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國籍(國籍)  拼音:guó jí
1.廣義指權利之主體或客體隸屬于某一國家的關系而言。如自然人、法人、船舶、航空器等,均有其國籍。
2.狹義僅指自然人,個人隸屬于某一國家的關系而言。近世各國,均有其國籍法,必須取得某國的國籍,方為某國的國民。
3.國家的典籍?!段簳?。卷六二。列傳。李彪》:「今求都下乞一靜處,綜理國籍,以終前志?!?/div>
《國語辭典》:固有國籍(固有國籍)  拼音:gù yǒu guó jí
因出生而取得的國籍,為國籍取得的方式之一。我國國籍法關于固有國籍之規(guī)定,系以血統(tǒng)主義為原則,并兼采出生地主義為輔助方式。也稱為「自然國籍」。
《國語辭典》:多國籍企業(yè)(多國籍企業(yè))  拼音:duō guó jí qì yè
在某特定國家設立總公司,而在其他國家設附屬公司或機構,進行直接投資、產(chǎn)銷的企業(yè)。相對于單國籍企業(yè)而言。也稱為「國際企業(yè)」、「跨國企業(yè)」。
《國語辭典》:二重國籍(二重國籍)  拼音:èr chóng guó jí
一人同時擁有兩國國籍。
《國語辭典》:多重國籍(多重國籍)  拼音:duō chóng guó jí
一個人同時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籍,稱為「多重國籍」。
《漢語大詞典》:船舶國籍
簡稱“船籍”。船舶在一國登記注冊后所取得的該國國籍。船舶按其國籍在船尾懸掛國旗,并受該國法律的管轄和保護。沒有國籍的船舶不允許在海上航行,更不允許通過別國的領海或進入別國的港口。
《國語辭典》:雙重國籍(雙重國籍)  拼音:shuāng chóng guó jí
一人同時擁有兩個國家的國籍。也稱為「國籍的積極沖突」。
《國語辭典》:民政  拼音:mín zhèng
地方人民的政事。《宋史。卷八。真宗本紀三》:「戊申,禁內(nèi)臣出使預民政?!?/div>
《國語辭典》:歸化(歸化)  拼音:guī huà
1.歸服、歸順?!度龂尽>矶?。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鐘傳。鄧艾》:「發(fā)使告以利害,吳必歸化,可不征而定也。」
2.外國人或無國籍人于本國領域內(nèi)有住所,合法居留滿一定期間,且符合《國籍法》相關要件,經(jīng)申請許可后取得本國國籍。
《國語辭典》:華裔(華裔)  拼音:huá yì
1.舊指華夏邊陲地區(qū)。晉。張協(xié) 七命:「若乃華裔之夷,流荒之貊,語不傳于輶軒,地不被乎正朔?!?br />2.中華民族的后裔。清。黃鷟來〈題楊人庵總?cè)帧笩o著圖」〉:「清德本關西,遙遙溯華裔。」
3.旅居海外的華人后代。如:「有些華裔科學家表現(xiàn)杰出,受到世人矚目?!?/div>
《國語辭典》:國民(國民)  拼音:guó mín
1.泛指全國的人民?!蹲髠鳌U压辍罚骸该駸o怨心,先神命之,國民信之?!埂稘h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內(nèi)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tǒng)眾官?!?br />2.凡取得一國國籍的人民,就是該國的國民。如:「每位國民都享有一定的權利,也有應盡的義務?!?/div>
《國語辭典》:入籍  拼音:rù jí
1.甲國或甲地人,改入乙國或乙地的戶籍,皆稱為「入籍」。《醒世恒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貽書》:「王臣病了兩個月,方才痊可,遂入籍于杭州。」
2.把名字寫在妓女登記簿上,即徵為官妓之意。反之則為「脫籍」。宋。秦醇《譚意哥傳》:「意入籍驅(qū)使迎候之列有年矣,不敢告勞?!?/div>
《國語辭典》:外勞(外勞)  拼音:wài láo
外國籍的勞工。
《國語辭典》:公民  拼音:gōng mín
1.擁有一個國家的國籍,依其憲法或法律規(guī)定,享有國家賦予公法上之權利,以及負擔公法上義務之國民。清。徐珂《清稗類鈔。譏諷類。亦公民也》:「公民,人民之有公權得選舉議員者也?!?br />2.為公眾利益著想的人?!俄n非子。五蠹》:「行貨賂而襲當涂者則求得,求得則私安,私安則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眾矣?!?br />3.君王的百姓。漢。劉向《古列女傳。卷六。齊傷槐女》:「妾父衍,幸得充城郭為公民?!埂段簳>砥咭?。列傳。裴叔業(yè)》:「今大計已爾,勢不可追??置穹枪?,吏非公吏?!?/div>
《國語辭典》:復籍(復籍)  拼音:fù jí
恢復國籍?!肚迨犯?。卷一二○。食貨志一》:「凡因嫁外國人而出籍者,若離婚或夫死后,準其呈請復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