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曾和應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南安軍上猶人,字賢叔。隱居梅嶺,清苦好吟詠,年八十猶不倦。有《梅溪四體》。
曾和應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5 【介紹】: 明江西臨川人。曾亨應弟。清軍入江西,列城皆不守。遵兄命奉父入閩,轉走肇慶。后聞兄侄均不降死,亦投井死。
《漢語大詞典》:和應(和應)
猶應和。相呼應。爾雅·釋樂“大鼓謂之鼖,小者謂之應” 郝懿行 義疏引 三國 魏 孫炎 云:“和應大鼓也?!?/div>
《漢語大詞典》:和應(和應)
(1).指車鈴之聲相應。大戴禮記·保傅:“升車則聞和鸞之聲……在衡為鸞,在軾為和,馬動而鸞鳴,鸞鳴而和應?!?王聘珍 解詁:“和、鸞,皆鈴也,所以為車行節(jié)者?!眳⒁姟?和鸞 ”。
(2).和氣感應。《宋史·樂志十二》:“嘉薦報本,於以祈年。誠格和應,神娭福延。”
《國語辭典》:和鸞(和鸞)  拼音:hé luán
系在車上的鈴鐺?!对娊?。小雅。蓼蕭》:「既見君子,鞗革忡忡,和鸞雍雍,萬福攸同?!埂段倪x。司馬相如。難蜀父老》:「鳴和鸞,揚樂頌?!?/div>
《分類字錦》:時和應躔(時和應躔)
《郗昂·老人星見賦》:候德至而浮彩,副時和而應躔。
分類:
《分類字錦》:鸞鳴和應(鸞鳴和應)
《大戴禮》:在衡為鸞,在軾為和,馬動而鸞鳴,鸞鳴而和應,聲曰和,和則敬,此御之節(jié)也。
分類:
《國語辭典》:應門(應門)  拼音:yìng mén
1.古代宮廷的正門。《詩經。大雅。綿》:「乃立應門,應門將將?!埂抖Y記。明堂位》:「九采之國,應門之外,北面東上。」
2.管理門戶開啟或應對訪客。晉。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骨?。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灤陽消夏錄六》:「董文恪公老仆王某,性謙謹,善應門。數十年未忤一人?!?br />3.當家主持門戶。《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飲恨半山堂》:「諸子應門,或歿于官,或喪于途。」
《漢語大詞典》:參對(參對)
參見和應對。后漢書·陳忠傳:“入則參對而議政事,出則監(jiān)察而董是非?!?宋 蘇軾 《謝監(jiān)司啟》:“煩歊尚熾,參對未期。”
分類:和應應對
《漢語大詞典》:斗將(鬥將)
亦作“鬭將”。
(1).驍勇善戰(zhàn)的將領。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聰明》:“ 龐同善 雖非鬭將,所持軍嚴整。” 唐 李靖 《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卷上:“凡將正而無奇,則守將也;奇而無正,則鬭將也?!?span id="pqwdafb" class="book">《舊唐書·仆固懷恩傳》:“其男 瑒 又以開府儀同三司從將兵於其軍,每深入虜陣,以勇敢聞,軍中號為‘鬭將’?!?br />(2).指古代出陣挑戰(zhàn)和應戰(zhàn)的將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挑戰(zhàn):“《類要》云:兩陣既立,各以將出鬭,謂之挑戰(zhàn)。劇談録 白敏中 興師討 吐蕃 ,有酋帥衣緋茸裘,乘白馬,出陣,頻召 漢 軍鬭將…… 唐 宋 已來實有鬭將之事,非盡稗官之妄説也?!?br />(3).指有勇無謀的將領。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四年:“ 擴 ( 馬擴 )知兵法,有謀略,不止於鬭將而已。”
《國語辭典》:微積分(微積分)  拼音:wéi jī fēn
微分學與積分學的合稱。為研究函數的導數、積分的性質、運算和應用的一門科學。
《漢語大詞典》:湯頭歌訣(湯頭歌訣)
將中藥常用配方編成的歌訣,便于習醫(yī)者記誦和應用。通行的有 清 汪昂 所編的《湯頭歌訣》一書。 胡適 《問題與主義》:“好比醫(yī)生單記得許多《湯頭歌訣》,不去研究病人的癥候,如何能有用呢?”
《漢語大詞典》:和纏(和纏)
謂和應曲調。纏,原指《纏令》《纏達》,古曲調名。 清 曹寅 《金氏甥攜許鎮(zhèn)帥家伶見過閩》詩:“一拍幺弦一和纏,舞餘無復掃花鈿?!?/div>
分類:和應
《漢語大詞典》:地圖學
又稱“制圖學”、“地圖制圖學”。研究地圖及其制作理論、工藝和應用的科學。包括地圖編制、地圖投影、地圖整飾、地圖制印以及遙感制圖和計算機地圖制圖等。
《漢語大詞典》:電磁學
研究電磁現象的規(guī)律和應用的物理學分支學科。研究對象包括靜電場和電介質、直流電路、磁場和磁介質、電磁感應、電磁振蕩、電磁波等。它的理論基礎是麥克斯韋電磁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