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佛類詞典
體外方便
其它辭典
張縉彥(濂源 坦公、外方子、大隱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末清初河南新鄉(xiāng)人。明崇禎四年進士,授知縣,官至兵部尚書。先迎降李自成,自成敗走后降清軍,又南投明弘光帝。南京陷落后,再降于洪承疇。在清官至工部侍郎,降授江南徽寧道。順治十七年,坐編刻《無聲戲》,自稱“不死英雄”,籍其家,流寧古塔而死。
維基
張縉彥(1600年—1672年),字濂源,號坦公,又號外方子,別號大隱,河南新鄉(xiāng)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中辛未科進士,戶部觀政,歷任清澗、三原知縣、后入京為戶部主事、郎中,累遷翰林院檢討、兵科都給事中。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清晨,時任兵部尚書的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軍隊,崇禎帝在景山自縊。清軍入關(guān)后,張縉彥回鄉(xiāng)反大順,遭大順劉汝魁部擊敗。張縉彥遂退守山寨抗清。順治三年(1646年)被洪承疇招降。順治十年(1653年)授山東右布政使,順治十五年(1658年)擢工部侍郎。因罪籍沒家產(chǎn),流徙寧古塔。在北地與吳兆騫、姚琢之、錢威、錢虞仲、錢方叔、錢丹季等結(jié)成詩社為“七子之會”。終老當?shù)亍?/blockquote>
體外方便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方便有體內(nèi)體外之二種,圓教所說之方便為體內(nèi)方便,馀教所說之方便為體外方便。天臺所立也。(參見:方便)
方便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梵語湀和Upa%ya,有二釋:一對般若而釋。二對真實而釋。對般若而釋,則謂達于真如之智為般若,謂通于權(quán)道之智為方便。權(quán)道乃利益他之手段方法,依此釋則大小乘一切之佛教,概稱為方便。方者方法,便者便用,便用契于一切眾生之機之方法也。又方為方正之理,便為巧妙之言辭。對種種之機,用方正之理與巧妙之言也,又方者眾生之方域,便者教化之便法,應(yīng)諸機之方域,而用適化之便法,謂之方便。是皆通一大佛教而名之也。往生論下曰:「正直曰方,外己曰便。(中略)般若者達如之慧名,方便者通權(quán)之智稱,達如則心行寂滅,通權(quán)則備省眾機?!狗ㄈA文句三曰:「方者法也,便者用也。法有方圓,用有差會。三權(quán)是矩是方,一實是規(guī)是圓。若智詣于矩,則善用偏法逗會眾生。若智詣于規(guī),則善用圓法逗會眾生?!辜蜗榉ㄈA義疏四曰:「一者就理教釋之,理正曰方,言巧稱便。即是其義深遠,其語巧妙,文義合舉,故云方便。此釋通于大小。二者眾生所緣之域為方,如來適化之法稱便。蓋欲因病授藥,藉方施便,機教兩舉,故名方便。此亦通于大小。」法華玄贊三曰:「施為可則曰方,善逗機宜曰便。(中略)方是方術(shù),便謂穩(wěn)便,便之法名方便。」大集經(jīng)十一曰:「能調(diào)眾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箤φ鎸嵍?,則謂究竟之旨歸為真實,假設(shè)暫廢為方便。故又名善巧,或曰善權(quán)。即入于真實能通之法也。利物有則云方,隨時而施曰便。依此釋,則為小乘入大乘之門,故謂之方便教。三乘為通于一乘而設(shè)者,故亦名方便教。因斯判一切法為方便真實之二也。法華文句三曰:「又方便者門也,門名能通,通于所通。方便權(quán)略,皆是弄引,為真實作門。真實得顯,功由方便。從能顯得名,故以門釋方便,如開方便門,示真實相?!狗ㄈA義疏四曰:「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之用也。理實無三,以方便力,是故說三,故名善巧。」法華玄贊三曰:「權(quán)巧方便,實無此事,應(yīng)物權(quán)現(xiàn),故言方便,謂以三業(yè)方便化也。此對實智名為方便,利物有則曰方,隨時而濟名便?!固炫_更有一釋,以解法華經(jīng)方便品二字,謂方者秘也,便者妙也,謂秘密之妙義也。蓋法華已前之方便,為對真實之方便,方便之外有真實,因而謂之為體外之方便。今三乘之方便,即顯一乘之實法者,是乃方便品中所說,故謂之為體內(nèi)之方便,又曰同體之方便。是為秘密之妙義,爾前一向不明之,至今始開說,故曰秘妙。法華文句三曰:「又方者秘也,便者妙也。(中略)王頂上唯有一珠,無二無別。指客作人是長者子,亦無二無別。如斯之言,是秘是妙?!?br />【佛學常見辭匯】
隨方因便,以利導人。
【俗語佛源】
梵語paya的意譯,猶言善巧、權(quán)宜,是利益他人、化度眾生的智慧和方式,「方便」與「真實」相對而言,亦即隨時設(shè)教、隨機應(yīng)變的「權(quán)智」。語本《法華經(jīng)·方便品》佛謂:「吾從成佛以來,種種因緣,種種譬喻,廣演言教,無數(shù)方便,引導眾生令離所執(zhí)?!菇?jīng)疏對方便的解釋很多,如謂「理正曰方,言巧稱便」;「眾生所緣之域曰方,如來適化之法稱便」。方便是導向真實之法。如唐·白居易《僧院花》詩:「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慧花。」后因以泛指機會,便利。如唐·韓《偶見》詩:「小疊紅箋書恨字,與奴方便寄卿卿。」天臺宗認為,《法華經(jīng)》的要義是「開權(quán)顯實」。隋·智顗師謂:「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梗ā斗ㄈA經(jīng)文句》卷三)凡用善方式說法,亦謂之「開方便門」?!?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二一:「海眾云臻,請師開方便門,亦真實相?!购髞矸Q提供機會便利為「大開方便之門」。如明·馮維敏《僧尼共犯》第四折:「誰想巡捕老爺大開方便之門,放俺回俗,便成配偶。」(李明權(quán))
【三藏法數(shù)】
方即方法,便即便宜,猶善巧也。謂如來說布施得大富,說持戒得生天,說忍辱得離諸瞋恚,說精進得具諸功德,說禪定得息諸散亂,說智慧得舍諸煩惱,如是種種方便,開化眾生,莫不為令超脫苦輪,得諸法樂也。