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周右史


《禮記·玉藻》
「玄端而居,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固?#183;孔穎達(dá)疏:「是太史動作之事,在君左廂記事,則太史為左史也,……是內(nèi)史所掌在君之右,故為右史?!?/span>

例句

載筆已齊周右史,論詩更事謝中書。 韓翃 訪王起居不遇留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4—1114 【介紹】: 宋楚州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人,字文潛,號柯山。神宗熙寧六年進(jìn)士。哲宗時累官起居舍人,以直龍圖閣知潤州。坐元祐黨籍,徙宣州,謫監(jiān)黃州酒稅,再徙復(fù)州?;兆跁r召為太常少卿,又出知潁、汝二州。崇寧初再坐黨籍落職,以曾為蘇軾舉哀行服,貶房州別駕,黃州安置。后得自便,居陳州。工詩賦散文,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作詩務(wù)平淡,效白居易體,樂府學(xué)張籍。有《宛丘集》、《明道雜志》、《詩說》等。
全宋詩
張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潛,人稱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亳州),生長于楚州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南)。為詩文服膺蘇軾,與黃庭堅、晁補(bǔ)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xué)士。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進(jìn)士,授臨淮主簿。元豐元年(一○七八),為壽安尉。七年,遷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學(xué)錄召試館職,歷秘書丞、著作郎、史館檢討。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親政,以直龍圖閣學(xué)士出知潤州,未幾,改宣州。紹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宮。四年,坐黨籍落職,謫監(jiān)黃州酒稅。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監(jiān)復(fù)州酒稅?;兆诩次?,起通判黃州,遷知兗州,召為太常少卿,出知潁州、汝州。崇寧元年(一一○二),因黨論復(fù)起,貶房州別駕,黃州安置。五年,歸淮陰。大觀二年(一一○八)居陳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遺十二卷、續(xù)拾遺一卷),《張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四有傳。張耒詩,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柯山集》為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緒廣東廣雅書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錄“拾遺”(陸心源輯)、“續(xù)拾遺”為底本。參校明小草齋鈔本《宛丘先生文集》(簡稱草齋本,藏北京圖書館)、清康熙呂無隱鈔本《宛丘先生文集》(簡稱呂本,藏北京圖書館)、《四部叢刊》影印舊鈔本《張右史文集》(簡稱叢刊本)、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敝赜』洷尽?a target='_blank'>柯山集》(簡稱田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全宋文·卷二七五○
張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潛,號柯山,人稱宛丘先生,楚州淮陰(今屬江蘇淮安)人。少即穎異能文,后得蘇軾兄弟愛重,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熙寧六年中進(jìn)士,任臨淮主簿等職。元祐初以太學(xué)錄召試館職,歷任秘書丞、著作郎、史館檢討。居三館八年,擢起居舍人。紹圣初以直龍圖閣知潤州,坐黨籍落職,徙宣州,謫監(jiān)黃州酒稅?;兆诩次?,歷知兗、潁、汝州。崇寧初復(fù)坐黨籍落職,并因為蘇軾舉哀行服,貶房州別駕,黃州安置。五年,得自便,居陳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著有《宛丘集》七十卷(存)、《治風(fēng)方》一卷。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三、一七,《宋史》卷四四四本傳,邵祖壽《張文潛先生年譜》。
《國語辭典》:右史  拼音:yòu shǐ
1.職官名。周代設(shè)左右史,負(fù)責(zé)記錄天子的言行,左史記事,右史記言。一說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2.復(fù)姓。如周有右史武。
《國語辭典》:左圖右史(左圖右史)  拼音:zuǒ tú yòu shǐ
形容四周都是書籍。比喻人嗜書好學(xué)或藏書豐富。清。龔自珍〈阮尚書年譜第一敘〉:「背山面湖,左圖右史,于政馀,親課之?!挂沧鳌缸笥覉D史」。
《分類字錦》:號右史渠(號右史渠)
唐書溫造傳:出為朗州刺史,開后鄉(xiāng)渠百里,溉田二千頃,民獲其利,號右史渠。
分類:水利
《國語辭典》:左史  拼音:zuǒ shǐ
職官名。周代史官分為左史、右史,左史記事,右史記言。一說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后世以記載天子言行者為起居,唐高宗時以起居郎、起居舍人為左、右史?!抖Y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埂稘h書。卷三○。藝文志》:「左史記言,右史記事?!?/div>
《漢語大詞典》:記注(記註)
(1).記錄史實。 周 代左史記言,右史記事。 漢 代以后,起居注官侍天子左右記錄言行。 漢 王粲 《為劉荊州與袁尚書》:“且當(dāng)先除 曹操 ,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后,乃議兄弟之怨,使記注之士,定曲直之評,不亦上策邪?” 唐 柳虬 《上周太祖書》:“而 漢 魏 已還,密為記注,徒聞后世,無益當(dāng)時,非所謂將順其美,匡救其惡者也?!?span id="5milg6p" class="book">《金史·孟浩傳》:“ 浩 對曰:‘良史直筆,君舉必書。帝王不自觀史,記注之臣乃得盡其直筆?!?br />(2).起居注;編年實錄。 隋 牛弘 《請開獻(xiàn)書表》:“故知衣冠軌物圖畫記注,播遷之餘,皆歸 江左 。”資治通鑒·唐文宗開成四年:“上就起居舍人 魏謩 取記注觀之?!?胡三省 注:“記注,即起居注?!?br />(3).記述、注釋。 清 尤侗 《余賓碩〈金陵覽古〉序》:“駕言出游,匝月而窮其勝,得詩六十首,首各記注?!?br />(4).掛懷,關(guān)注。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乃工科給事中 王培佑 ,日前因事召見,奏言拳民忠勇可用,頗蒙記注?!?br />猶記錄。后漢書·律歷志論:“歷載彌久,暨於 黃帝 ,班示文章, 重 黎 記註?!?span id="8x9u9tt" class="book">《舊唐書·柳登傳》:“然 芳 勤於記註,含毫罔倦?!?清 趙翼 《余既答稚存黃金之嘲乃又有詩來索戰(zhàn)再作長句報之》:“我將請司甲乙?guī)?,朱出墨入煩記註?!?/div>
《漢語大詞典》:二史
(1).左史與右史。 漢 荀悅 申鑒·時事:“朝有二史:左史記言,右史記動?!?br />(2).太史與國史。自 東漢 ,史官與歷官始分為二職,以后歷代相沿,惟 遼 設(shè)國史館,合二職為一。遼史·歷象志下:“古者太史掌正歲年以敍事,國史以事繫日,以日、月、時繫年。時月不正,則敍事不一,故二史合為一官?!?/div>
《漢語大詞典》:左言
(1).指異族語言。 晉 左思 《魏都賦》:“或魋髻而左言,或鏤膚而鉆髮?!?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詩:“鄰里皆遷客,兒童習(xí)左言?!?br />(2).指外國;外族。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侮食來王,左言入侍?!?br />(3).漢書·藝文志、 漢 鄭玄 《六藝論》均有右史記事,左史記言之說,后以“左言”為史官的代稱。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旋詔左言,光敷圣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