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飛碟(飛碟)  拼音:fēi dié
不明飛行體的通稱。參見「不明飛行體」條。
《國語辭典》:精裝(精裝)  拼音:jīng zhuāng
書籍封面,內襯硬紙板,外敷以薄紙或細布,封面與書背燙字,并用套線釘制的裝訂方法。如:「精裝書」、「精裝本」。
《漢語大詞典》:頭繩(頭繩)
用棉紗、棉毛混紡或塑料等制成的細繩子。主要用來扎發(fā)髻或辮子。 元 柯丹丘 《荊釵記·見母》:“袖兒里脫下孝頭繩,莫不是恁兒媳婦喪幽冥?”儒林外史第二五回:“他自己收拾行李衣服,又買了幾件 南京 的人事--頭繩、肥皂之類?!?span id="0wo8uyq" class="book">《白雪遺音·馬頭調·貨郎兒》:“玉容香皂擦粉面,頭繩似血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想了半天,取出一枝對筆,一根頭繩,一枝帳竿竹子?!?賀敬之 丁毅 等《白毛女》第一幕第一場:“扯上了二尺紅頭繩,給我 喜兒 扎起來!”
《國語辭典》:哨子  拼音:shào zi
1.用來示警或作信號的發(fā)聲器。如:「吹哨子集合!」
2.一種民歌。常伴隨著勞動而唱的歌曲,多帶有呼號。歌詞多為即興創(chuàng)作,四川稱為「哨子」,北方稱為「吆號子」,南方稱為「喊號子」。
3.地痞、流氓。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泰安神州謊子極多,哨子極廣,怎生得一個護臂跟隨將我去方好。」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這里哨子每極多,見咱有些家私,假做劉安住來認俺?!挂卜Q為「哨廝」。
《國語辭典》:膠管(膠管)  拼音:jiāo guǎn
以橡膠等塑料制成的管狀物。
《國語辭典》:玻璃紙(玻璃紙)  拼音:bō li zhǐ
用天然纖維素產生化學變化而制成的透明紙。具有柔韌、無孔眼、機械強度好的優(yōu)點,并可染成各種顏色。廣用于各種包裝紙。
《漢語大詞典》:板材
通常做成標準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如膠合板、金屬板、混凝土板,塑料板),作墻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構件
厚的毛坯木板
鍛造、軋制或鑄造而成的金屬板
《國語辭典》:唱片  拼音:chàng piàn
一種利用機械錄音方法記錄聲音的膠制圓片。上有細溝,放在留聲機或電唱機上旋轉時,沿著槽紋滑動的唱針尖端發(fā)生機械振動,通過唱頭還原為聲音或轉換為電信號。可分為單聲道唱片和立體聲唱片兩種。
《國語辭典》:口哨  拼音:kǒu shào
撮唇,中間留一小孔或將手指插在口內,使氣流通過時發(fā)出像吹哨子的聲音。如:「他邊走邊吹口哨?!?/div>
《漢語大詞典》:有機玻璃(有機玻璃)
塑料的一種,化學成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無色透明,比普通玻璃輕而堅固,遇熱變軟,可壓成各種形狀,用途非常廣。
《漢語大詞典》:填料
攙在混凝土、橡膠、塑料等中間起填充作用的材料,通常是粒狀、粉末狀或纖維狀,如黃土、鋸末、滑石、石棉、碳黑等。
《國語辭典》:鞋刷  拼音:xié shuā
刷鞋的用具。如:「這鞋子只要用鞋刷刷一刷,就會像新的一樣。」
《國語辭典》:模塑成形  拼音:mó sù chéng xíng
主要是將粒狀、粉狀或油灰狀的塑料,加熱熔化或軟化后,經壓力注入模腔中成形的方法。
分類:要是塑料
《國語辭典》:層壓法(層壓法)  拼音:céng yā fǎ
將熱固性樹脂浸漬、涂布后,與紙張、棉布等片狀塑料層層重疊,并加壓、加熱,使發(fā)生化學變化而黏結成板,此方法稱為「層壓法」。
《國語辭典》:錄影碟(錄影碟)  拼音:lù yǐng dié
用來錄影、錄音,以供重放的鋁制或塑料圓盤。狀似普通唱片,可連接普通電視接收機的圓盤放映機。分為磁性與非磁性錄影碟兩類。簡稱為「影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