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伏氣
咽氣
修服
呴噓
呵欱
引新吐故
《國語辭典》:伏氣(伏氣)  拼音:fú qì
1.屏氣。唐。韓愈朝散大夫贈司勛員外郎孔君墓志銘〉:「抑首伏氣,不敢出一語以對?!?br />2.服輸。元。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一出:「公公又不伏氣,只管和婆婆閒爭。」《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料那生不能成就,我也不伏氣與他了?!?/div>
《國語辭典》:咽氣(嚥氣)  拼音:yàn qì
1.人死氣絕。如:「他從水里救起來時,已經(jīng)咽氣了?!?br />2.吞氣。道家的一種養(yǎng)生法。漢。王充《論衡。道虛》:「陰陽之氣,不能飽人,人或咽氣,氣滿腹脹,不能饜飽?!?/div>
《漢語大詞典》:修服
指道教的修煉服氣。服氣,即吐納。 明 徐渭 《蔣扶溝公詩》:“伯氏頗好道,終歲事修服?!?/div>
《漢語大詞典》:呴噓
謂道家的吐納之術。文選·王褒〈圣主得賢臣頌〉:“雍容垂拱,永永萬年,何必偃仰詘信若 彭祖 ,呴噓呼吸如 僑 松 ,眇然絶俗離世哉?” 李善 注:“莊子曰:‘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為壽而已矣?!?/div>
分類:道家吐納
《漢語大詞典》:呵欱
猶言噓吸吐納。喻進退。 宋 王安石 《韓持國從富并州辟》詩:“矧今名主人,氣力足呵欱。推賢為時輔,勢若朽易拉?!?/div>
分類:吐納進退
《漢語大詞典》:引新吐故
猶言吐故納新。古代道家的養(yǎng)生之術,即吐納術。 晉 陸機 《列仙賦》:“引新吐故,云飲霞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