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放洋  拼音:fàng yáng
1.船舶出海。宋。朱彧《萍州可談》卷二:「廣州自小海至溽洲七百里,……商船去時,至溽洲少需以訣,然后解去,謂之放洋?!?br />2.出國留學(xué)。如:「他的兒女都放洋了?!?/div>
《國語辭典》:援外  拼音:yuán wài
援助外國。如:「為善盡國際責(zé)任及義務(wù),我國向來積極從事援外活動?!?/div>
《國語辭典》:崇外  拼音:chóng wài
推崇外國的事物與風(fēng)俗。如:「崇外非壞事,但貴能虛心學(xué)習(xí)外國長處?!?/div>
《漢語大詞典》:客郵(客郵)
(1).驛站的旅舍。 宋 沈遘 《和中甫新開湖》:“渺渺春波百里浮,昔游曾是一扁舟。十年人事都如夢,猶識河邊舊客郵。”
(2).舊時在 中國 領(lǐng)土上設(shè)立的外國郵局。鴉片戰(zhàn)爭以后, 英 、 法 、 美 、 日 、 德 、 俄 等國先后在 中國 沿??诎都耙恍┐笾谐鞘兴皆O(shè)郵局,侵犯 中國 主權(quán),后經(jīng)斗爭,自1917年陸續(xù)撤銷。
《國語辭典》:番邦  拼音:fān bāng
舊時中國稱外國為番邦。如:「唐代的文成公主下嫁番邦,促進(jìn)了雙方政治、文化的交流。」《明史。卷六三。樂志三》:「順天心,圣德誠,化番邦,盡朝京。」
分類:舊稱外國
《漢語大詞典》:駐外(駐外)
駐在外國。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六七回:“電知駐外各公使,將帝制撤銷事件,轉(zhuǎn)告各國政府?!?span id="6666666" class="book">《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5年)第十八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shè)機關(guān)。它的職權(quán)是: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解釋法律,制定法令,派遣和召回駐外全權(quán)代表?!?/div>
《國語辭典》:媚外  拼音:mèi wài
諂媚外國人?!段拿餍∈贰返谖濉鸹兀骸冈瓉睃S撫臺是媚外一路,生平尤喜德國人?!?/div>
《漢語大詞典》:老番
舊時群眾對外國殖民主義侵略者之稱。《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廣州工人參加三元里抗英斗爭情況調(diào)查記錄》:“一般人只知道 三元里 人打紅毛鬼,其實那次打老番的,并不止 三元里 的群眾,總有幾萬人參加?!?/div>
《國語辭典》:洋貨(洋貨)  拼音:yáng huò
外國貨?!都t樓夢》第五二回:「我八歲的時節(jié),跟我父親到西海沿子上買洋貨。誰知有個真真國的女孩子,才十五歲,那臉面就和那西洋畫兒上的美人一樣。」
《國語辭典》:旁行書(旁行書)  拼音:páng xíng shū
唐時稱橫寫的外語文書為「旁行書」?!缎绿茣?。卷一九六。隱逸傳。陸羽傳》:「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答曰:『終鮮兄弟,而絕后嗣,得為孝乎?』」
《漢語大詞典》:修臂
同“脩臂”。
古代傳說中的海外國名。其民皆長臂。
《漢語大詞典》:脩臂
古代傳說中的海外國名。其民皆長臂。《淮南子·墬形訓(xùn)》:“自西南至東南方, 結(jié)胷 民、 羽 民…… 三頭 民、 脩臂 民?!?高誘 注:“ 脩臂 民,一國民皆長臂?!?/div>
《漢語大詞典》:洋兵
外國兵。《恨?!?/span>第一回:“忽然説各國公使已經(jīng)電調(diào)洋兵入京,準(zhǔn)備開仗。” 沙汀 《航線》:“一個背槍的洋兵,銜著煙斗,在光亮的甲板上踱著。”
分類:外國
《國語辭典》:外籍  拼音:wài jí
本國以外的國籍。如:「與外籍人士交流,有助于拓展國際觀?!?/div>
《漢語大詞典》:外私
(1).古代士對本國大夫的自稱。禮記·玉藻:“士曰傳遽之臣,於大夫曰外私?!?孔穎達(dá) 疏:“凡大夫家臣稱私,此士既不與大夫為臣,故對大夫稱曰外私?!?br />(2).士、大夫?qū)λ麌蠓?、士的自稱。禮記·雜記上:“﹝士﹞訃於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訃於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訃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span id="6666666" class="book">《禮記·雜記上》:“﹝大夫﹞訃於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訃於適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祿,使某實;訃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祿,使某實。” 孔穎達(dá) 疏:“以是別國私有恩好,故曰外私?!?br />(3).私通外國。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今 齊 列為東藩,而外私 肅慎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私與通也。”
《漢語大詞典》:接伴使
接待外國使臣的官員。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六:“北人謂住坐處曰捺鉢……不曉其義。近者彼國中書舍人 王師儒 來修祭奠,余充接伴使,因以問。 師儒 答云:是 契丹 家語,猶言行在也?!?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九:“ 宣和 時, 傅忠肅公 察 為結(jié)伴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