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7詞典 3分類詞匯 84
《國語辭典》:音韻(音韻)  拼音:yīn yùn
由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構(gòu)成的漢字字音。也稱為「聲韻」。
《國語辭典》:悲聲(悲聲)  拼音:bēi shēng
悲傷痛哭的聲音?!段饔斡洝返谝灰换兀骸赣謿v了許多衙門,一處處俱是悲聲振耳,惡怪驚心?!埂都t樓夢》第六八回:「鳳姐兒滾到尤氏懷里,嚎天動地,大放悲聲?!?/div>
《國語辭典》:格調(diào)(格調(diào))  拼音:gé diào
1.詩文的格律聲調(diào)。亦泛指作品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督鹌棵贰返谝灰换兀骸父叩途o慢按宮商,吐玉噴珠;輕重疾徐依格調(diào),鏗金戛玉。」《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寫的最好,卻又不肯學(xué)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創(chuàng)出來的格調(diào),由著筆性寫了去。」
2.人的品格、風(fēng)范。唐。蔣防《霍小玉傳》:「昨遣某求一好兒郎格調(diào)相稱者,某具說十郎。」唐。秦韜玉 貧女詩:「誰愛風(fēng)流高格調(diào),共憐時世儉梳妝。」
3.風(fēng)貌、景象。唐。張喬〈宿劉溫書齋〉詩:「不掩盈窗月,天逝格調(diào)高?!顾巍j惲痢?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57244'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點絳唇。一夜相思〉詞:「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調(diào)還依舊?!?/div>
《漢語大詞典》:飛沈(飛沈)
亦作“ 飛沉 ”。
(1).飛升和沉落。《后漢書·黨錮傳·李膺》:“愿怡神無事,偃息衡門,任其飛沉,與時抑揚。” 唐 李商隱 《搖落》詩:“水亭吟斷續(xù),月幌夢飛沉?!?明 陸粲 《贈別王直夫》詩:“丈夫志千載,飛沉何足嘆!”
(2).指鳥和魚。 晉 陸機 《贈從兄車騎》詩:“營魄懷茲土,精爽若飛沉?!?南朝 梁 何承天 《達(dá)性論》:“安得與夫飛沉蠉蠕并為眾生哉?!?唐 劉禹錫 《和樂天閑園獨賞八韻》:“動植隨四氣,飛沉含五情?!?br />(3).指聲調(diào)的平清和仄濁。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凡聲有飛沉,響有雙疊,雙聲隔字而每舛,迭韻雜句而必睽,沉則響發(fā)而斷,飛則聲颺不還。”
(4).指山和河。 明 唐順之 《謝病贈別高參政子業(yè)》詩:“從茲一相失,長嘆隔飛沉。”
《漢語大詞典》:苦調(diào)(苦調(diào))
(1).猶苦言,忠言。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義心多苦調(diào),密此金玉聲?!?br />(2).憂傷悲涼的聲調(diào)。 清 黃景仁 《蘄口》詩:“中宵冰雪悄難寐,苦調(diào)哦徹朝霞天。”
《漢語大詞典》:宮羽
(1).五音中的宮音與羽音。禮記·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br />(2).用指聲調(diào)。 南朝 梁 沈約 《答陸厥書》:“自古辭人,豈不知宮羽之殊,商徵之別?雖知五音之異,而其中參差變動,所昧實多?!?span id="qvmxocx" class="book">《隋書·文學(xué)傳·潘徵》:“ 李登 《聲類》、 呂靜 《韻集》,始判清濁,纔分宮羽?!?/div>
《漢語大詞典》:中鳴(中鳴)
(1).一種較為低沉的聲調(diào)。晉書·樂志下:“角,説者云, 蚩尤 氏帥魑魅與 黃帝 戰(zhàn)於 涿鹿 ,帝乃始命吹角為龍鳴以御之。其后 魏武 北征 烏丸 ,越沙漠而軍士思?xì)w,於是減為中鳴,而尤更悲矣?!?br />(2).吹奏樂器名。隋書·禮儀志三:“前部鼓吹一部,小鼓及鼙,長鳴、中鳴等各十八具,掆鼓、金鉦各二具?!?/div>
《國語辭典》:飛沉(飛沉)  拼音:fēi chén
飛在空中的鳥與沉在水中的魚?!段倪x。陸機。悲哉行》:「日感隨氣草,耳悲詠時禽;寤寐多遠(yuǎn)念,緬然若飛沉?!?/div>
《漢語大詞典》:上平
(1).舊時書牘中遇尊稱之詞時,另行抬寫,與上行齊平,謂之上平。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凡詔命、制書、奏事、上書諸稱 燕王 者,可皆上平?!?br />(2).《切韻》廣韻、集韻等韻書,因平聲字多,分為上、下兩卷,稱上卷為上平,稱下卷為下平。 元 熊忠 古今韻會舉要·凡例:“舊韻上平、下平、上、去、入五聲,凡二百六韻,今依《平水韻》併通用之韻,為一百七韻。”
(3).漢語平聲字的聲調(diào)分為陰平和陽平兩種。稱陰平為上平,陽平為下平。
《國語辭典》:聲調(diào)(聲調(diào))  拼音:shēng diào
1.詩文字句中音韻配置的抑揚頓挫。如:「聲調(diào)鏗鏘」。
2.音樂的節(jié)奏。如:「聲調(diào)悠揚」。
3.聲音的高低升降的調(diào)子。如國音所分的陰平聲、陽平聲、上聲、去聲、輕聲等讀法。
《國語辭典》:聲調(diào)(聲調(diào))  拼音:shēng tiáo
聲音和諧。《淮南子。本經(jīng)》:「行沮然后義立,和失然后聲調(diào)?!?/div>
《國語辭典》:偷聲(偷聲)  拼音:tōu shēng
1.唐代絕句配樂歌唱時,為調(diào)節(jié)聲調(diào)所用的方法。即在一句內(nèi)偷去一字,如唐。張志和〈漁歌子〉「青蒻笠,綠蓑衣」,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為三字二句。
2.古人依譜填詞,有一定格式,但在聲腔上作者有時仍可自由伸縮更換,因其聲韻的變換就像別處偷來一樣,故稱為「偷聲」。如木蘭花上下闕原來各押三個仄韻,后來的填詞者不但把上下闕的第三句各減去三字,并且將三、四兩句的仄韻改為平韻,因此這個新調(diào)的木蘭花稱為「偷聲木蘭花」。
《漢語大詞典》:宮聲(宮聲)
(1).五音中的宮音。也指宮聲調(diào)。管子·幼官:“君服黃色,味甘味,聽宮聲,治和氣。”禮記·月令“其音宮” 漢 鄭玄 箋:“季夏之氣和則宮聲調(diào)。”宋書·樂志一:“以宮聲正方而好義,角聲堅齊而率禮,弦哥(歌)鐘鼓金石之作備矣?!?br />(2).指樂曲。 宋 歐陽修 《送楊寘序》:“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閒居,不能治也。既而學(xué)琴於友人 孫道滋 ,受宮聲數(shù)引,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體也?!?/div>
《漢語大詞典》:氣調(diào)(氣調(diào))
(1).氣概,風(fēng)度。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加以風(fēng)神爽朗,氣調(diào)清高,流化親朋,善和紛諍?!?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隋書·豆盧勣傳》:“ 勣 器識優(yōu)長,氣調(diào)英遠(yuǎn),總馭藩部,風(fēng)化已行?!?唐 張鷟 游仙窟:“容貌似舅, 潘安仁 之外甥;氣調(diào)如兄, 崔季珪 之小妹?!?清 侯方域 《書〈彭西園集〉后》:“少多讀書,有氣調(diào)?!?br />(2).氣韻,才調(diào)。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文章:“文章當(dāng)以理致為心腎,氣調(diào)為筋骨,事義為皮膚,華麗為冠冕?!?br />(3).語氣聲調(diào)。 老舍 《趙子曰》第四:“ 趙子曰 心中痛快多了,說話的氣調(diào)鋒利有趣了?!?/div>
《漢語大詞典》:和雅
(1).溫和文雅。宋書·殷琰傳:“ 琰 性和雅靜素,寡嗜欲?!?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 賀知章 ,器識夷淡,襟懷和雅,神清志逸。”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先生(指 鄒泰和 )戊戌翰林,和雅謙謹(jǐn)?!?郭沫若 《卷耳集·〈召南·野有死麕〉》:“你規(guī)矩些,你和雅些,不要拉我的手巾呀!”
(2).謂樂曲的聲調(diào)和諧雅正。 北齊 盧思道 《遼陽山寺愿文》:“洞穴條風(fēng),生和雅之曲;圓珠積水,流清妙之音?!?span id="meobyyn" class="book">《資治通鑒·隋文帝開皇九年》:“及奏《黃鐘》之調(diào),帝曰:‘滔滔和雅,甚與我心會?!?br />(3).指詩詞的風(fēng)格和平雅正。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三:“ 丁飛濤 亦工為艷詞,較 周冰持 為和雅。” 采疇 《〈謝亦囂詩集〉序》:“ 亦囂 性情閒雅……故其為詩,沖淡和雅?!?/div>
《漢語大詞典》:清會(清會)
聲調(diào)清和。世說新語·文學(xué)“﹝ 袁虎 ﹞自詠其所作詠史詩” 劉孝標(biāo)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濟(jì) 《續(xù)晉陽秋》:“會 虎 在運租船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