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3詞典 2分類詞匯 121
《國語辭典》:來訪(來訪)  拼音:lái fǎng
前來探訪。如:「好友臨時(shí)來訪,讓我驚喜萬分?!固?。韓愈送僧澄觀〉詩:「有僧來訪呼使前,伏犀插腦高頰權(quán)?!骨濉?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诙顺觯骸感∩拥么松?,跋涉來訪,不想香君又入宮去了?!?/div>
《國語辭典》:寫真(寫真)  拼音:xiě zhēn
1.據(jù)事如實(shí)描寫。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情采》:「為情者要約而寫真,為文者淫麗而煩濫?!?br />2.繪畫圖像。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雜藝》:「武烈太子偏能寫真,坐上賓客隨宜點(diǎn)染,即成數(shù)人。」《土風(fēng)錄。卷一四。遺像曰真》:「今稱祖先遺像曰真,描寫遺容曰寫真。」
3.人物的圖像。宋。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詩一八首之八:「死生難有卻回身,不忍重看舊寫真,暮去朝來顏色改,四時(shí)天氣總愁人。」
4.日本至今仍稱攝影、相片為「寫真」。為日文しゃしん的漢字。今國內(nèi)亦沿用。如:「寫真集」。
《國語辭典》:水鏡(水鏡)  拼音:shuǐ jìng
1.水和鏡皆明亮照物。比喻能洞悉事物的人?!度龂尽>砣?。蜀書。龐統(tǒng)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曰:「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br />2.比喻人識見清明?!稌x書。卷四三。樂廣傳》:「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天也。」宋。蘇軾次韻僧潛見贈〉詩:「道人胸中水鏡清,萬象起滅無逃形?!?br />3.比喻月亮?!段倪x。謝莊。月賦》:「柔祇雪凝,圓靈水鏡?!?/div>
《漢語大詞典》:海市
(1).大氣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體的形象。舊稱蜃氣。 晉 伏琛 《三齊略記》:“海上蜃氣,時(shí)結(jié)樓臺,名海市。” 宋 沈括 夢溪筆談·異事:“ 登州 海中,時(shí)有云氣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鱗一·蛟龍附蜃附錄:“﹝蜃﹞能吁氣成樓臺城郭之狀,將雨即見,名蜃樓,亦曰海市。”《老殘游記》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賞玩賞海市的虛情,蜃樓的幻相?!?楊朔 《海市》:“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間出現(xiàn)的幻景,叫海市?!眳⒁姟?海市蜃樓 ”。
(2).海邊城市。 唐 鮑溶 《采葛行》:“蠻女將來海市頭,賣與 嶺 南貧估客?!?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富民說:“上溯 康 乾 之際,稅釐不征而度充,海市禁而闤闠足?!?陳毅 《初游青島》詩:“海市燈輝煌,海水漫無邊?!?/div>
《國語辭典》:海市蜃樓(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種物理現(xiàn)象。以字義而言,蜃是指大蛤蜊,傳說蜃能吐氣而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卷四三。鱗部。蛟龍》。實(shí)際上,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于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遠(yuǎn)處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xiàn)象多在夏天時(shí)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出現(xiàn)。后亦用以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恶壸诸惥?。卷四六。山水門。海。海市》引《隋唐遺事》:「張昌儀恃寵,請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也作「海樓」、「蜃樓」、「蜃樓海市」。
《國語辭典》:變色(變色)  拼音:biàn sè
1.因恐懼或憤怒而面色失常?!蹲髠?。僖公三年》:「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絕之也,蔡人嫁之?!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主人見眾人有些變色,取了珠子,急急走到里邊,抬出一個(gè)緞箱來?!挂沧鳌缸冾仭?。
2.物的顏色改變。唐。駱賓王〈代徐敬業(yè)討武氏檄〉:「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吒則風(fēng)云變色?!?/div>
《國語辭典》:聽取(聽?。 ?span id="gm0u06o" class='label'>拼音:tīng qǔ
聽聞采納。宋。蘇軾聚星堂雪〉詩:「當(dāng)時(shí)號令君聽取,白戰(zhàn)不許持寸鐵?!?/div>
《國語辭典》:詩史(詩史)  拼音:shī shǐ
1.稱唐代詩人杜甫?!缎绿茣>矶鹨?。杜甫傳》:「甫善陳時(shí)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2.反映時(shí)代,記敘史實(shí)的詩篇?!端卧娾n。卷一○五。水云詩鈔序》:「詩多紀(jì)國亡北徙事,與文丞相獄中倡和作,周詳惻愴,人謂之詩史?!?/div>
《國語辭典》:風(fēng)謠(風(fēng)謠)  拼音:fēng yáo
風(fēng)俗歌謠。《后漢書。卷八二。方術(shù)傳上。李合傳》:「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至各州縣,觀采風(fēng)謠?!埂段倪x。左思。三都賦序》:「其鳥獸草木則驗(yàn)之方志,風(fēng)謠歌舞各附其俗。」
《國語辭典》:正對(正對)  拼音:zhèng duì
1.一種對偶。用兩兩相對的詞語反映同類的事物或概念,其意義相同。如張載的〈七哀〉詩:「漢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為正對,皆言思念故鄉(xiāng)。
2.直接面對。如:「這棟建筑物,正對著公園?!?/div>
《漢語大詞典》:沖突(衝突)
向前突出。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古榆關(guān)》:“墩臺守望,雖鱗次櫛比,而柳柵沙溝,衝突道側(cè),行旅患之。”
《國語辭典》:邊幅(邊幅)  拼音:biān fú
1.布帛邊緣的寬窄。如:「這件衣服的邊幅太窄?!?br />2.比喻人的儀容舉止。如:「不修邊幅」、「邊幅不整」。
《國語辭典》:思想  拼音:sī xiǎng
1.思念、懷念。三國魏。曹植盤石篇〉:「仰天長太息,思想懷故邦。」《金瓶梅》第三四回:「不期阮三在家,思想成病?!?br />2.想法、念頭?!段拿餍∈贰返谒囊换兀骸肝蚁胛覀円粋€(gè)人腦子是頂要緊的,一切思想都從腦筋中出來?!?br />3.思維的結(jié)果,或指認(rèn)知的心理歷程。
《國語辭典》:假名  拼音:jiǎ míng
1.假借名義?!逗鬂h書。卷二一。邳彤傳》:「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驅(qū)集烏合之眾,遂震燕、趙之地?!?br />2.虛名。如:「人生在世不過數(shù)十寒暑,何必為空泛的假名而汲汲鉆營?」
3.化名。如:「他為了逃避警方的追緝,于是使用假名以掩人耳目?!?br />4.日文字母,多借用漢字的偏旁。楷書稱為「片假名」,草書稱為「平假名」。
5.佛教用語。佛教認(rèn)為世間的一切,都由語言概念成立,沒有真實(shí)的體性。唐。獨(dú)孤及〈佛頂尊勝陀羅尼幢贊。序〉:「道無形相,心離文字,非言無以導(dǎo)引,故諸法生于假名,非智無以調(diào)伏。」
《國語辭典》:音樂(音樂)  拼音:yīn yuè
人或樂器發(fā)出有一定規(guī)則、組織,用以傳達(dá)思想、感情的樂音?!段饔斡洝返谝欢兀骸柑仆醮篑{,早到寺前。吩咐住了音樂響器?!埂都t樓夢》第四一回:「當(dāng)下劉姥姥聽見這般音樂,且又有了酒,越發(fā)喜的手舞足蹈起來。」
《國語辭典》:真理  拼音:zhēn lǐ
真實(shí)不變的道理。唐。方干 游竹林寺詩:「聞僧說真理,煩惱自然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