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7詞典 7分類詞匯 20
《漢語大詞典》:口面
口角,爭吵。《水滸傳》第五一回:“你二位便可請回,休在此間惹口面不好?!?span id="wafw9fc" class="book">《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他與 邱 家只隔得三四個間壁居住,也曉得 楊氏 平日有些不三不四的毛病,只為從無口面,不好發(fā)揮出來?!?span id="ecgmooe"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前日因有兩句口面,他使一個性子,跑了回家?!?/div>
分類:口角爭吵
《漢語大詞典》:口輔(口輔)
指近口角處。一說即面頰上的酒窩。 茅盾 《詩與散文》一:“玲瓏的口輔,便是不語的時候也象有溫柔絮語在低低傾訴?!?茅盾 《虹》三:“略方的臉上有一對活潑的眼睛,眉毛不濃,彎彎地微帶女性的特征,可是口輔邊的兩道曲線卻具有男性樣的可敬而又可畏的氣勢。”
《國語辭典》:餓紋(餓紋)  拼音:è wén
相術(shù)上認(rèn)為人鼻翼兩旁的令紋,如延伸入口者,命當(dāng)餓死,故稱此種紋為「餓紋」。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那眉下無眼觔,口頭有餓紋,到前面不是凍死,便是餓死的人也?!乖o名氏《漁樵記》第二折:「看了你這嘴臉口角頭餓紋,驢也跳不過去,你一世兒不能勾發(fā)跡?!?/div>
《國語辭典》:一只碗不響,兩只碗叮當(dāng)(一只碗不響,兩只碗叮當(dāng))  拼音:yī zhī wǎn bù xiǎng,liǎng zhī wǎn dīng dāng
形容人一多便容易發(fā)生口角、起糾紛?!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三○回〉:「俗話說得好:『一只碗不響,兩只碗叮當(dāng)?!幻暗霉僮詮娜⒘四莻€二婚頭,常常家里搬弄口舌,挑是非?!?/div>
《國語辭典》:肝風(fēng)(肝風(fēng))  拼音:gān fēng
中醫(yī)上指由于臟腑功能失調(diào),氣血逆亂,引發(fā)頭暈?zāi)垦#闹榇?,口眼歪斜等病癥。也稱為「肝風(fēng)內(nèi)動」。
《漢語大詞典》:翻嘴
改變原來說過的話;改口。例如:他突然翻嘴,說要離開。
發(fā)生口角;吵嘴。例如:狗熊脾氣,動不動就翻嘴。
《國語辭典》:話差(話差)  拼音:huà chā
言語不合、吵架?!督鹌棵贰返谄吡兀骸杆镆舱f的是,不爭你兩個話差,只顧不見面,教他姑夫也難,兩下里都不好行走的?!?/div>
《國語辭典》:盎盂相敲  拼音:àng yú xiāng qiāo
盎、盂,古時兩種盛器?!赴挥巯嗲谩贡扔骷胰藸幊?,發(fā)生口角。《聊齋志異。卷一一。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為,無所涉于父母?!挂沧鳌赴挥巯鄵簟?。
分類:家庭口角
《漢語大詞典》:拌嘴拌舌
口角,爭吵。《醒世姻緣傳》第七九回:“別這等沒要緊的拌嘴拌舌,夫妻們傷了和氣。”
分類:口角爭吵
《漢語大詞典》:從理入口(從理入口)
古時相士認(rèn)為鼻側(cè)口旁有縱理紋達(dá)口角者,主餓死。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周亞夫 為 河內(nèi) 守, 許負(fù) 相之,指其口曰:‘有從理入口,此餓死法也。’”南史·庾蓽傳:“時又有水軍都督 褚蘿 面甚尖危,有從理入口,竟保衣食而終?!?/div>
《漢語大詞典》:惹口舌
引起口角是非。《水滸傳》第三十回:“不爭我們吃你的酒食,明日官府上須惹口舌?!?/div>
分類:口角是非
《國語辭典》:口角炎  拼音:kǒu jiǎo yán
病名。多因缺乏維他命B群而引起?;颊叩目诮呛痛郊t部位發(fā)生潰爛和乾裂。張嘴時有刺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