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9詞典 2分類詞匯 97
《國語辭典》:聘問(聘問)  拼音:pìn wèn
古代諸侯間互派使者作友好訪問。《禮記。曲禮下》「諸侯使大夫問于諸侯曰聘」句下唐??追f達。正義:「諸侯使大夫問于諸侯曰聘者,聘問也,謂遣大夫往相存問。」?jié)h。班固《白虎通。卷七。文質(zhì)》:「五玉者各何施,蓋以為璜以徵召,璧以聘問?!?/div>
《國語辭典》:遍布  拼音:biàn bù
傳布各處。唐。許棠 講德陳情上淮南李仆射詩八首之三:「風威遍布江山靜,教化高同日月明?!埂端问贰>硭陌司?。外國傳。占城傳》:「真風遍布,霈澤周行,凡沐照臨,共增聳抃。」
《漢語大詞典》:方別
(1).始別,方才分別。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膠水:“北眺巨海,杳冥無極,天際兩分,白黑方別?!?br />(2).猶言各個地方。周書·閔帝紀:“予惟古先圣王,罔弗先于省視風俗,以求民瘼……有司宜分命方別之使,所在巡撫?!?/div>
《國語辭典》:八書(八書)  拼音:bā shū
書為《史記》五種體例之一:有禮書、樂書、律書、歷書、天官書、封禪書、河渠書、平準書八篇,總稱為「八書」,其內(nèi)容記載典章制度沿革,后世正史多改稱為「志」。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史傳》:「故本紀以述皇王,列傳以總侯伯,八書以鋪政體,十表以譜年爵。」
《漢語大詞典》:百節(jié)(百節(jié))
(1).指人體各個關(guān)節(jié)。呂氏春秋·開春:“飲食居處適,則九竅百節(jié)千脈皆通利矣。”《淮南子·原道訓》:“而百節(jié)可曲伸,察能分白黑視丑美,而知能別同異明是非者何也?氣為之充而神為之使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熔裁:“夫百節(jié)成體,共資榮衛(wèi)?!?br />(2).指事物的多層次。 南朝 梁 江淹 《井賦》:“穿重壤之千仞兮,搆玉甃之百節(jié)?!?br />(3).馬陸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四·馬陸。
《漢語大詞典》:百關(guān)(百關(guān))
人體各個部位。云笈七籤卷十三“百竅關(guān)連章”原注引《洞神明藏經(jīng)》:“百脈通流,百竅相望,百關(guān)相鎖,百節(jié)相連?!?前蜀 杜光庭 《興州王承休特進為母修黃箓齋詞》:“蠲消厄會,蕩滌災(zāi)衰,使六氣均調(diào),百關(guān)康愈?!?前蜀 杜光庭 《馬師穆尚書土星醮詞》:“使百關(guān)宣暢,六氣均調(diào),疾苦痊瘳,福祥臻會。”
《漢語大詞典》:諸種(諸種)
(1).各個種族。后漢書·馬援傳:“十三年, 武都 參狼羌 與塞外諸種為寇,殺長吏?!?br />(2).各個品種。 明 宋應(yīng)星 天工開物·稻工:“而菽、麥、麻、蔬諸種,紛紛可種。”
(3).各種,各樣。 梁啟超 《盧梭學案》:“蓋人在邦國相待而為用,又有諸種之職各分任之。”
《國語辭典》:神經(jīng)(神經(jīng))  拼音:shén jīng
1.人體的感應(yīng)組織,分布全身,主知覺、運動及聯(lián)絡(luò)各部器官相互間的關(guān)系。
2.指稱精神失常,舉止不合常理。如:「你發(fā)什么神經(jīng)!大熱天還穿棉襖!」
《國語辭典》:美身  拼音:měi shēn
指采取美化身體各個部位的措施。
《國語辭典》:公式  拼音:gōng shì
1.數(shù)學問題中所設(shè)諸數(shù),用文字表示其解得的具體結(jié)果,可適合于相類問題的算式,稱為「公式」。
2.科學上可以通用的定則。
3.可以應(yīng)用于同類事物的方式、方法。
《國語辭典》:工尺  拼音:gōng chě
我國固有的音階符號,如上、尺、工、凡、合、四、乙等,統(tǒng)稱工尺。以此編成的曲譜稱為工尺譜。也作「工尺字兒」。
《國語辭典》:房間(房間)  拼音:fáng jiān
間,計算房子的量詞。房間指一間房子。《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其時已在上燈時分,房間都被人家佔了去了,好容易等了一會,才弄到一個小房間?!?/div>
《漢語大詞典》:眾學(衆(zhòng)學)
(1).各個流派的學說。三國志·蜀志·許慈傳:“ 先主 定 蜀 ,承喪亂歷紀,學業(yè)衰廢,乃鳩合典籍,沙汰眾學?!?br />(2).指村塾。 唐 孫棨 《北里志·張住住》:“鄰有 龐佛奴 ,與之同歲,亦聰警,甚相悅慕,年六七歲,隨師於眾學中,歸則轉(zhuǎn)教 住住 ,私有結(jié)髮之契?!?/div>
《國語辭典》:各國(各國)  拼音:gè guó
各個不同的國家。如:「他夢想到世界各國去旅游。」
《國語辭典》:分組(分組)  拼音:fēn zǔ
將團體分成若干小單位,每一單位稱為「一組」。如:「分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