于舒以俟命,帝又賜札,以飛小心恭謹、不專進退為得體?!?/div>
《漢語大詞典》:就谷(就穀)
謂荒年到有收成的地方去就食。周禮·地官·廩人:“若食不能人二鬴,則令邦移民就穀?!?鄭玄 注:“就都鄙之有者?!?span id="wwavh5f" class="book">《后漢書·劉嘉傳》:“ 嘉 手殺 湛 ,遂到 云陽 就穀?!?/div>
《國語辭典》:趨舍指湊(趨舍指湊)  拼音:qū shě zhǐ còu
人的去就行止?!痘茨献?。原道》:「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div>
《國語辭典》:一覽無遺(一覽無遺)  拼音:yī lǎn wú yí
一眼望去就看得很清楚,毫無遺漏。如:「登臨山頂,俯瞰市區(qū),全景一覽無遺?!挂沧鳌敢挥[無馀」。
《漢語大詞典》:趕齋(趕齋)
(1).佛寺布齋時前去就食。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二折:“我去寺中趕齋去,得的一分齋飯,與我渾家食用?!贝▌?span id="q4i89db" class="book">《評雪辨蹤》首場:“心寧志堅,配夫 蒙正 一秀才,破衣難遮蓋,空負腹中才,寺中去趕齋。”
(2).指僧人化齋。《西游記》第四七回:“ 三藏 躬身道:‘老施主,貧僧不是趕齋的?!?/div>
《漢語大詞典》:水照云光
近地平線處陰沉灰色的天空,是由云受海面顏色反射而產生,因而當在覆蓋著冰的海洋上看去就像是未凍結的水面
由于空曠水域沒有光的反射而在水天接觸區(qū)域產生的黑暗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