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1詞典 6分類詞匯 15
《國語辭典》:吐納(吐納)  拼音:tǔ nà
1.道家的修鍊術(shù)。從口中吐出惡濁之氣,鼻吸入清新之氣?!段倪x。嵇康。養(yǎng)生論》:「又呼吸吐納,服食養(yǎng)生,使形神相親,表里相濟也?!?br />2.吐出與吸入?!段倪x。郭璞。江賦》:「呼吸萬里,吐納靈潮,自然往復(fù),或夕或潮。」
3.發(fā)言,談?wù)摗D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明詩》:「春秋觀志,諷誦舊章,酬酢以為賓榮,吐納而成身文?!?/div>
《分類字錦》:吐納風(fēng)流(吐納風(fēng)流)
南史張緒傳:緒吐納風(fēng)流。聽者皆忘饑疲。見者肅然。如在宗廟。
分類:言論
《分類字錦》:吐納風(fēng)云(吐納風(fēng)云)
高允祭岱宗文:吐納風(fēng)云,育成萬品。
分類:泰山
《分類字錦》:吐納靈潮(吐納靈潮)
郭璞江賦:呼吸萬里,吐納靈潮,自然往復(fù),或夕或朝。
分類:
《國語辭典》:呼吸吐納(呼吸吐納)  拼音:hū xī tǔ nà
呼吐穢氣而吸納新氣。道家講求呼吸吐納的方法以養(yǎng)生。三國魏。曹丕《典論。論郤儉等事》:「眾人無不鴟視狼顧,呼吸吐納?!埂段倪x。嵇康。養(yǎng)生論》:「呼吸吐納,服食養(yǎng)身,使形神相親。」
《分類字錦》:風(fēng)云吐納(風(fēng)云吐納)
唐太宗祭北岳恒山文獸嘯龍騰風(fēng)云之所吐納霓裳鶴蓋神仙之所往還
分類:恒山
《國語辭典》:服氣(服氣)  拼音:fú qì
1.一種道家修養(yǎng)的方法?!稌x書。卷八○。王羲之傳》:「常服氣,一氣千馀息。」
2.內(nèi)心悅服、欽佩。《文明小史》第四回:「金老爺不肯走,一定吃住了我替他找,打了黃舉人,眾紳士又不服氣,也來找到我?!?/div>
《漢語大詞典》:噓噏
吐納;呼吸。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七七:“乘云御飛龍,噓噏嘰瓊?cè)A。”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王真“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 李賢 注引 晉 葛洪 抱樸子:“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噓噏,如在胎之中?!?span id="2k7c8qq" class="book">《文選·木華〈海賦〉》:“噓噏百川,洗滌 淮 漢 。” 李善 注:“噓噏,猶吐納也。” 唐 元結(jié) 《縣令箴》:“為其動靜,是人禍福;為其噓噏,作人寒燠。”
分類:吐納呼吸
《國語辭典》:呼吸  拼音:hū xī
1.生物體與外界環(huán)境進(jìn)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英文為respiration。
2.形容氣勢盛大。晉。郭璞江賦〉:「呼吸萬里,吐納靈潮?!固?。元稹和樂天折劍頭〉詩:「風(fēng)云會一合,呼吸期萬里?!?br />3.瞬息、頃刻之間?!稌x書。卷六七。列傳。郗鑒》:「決勝負(fù)于一朝,定成敗于呼吸。」
《國語辭典》:呼應(yīng)(呼應(yīng))  拼音:hū yìng
1.一呼一應(yīng),互通消息。宋。洪邁《夷堅支志甲。卷一。護(hù)國大將軍》:「千百為群,更相呼應(yīng),共啄蝗。」
2.文章首尾互相照應(yīng)。如:「詞意貫串,前后呼應(yīng)?!?/div>
《國語辭典》:吹噓(吹噓)  拼音:chuī xū
1.呼氣、噓氣?!端鍟>砥呶?。儒林傳。王孝籍傳》:「咳唾足以活枯麟,吹噓可用飛窮羽。」《水滸傳》第一六回:「那十個廂禁軍,雨污通流,都嘆氣吹噓?!?br />2.吹捧、稱揚。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名實》:「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天才鈍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共餌者,遞共吹噓。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
3.比喻不費吹灰之力而能成就大事。南朝陳。徐陵〈檄周文〉:「叱吒而平宿豫,吹噓而定壽陽?!姑?。張四維《雙烈記》第二七出:「吹噓定魯齊,談笑平吳楚?!?br />4.風(fēng)吹。唐。孟郊哭李觀〉詩:「清塵無吹噓,委地難飛揚。」
5.比喻獎掖擢升。唐。杜甫 贈獻(xiàn)納使起居田舍人詩:「揚雄更有河?xùn)|賦,唯待吹噓送上天?!?br />6.吹竽。北周。庾信〈小園賦〉:「昔草濫于吹噓,藉文言之慶馀。」
《漢語大詞典》:吹竽
(1).吹奏竽。竽,管樂器。戰(zhàn)國策·齊策一:“ 臨淄 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
(2).謂濫竽充數(shù)。典出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 齊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處士 請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若長風(fēng)之過籟, 南郭 之吹竽耳?!焙笠嘤米髯灾t之詞。 唐 韓愈 《和席八十二韻》:“倚玉難藏拙,吹竽久混真?!?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三:“某也孱資瑣質(zhì),誤恩偶及,亦復(fù)與吹竽之部?!?/div>
《國語辭典》:吞吐  拼音:tūn tǔ
1.呼氣與吸氣。即道家所說的吐納?!侗阕?。內(nèi)篇。極言》:「杜疾閑邪,有吞吐之術(shù)?!?br />2.吞進(jìn)和吐出。比喻出納、隱現(xiàn)、聚散等變化。唐。盧仝月蝕〉詩:「奈何萬里光,受此吞吐厄。」
3.言語不直截或含混不清?!读凝S志異。卷四。青梅》:「生方讀,驚問所來;詞涉吞吐?!?br />4.傾訴;談吐。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二折:「難吞吐,沒氣路,短嘆長吁。愁腸似火,雨淚如珠?!?/div>
《國語辭典》:噓吸(噓吸)  拼音:xū xī
1.呼吸吐納。《莊子。天運》:「風(fēng)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彷徨,孰噓吸是,孰居無事而披拂是?!固啤3尚?。疏:「噓吸,猶吐納也?!挂沧鳌竾u翕」、「噓噏」。
2.悲泣的樣子?!冻o。劉向。九嘆。憂苦》:「長噓吸以于悒兮,涕橫集而成行?!?/div>
《漢語大詞典》:鍊氣(鍊氣)
亦作“ 鍊炁 ”。 道家指通過吐納導(dǎo)引等以求長生的一種方法。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 淮南王 ,好長生,服食鍊氣讀仙經(jīng)?!?唐 李白 《鳳笙篇》:“始聞鍊氣餐金液,復(fù)道朝天赴玉京。” 唐 李翱 《故處士侯君墓志》:“少為道士,學(xué) 黃 老 鍊氣保形之術(shù)?!?明 劉基 《淮南王》詩:“ 淮南王 ,好神仙,澄心鍊炁守自然。”
《漢語大詞典》:呼噏
亦作“ 呼翕 ”。
(1).呼氣和吸氣。 南朝 宋 周朗 《報羊希書》:“呼噏以補其氣,繕嚼以輔其生。”
(2).吸入,攝取。三國志·吳志·樓玄傳:“﹝陛下﹞勤心好道……呼翕清淳,與天同極?!?晉 陸機 《列仙賦》:“列仙玄妙……呼翕九陽,抱一含元?!?br />(3).道家導(dǎo)引吐納的養(yǎng)生術(shù)。后用指長生。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三十:“乘云招 松 喬 ,呼噏永矣哉?!?br />(4).一息之間,形容頃刻之間。晉書·忠義傳·王豹:“密禍潛起,輒在呼噏?!?br />(5).猶吞吐。形容氣盛勢大。后漢書·朱穆傳:“當(dāng)今中官近習(xí),竊持國柄……運賞則使餓隸富於 季孫 ,呼噏則令 伊 顏 化為 桀 跖 ?!?明 宋濂 《跋三官祠記》:“公執(zhí)文章政柄,呼噏一世?!?/div>
《國語辭典》:鍊氣(鍊氣)  拼音:liàn qì
修道人修鍊吐納,以求長生不老的方法。《新五代史。卷二八。唐臣傳。豆盧革》:「革自為相,遭天下多故,而方服丹砂鍊氣以求長生,嘗嘔血數(shù)日,幾死?!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肝覀冞€要養(yǎng)精、鍊氣、存神,調(diào)和龍虎、捉坎填離,不知費多少工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